標籤:

拋棄你的不是同齡人,而是你的焦慮......

我被拋棄了?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火了,原因是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細看這篇文章,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不夠成功,就意味著你被同齡人拋棄了。理解了這層意思後,我瞬間感覺什麼都不會了。

胡瑋煒用三年賺(套現)了15個億,而你沒有做到,所以作為同齡人的你很失敗。套用這個邏輯的話,這世界的各個角落全是被同齡人拋棄的失敗者,包括胡瑋煒在內。就說80後吧,胡瑋煒的15個億,比大她一歲的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有1600億元相比,胡瑋煒在她面前是不是太失敗了?有人可能會說楊惠妍的財富來自於家族繼承,國內還有很多知名的80後富豪,比如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大疆科技創始人汪濤、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哪個不是叱吒風雲的商界人物,哪個不是擁有數百億資產?人們還可以用這種邏輯在60後、70後乃至90後中進行對比,真的是沒人不被拋棄。

常言道:「用事實說話。」咱們接下來就看一點數據,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成功率整體不到5%,如果以成功上市或者被收購兼并為標準,這個比例不到1%,而要以幾十億的價格被收購,創始人套現十來億離場,這個比例更是微乎其微。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個極小概率的事件,但在新媒體的傳播環境里,變的賊極端,成了10w+的風尚,在這些標題里,我們簡直就生活在一個荒誕離奇、水深火熱的世界:小孩已成名,少年成首富,直播能發財,比特賺大錢,小三到處有,孩子非親生,喝水能致癌,枸杞最養生,央視已揭露,就你不知道......

到這兒我想說,這碗雞湯我真的干不下去。我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當你發現當發覺同齡人比自己優秀很多時,你作何感想?這個問題底下有個點贊數極高的答案是這麼說的:些人活了30年,跟活了1年似的,有些人1年,活得跟30年似的。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這一生要過活啊。

你原本是個暈車的人,為什麼非要去給別人做導遊呢?你原本就是個不愛與人交談的人,為啥非要干銷售呢?你原本就是個喜歡穩定安逸的人,為什麼不待在3/4線城市,非得上北京擠地鐵去呢?俗話說人各有志,干點兒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有的人就愛爬山,有的人就愛潛水,有的人就愛豪車美女,有的人愛閑雲野鶴。孰對孰錯?這些真的有對錯嗎?這樣的文章能火,說白了不就是因為時代浮躁,人心焦慮嗎?

翻看歷史,我看到愛新覺羅溥儀3歲時候就當皇上了,我很焦慮;當我看到同治皇帝19歲就掛了,瞬間我又平衡了很多。強如康熙,他從小不也沒感受過父愛嗎?那他要看見我爹從小就背著我上街,他不得焦慮的吐血?究竟,我們在焦慮些什麼呢?

焦慮是共性

底層在焦慮如何向上遊動,中層焦慮如何跟上快速的變化,成功的企業家焦慮如何不被新技術、新模式淘汰。十四億中國人到底有多少人在焦慮,這個我不知道,但是焦慮確實是一個熱門辭彙。

在說到焦慮的時候,首先我要肯定一件事,焦慮不是壞事。王爾德有一句詩: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適當的焦慮會讓我更有向上的動力,焦慮會讓我們有危機感,危機感會讓我們邁開步子。可是,過度的焦慮又會如何呢?

過度焦慮會使一個人陷入有限性的過度思考之中,會過分的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平凡和渺小,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會陷入一種巨大的、難以承受的絕望之中。當停止忙碌的時候,就會感到強烈的焦慮,當忙碌起來的時候,就會暫時忘記焦慮。久而久之,有可能就成了為了忙碌而忙碌,而在焦慮中變得更焦慮。

世界不止一面

試想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快意人生,可是「採菊東籬下」不也能「悠然見南山」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唐明皇給楊玉環的無限浪漫,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不也美到不行?韓寒說「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可是「喜歡就是克制,但愛就是放肆」似乎也沒什麼不合理吧?

其實,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有一個明確又準確的定義的,拿愛來說,可以說愛是濃烈的,也可以說愛是淡然的,可以說愛是波濤洶湧,也可以說愛是暗流涌動,可以說愛是想知道你的每一個消息,也可以說愛是相忘於江湖。

人生是這樣,愛情是這樣,那成功不也是這樣嗎?金錢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每天瘋狂工作12個小時是在追求成功,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也不是失敗啊!有夢想、有追求是好事,焦慮也不是壞事,重要的是要在焦慮中找到自己,看清自己,明白什麼適合自己,自己想要什麼。


推薦閱讀:

2.中國科技公司之——浪潮信息
頂端財經:海南深化改革開放:探索建設自由港 布局高新科技產業
凈利潤激增1626%,首旅如家存量整合的魔力在哪?
滬指會漲到讓你懷疑人生!順勢才能而為!
保健品營銷怎麼玩?忤逆不道的新方法來了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