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與人口】90後返鄉小故事,你可能沒想到的「逆城市化」原因

城市裡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發展機會,更自由的空間,更精彩的生活,無一不在吸引著年輕人。可以說,城市化是大勢所趨。年輕人湧向城市,更是理所當然。然而,仍然有一批年輕人,在城市求學或工作之後,又回到了故鄉。那麼,他們是誰呢?他們返鄉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看看筆者老家(廣東某四線城市下面的縣城)的幾個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故事一】我就一個獨生女,她一定要回來

小M是一名90後獨生女,也是我的老鄉。幾年前,小M還在外地上學時,她爸媽就表示,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在外發展。因為他們就一個孩子。一來小M在外地沒人照顧;二來等他們老了,在老家沒人照顧。

有人會說,那小M的父母不能去城市生活嗎?不能!因為他們都是有工作的70後,起碼還要十幾年才退休。所以小M要一個人在外漂泊,就算嫁人了也不放心,而且生了孩子也不方便帶。此外,中國人安土重遷。真要退休後去城市生活,脫離了親戚朋友圈,也是挺不習慣的。而且還要和未來的女婿共同生活(沒錢另外買房給父母),總是有諸多不便。而在老家,小M完全可以就近買房。兩代人既相對獨立,又能相互照應。

又有人說,那小M放棄城市的發展機會,不可惜嗎?這個話題見仁見智。工作還是能找到的。首選當然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職員。由於是在五線小縣城,這對一個大學生來說也不是太難。如果不行,幾十公里遠的市區也有不少工作。

這就是90後小M返鄉的故事。關鍵詞是「獨生子/女」。這是和60後、70後、80後都不一樣都故事。他們有很多兄弟姐妹。有人遠行,有人留下。家中的老人,總有人照顧。但獨生子90後不一樣。

【故事二】兩個孩子,至少一個留下

筆者老家的一對70後夫婦,有兩個90後小孩,都在外地上學。按照父母的想法,兩個人至少有一個要回來。最好的安排就是,能力強的孩子出去掙錢。能力相對弱的,就回來和父母互相照顧。其實這對70後夫婦,本身已經衣食無憂。如果要去城市發展,反而是奔波勞累、骨肉分離、牽腸掛肚。而留下來就是享受生活。別的不說,單是以後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就足以讓人艷羨。

這就是90後返鄉的另一個故事。留下來,既是互相照顧,也是享受生活。

【故事三】回來一個人,有可能是留下兩個人

第三個故事是筆者推斷的。前面說的那些返鄉90後,他們是要結婚的。顯然,他們的另一半,也必須留在老家。如果分居兩地,就違背初衷了。所以,回來一個人,就可能是留下兩個人。

有人會說,如果他們在外面談了對象怎麼辦?其實中國年輕人無論工作還是婚姻,還是很聽父母安排的。既然父母說了要回來,如果對方不能跟過來,那就只能分手。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好聚好散,不必責怨。

又有人說,如果兩個人都在小地方,會不會不好找工作呢?這個我不知道。但我們老家離廣州深圳都只有四百公里,已經承接了不少珠三角的產業。說不定老家的產業轉移園,正缺少有學歷、懂技術的年輕人呢?

以上幾個返鄉小故事,就發生在「悅獨思考君」的老家。你的老家,是不是也這樣呢?

最後思考一個問題:在過去,一個年輕人來到城市,很可能他的父母、配偶、孩子,也會來到城市。反過來,一個年輕人返鄉,就意味著他的父母、配偶和孩子,都將不會生活在城市。所以,返鄉一個,就意味著城市的「預期流入人口」少了N個。那麼,大城市的房價,還有多少上漲空間呢?

PS:

1、 城市化肯定還會繼續,只不過不是一味湧向大城市,而是就地城市化、縣城城市化。

2、 影響房價的因素非常多,大的方面有土地政策、經濟發展前景、貨幣政策、人口增減和流動等因素,展開來則有幾十個因素。單憑一兩個因素去判斷房價是不合適的。本文只是提醒大家關注年輕人返鄉現象,不是對房價的最終判斷。


「悅獨思考」長期關注商業、樓市、電商、互聯網、營銷、三農、科技、新興行業等領域,順帶寫點生活、旅遊、人生等東西。本文為「悅獨思考」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獨思考」。微信ID:havefuns

推薦閱讀:

TAG:逆城市化 | 樓市 | 春節返鄉一本通知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