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偶像練習生》收官,但市場對它的檢驗才剛剛開始

文│24樓影院

4月6日,愛奇藝偶像養成綜藝《偶像練習生》收官,最終選拔出的九人蔡徐坤、陳立農、范丞丞、Justin、林彥俊、朱正廷、王子異、小鬼、尤長靖將組成男團出道。

這樣的形式無疑是過去選秀節目沒有的,也是首次將主動權、選擇權悉數交由觀眾的一次競選。某種程度上,最終入圍的這九人代表了時下觀眾對於偶像關於外形、才藝、人格魅力的要求。

團體發展在當下中國市場的表現始終焦灼且後繼乏力,一方面沒有實力相當的團體互相抗衡競爭,另一方面也沒有引領業內對於團體的大規模培植。

2018年因這檔節目被稱為「偶像元年」,行業從業者因此對「練習生」這一群體展開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如果說一檔網路綜藝就能掀開行業一角,帶領資本關注和進入,我們應該對這樣的局面敏感。

今天我們邀請了網生內容垂直平台骨朵傳媒CEO王蓓蓓、影視製作和藝人經濟孵化一體的慈文傳媒副總裁趙斌、湖南衛視資深製片人、《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覺醒東方創始人兼總裁紀翔分別從媒體、產業、傳統電視台、偶像廠牌的角度,各自聊聊對這檔網路綜藝的看法。

「爆款需要未來市場的檢驗」

問:《偶像練習生》引發的全民pick,這檔選秀較以往國產選秀節目不同在哪?

徐晴:第一它是純網綜,之前的選秀節目都是電視主導。其次選手實力相當且經過了各大經紀公司的專業培訓,已經達到了出道水準,所以直接鏈接產業鏈條。第三就是年輕觀眾基礎好,有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和同類節目做了很好的鋪墊與普及。最後是以打造專業男團為主,和普通個人選秀不同。

趙斌:其實這不單是一檔綜藝節目,而是一次參與偶像製造的全民總動員。最終的9人男團雖然只有「保質期」18個月,但愛奇藝和各公司共享經紀約的男團,對激活整個中國偶像生成模式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倘若最終9人男團經過市場檢驗獲得成功,將可以預見一股爆髮式的中國偶像生產浪潮會在中國演藝市場里掀起。

林彥俊,尤長靖進入9人男團

王蓓蓓:選秀類永遠是綜藝里最重要的一個品類,其實以往能夠引發全民話題熱潮的綜藝節目,Top也永遠是選秀類。《偶像練習生》的意義在於它為選秀開闢了一個新的細分賽道,把題材投向了練習生們。這檔綜藝特別有養成感,直接打通粉絲和選秀藝人之間的溝通渠道,粉絲有一種在為藝人的成長作貢獻並能為之負責的重度參與感。「養成」這個詞過去在網路小說,尤其是遊戲里最常見,也說明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訴求,包括前不久流行的養青蛙小遊戲,都是應和這一訴求的產品。《偶像練習生》就選秀本身而言,和多年前的超女快男有相似之處,但它因為用了男團、練習生這樣的題材,所以直播感、養成感特彆強。

某學校的《偶像練習生》拉票小廣告

紀翔:這次首先是互聯網,這個跟以往電視選秀不一樣,互聯網的區別在於它是社交,所以它是一個社交型選秀。第二個它更多的是在綜藝的部分,有真人秀的成分,在凸顯人設和性格。第三是這次主題是歌舞,以前就是純唱歌,可能弱化了舞蹈的部分,而這次對舞台的重視度非常高。第四個我覺得是以男團形式出道,中國以前有過這樣的男團出道方式,但沒有找對時間點,沒有在互聯網,也就沒有去綜合這麼多的元素在一起,而且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跟韓國的「Produce 101」的成功模式很類似。總的來說,時間到了。

問:就目前的流量和覆蓋率,你們認為《偶像練習生》算得上爆款網綜嗎?爆款的標準是什麼?

徐晴:我覺得算吧,周圍的90後都很追捧。在我看來,此類型節目爆款的標準有三個:出產全民偶像、話題強、流量驚人。

趙斌:小私心一下。上周約董岩磊一起在街邊小店吃串兒,很多路人能一眼認出磊子,我覺得節目至少算熱門的。至於是否爆款,還有待於最終9人男團的市場檢驗。如果9人男團確實火,我說的是市場運營上獲得商業回報,就是節目爆款最好的證明。

王蓓蓓:爆款這個詞是個比較虛的概念,各人理解都不一樣。我個人理解爆款的定義就是在播放量高的基礎上,能形成比較高的熱門話題。所以如果從數據上說,一是看總播放量,二是看傳播熱度,這個熱度包括在微博微信頭條等各種傳播渠道上的傳播數據,尤其是自發的反饋。當然很多爆款綜藝有一定的行業開拓性和引領作用,但這並不是必要條件,有些不斷重複前人類型的綜藝可能並沒有什麼創新性,但因為製作精良一樣能成爆款。

《偶像練習生》肯定能算是小爆款了,首先在骨朵榜單里,偶像練習生和街舞基本上是輪流霸榜,現在總播放VV達到28、29億。但是它還不能算是大爆款,比起以前的《爸爸去哪兒》的傳播熱度還是要差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它畢竟是在一個垂直賽道上,像《爸哪》是一種闔家歡觀看模式,全家都可以一起看,更廣泛的年齡層都能接受,但《偶像練習生》題材的特殊原因,我想恐怕年紀大點的人接受起來有點困難,只能說是垂直賽道上的小爆款。

數據來源於骨朵傳媒

紀翔:這個說法我同意一半。確實是垂直內容,但要大於小爆款。我覺得首先這次韓飯圈的這幫粉絲都進來了,因為他們原來都是在韓國專門去打榜應援,很成熟很專業。所以這個影響力有目共睹。

第二個就是其實有幾個數據比如網易的雲音樂有買這個項目的版權,然後他們說從來沒有這次這樣的年齡群體,最低應該到了高中生、初中生好像還有小學生,這次是首次出現小學生,而且是大批小學生進場。所以這個群體進場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的,這是意外。

還有一個就是我身邊的例子:我的很多五湖四海的同學朋友來問我要票,哪怕離很遠也想參與這個活動。我覺得這個節目整個覆蓋面太廣,甚至說在三四線城市,大家對這件事的瘋狂程度以及痴迷程度都很高。當然首先是女生。

偶像練習生C位選手蔡徐坤的一條微博下,30萬轉發,20萬評論和60萬點贊

問:有關注這檔節目的人氣選手嗎?他們身上有哪些特色?你們比較看好哪一位未來的發展?

徐晴:有過一些關注,比如范丞丞。形象才藝俱佳,偏韓國花美男類型。據我觀察選手普遍以韓式花美男居多,說明韓國在練習生生產方面對我國影響還是很大。

趙斌:我倒沒有刻意去關注某位人氣選手,但因為對磊子相對更了解,對他未來的發展我和公司會更有信心。最近我倒是想試著「開門辦經紀」,除了公司配備的專業經紀團隊外,其實粉絲里是有很多真知灼見的,我想組織個「粉絲經紀團」,跟我們的專業經紀一起幫助他成長。

王蓓蓓:籠統說,特色就是「嫩」,全體選手年齡都很小,都在青春期。如果說人氣選手,我覺得能突出的基本上都是人設非常清晰的,或者說特點比較突出,可以相對概念化的。

由於這是一個男團節目,大多數觀眾是女性,所以我覺得能引發高人氣的必然是激發了女性觀眾的心理需求。魯迅曾經總結中國女性有母性和女兒性,其實人氣偶像基本上是激發了這兩種特性,其中能激發女兒性的可能是偶像具有的超高武力或智力,能激發母性的則是「萌」、「乖」,或者其他類似的少年元素、青春元素。

紀翔:其實我都在關注前20的,甚至可能還沒有到前20的也不錯的。當然具體一點肯定首先是蔡徐坤,畢竟他人氣最高,也有基礎。一個節目的爆火跟他的頭部藝人有極大的關係,就像大家都知道周星馳、張藝謀的電影能捧人,普通人比如《西遊降魔篇》里抬轎子的老太太都能紅。所以說平台很重要,好的戲能讓男主男配都紅,選秀也一樣,所以前二十現在基本都紅了。

「選秀方式的改變實際是受眾群體需求的改變」

問:過去的選秀多是以導師選拔+觀眾投票,如今全部的選擇權交由觀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趙斌:首先是一種觀眾更高娛樂的需求,催生了策劃編創方必須要迎合這種需求。簡單說,觀眾們不僅要參與權,還要主導權,既是過程的主導,還是結果的主導。移動互聯網的力量吧,讓這種越來越強烈的需求變成「可實現」。

對於相關產業鏈上的各方來說,是與市場零距離接觸,對各方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尤其是所謂專業性上,比如過去我們簽約一個藝人,可能還需要經過影視、音樂作品的檢驗,但現在從他登台的那一刻開始,你就已經看到檢驗的結果了,既是對藝人自身的檢驗,也是對經紀團隊選人眼光的檢驗。

徐晴:我覺得是年輕一代天然排斥所謂的權威吧。

王蓓蓓: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當然是播放渠道變化,從電視台播放到網路播放為這樣的變化提供了便利。過去的選秀大家只能坐在電視機遠觀現場,能現場參與的都是傑出粉絲代表。但互聯網打破了空間限制,觀眾可以直接參与甚至改變結果。

紀翔:我覺得第一個是中國的粉絲市場、粉絲經濟逐漸成熟,然後互聯網、客戶端的變化,更方便簡潔。第二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對於韓式偶像的需求,大家現在沒有東西可以看,就會回歸國內。第三我覺得還是跟整個中國經濟的崛起有關,決定了文化的走向。我們從原來對日韓文化的仰視變成了一個至少是個平視。這個是取決於我們的文化到底是強勢還是弱勢,所以這些問題都在這次節目當中能體現出來。

問:如今新人大量湧入,爆紅的偶像必須具備哪些特質才有可能被觀眾發現和喜歡?

徐晴:不大擔心漏掉形象好的,因為才藝和形象好是唯二的標準。除非醜人有大才,也會被觀眾青睞。

趙斌:我倒覺得鮮明且討喜的性格特徵一定是必可不缺的第一要素。至於相貌,我覺得在自拍和修圖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時代,觀眾和粉絲們會對偶像有更多魅力上的要求。

王蓓蓓:這個問題有點難了,一個偶像紅起來的影響因素太多。不過我覺得有幾個特質是必須的,一是辨識度高,這包括容貌上、氣質上的辨識度和有某種突出特徵。二是具有一定的概念新鮮度,舉個例子說,一個鹿晗火起來以後,可能幾年內很難火起來一個同質化的偶像,因此偶像其實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化

陳立農,以笑容俘獲觀眾

紀翔:我覺得首先是機遇的問題,因為首先得有這樣一檔節目像伯樂一樣去挖掘他們。愛奇藝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做了一件特定的事情,這個動作特別的標準。我覺得第二個就是藝能得非常強,如果你沒有才華,顏值總會被看膩。時間長了沒有作品跟上,基本就涼了。再就是人品和性格,性格圈粉很重要典型代表就是黃子韜。這沒法立人設,想黑都沒辦法黑。

「任何行業做不到老大都得死」

問:如何看待選秀出來的偶像要麼大紅大紫要麼銷聲匿跡這樣極端的發展路線?

徐晴:很正常啊,每個行業不做到老大,最後都歸於寂寂。

趙斌:嗯,對。速成和速朽一定是這個網生內容時代的特徵,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驚訝好談。但如果是產業鏈上的各方,比如藝人孵化公司,一定會更加註重對藝人本身具有的特質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管是「流星」還是「常青樹」,都需要根據藝人自身的特質,以及當下的市場需求來「深加工」。像影視製作公司來說,一定需要更加註重藝人與角色的粘合度,能夠放大藝人特質,往往這樣的角色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蓓蓓:偶像不同於演員,可以以演戲為生。在國外,偶像是一種職業,他們的工作就是靠演戲或參加節目或其他曝光方式來獲取粉絲,運營自身,只不過目前國內在演員和偶像間並沒有嚴格區分,互相跨界混淆。因為偶像的工作就是依靠人氣依靠粉絲,所以當然只有紅和不紅這兩種結局,談不上什麼極端。

尤其是在當前信息密集時代,受眾實際上不是匱乏信息,而是每天被信息轟炸,承載了過量信息。在這種注意力已經被嚴重分散的前提下,選秀出來的偶像如果不能憑藉其他演藝資源持續曝光,馬上就會給人以銷聲匿跡感。至於一個偶像究竟是會大紅大紫或是銷聲匿跡,主要看後續的運作,也看自身的努力和運氣。

2013年《快樂男生》全國十強,除了華晨宇和歐豪在穩步發展,其餘曝光量已經嚴重縮水

紀翔:如果沒有後續和延續的動作出來,很容易放涼。因為時間點很重要,如果是顏值圈粉,到後來作品跟不上,沒有才華,唱功也不好,可能就真的銷聲匿跡了。就比如說我們覺醒東方是中國第一家做團綜的偶像廠牌公司,我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佔中國首家團綜這麼一個坑,是因為中國沒人做,所以其實我們更看重時間點,但是我們要把熱度做到能夠持續。這是內地經紀公司歷史性的跨越。其實我一直想說,選秀之後才是真正經紀公司之間的一個賽跑。

范丞丞和小鬼

問:當下國內的藝人經紀模式對挖掘出來的新人培養上有哪些優勢或者劣根性?

徐晴:這個我倒真是不了解了,只知道有些大一點的公司還不錯,會給培訓時間,資源也多,會重點培養一部分人。

趙斌:我做這行時間久那我多說一點。事實上國內的藝人經紀還談不上形成模式,總體來講,還在摸索階段,可供商業論斷成功的模式還有待市場來檢驗。但至少說,很長一段時間的那種「保姆式」經紀基本已經被業界認同不可取。在這個藝人經紀尚處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市場來說,競爭雖然激烈,但還是缺乏具有頭部引領的龍頭公司,從這個角度上說,新人培養還有很多靠「撞大運」。好的地方則是目前「試錯」的成本還不算太大,即便「錯」了跌倒重來也沒關係。

王蓓蓓:個人認為國內的藝人經紀其實還處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和日韓、好萊塢都很不一樣。對比好萊塢,好萊塢的經紀模式更多的是經紀人+經理人機制,經紀人和國內相似,就是負責給藝人找資源並簽約,比如參演哪部劇或電影等等,但他們的經理人就更像職業顧問,需要幫忙設計職業規劃。再看韓國,幾個大的經紀公司可能很早就簽約年輕的藝人,然後進行統一的培訓等等,包括歌舞等專業訓練,之後分別為他們進行職業規劃設計以及經紀業務。

反觀國內,首先,國內經紀公司很多,但沒有特別大的,比較零散。這樣就造成兩個效果:一是這個藝人對這個公司的依賴度非常大,所有的資源和宣傳都依靠這個公司來完成。二是藝人紅起來,賺的錢多了,很可能想解約。其次,國內的經紀業務缺乏對藝人本身的培訓,尤其是職業規劃,在這個層面上,整個經紀業務其實還沒有專業化,這樣當然也很難系統造星。

朱正廷

紀翔:我覺得藝人和團隊一定要門當戶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的確中國會存在契約問題,大家不尊重契約精神,但是我覺得還有一些人性的問題,當他的利益達到一定的層面,對於此前的比例分成勢必會不滿意。那這個時候我們團隊應該做到一些平衡,降低分成比例只是一種辦法但不是根本。主要看能不能給藝人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他現在的存量來自於他的節目,那我們的增量就來自於後續,你能給他持續不斷的曝光和發展,甚至可能是與國際品牌、奢侈品合作,都很重要。時尚、影視……多種路線都要走,不能瘸腿。

王子異

問:此次練習生選拔出來是原所屬經紀公司和愛奇藝分約18個月,這樣的合作模式對於男團發展有哪些利弊?

徐晴:這個還是要看未來具體發展,現在不好下定論。過去也有選秀藝人頻頻解約的現象,大部分應該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吧。

趙斌:我個人認為,愛奇藝在網生內容的策划上是很專業的,《偶像練習生》的這種嘗試對平台、經紀公司和藝人本身來說都是一次不壞的嘗試,不要簡單因為這次的成敗就去總結利弊。

王蓓蓓:國內的藝人經紀模式還不足以專業到培養出藝人,我想《偶像練習生》也是想在這方面邁出一步。據我所知,視頻平台和這些藝人各自的經紀人或經紀公司,簽定的是共享經紀約,在18個月內共享收益,之後藝人還是會回到經紀公司。這種方式使藝人本人得到的資源更多,當然是利大於弊,而在一定程度上,幾方也都達到了利益平衡。我覺得這種共享經紀約是非常好的模式,只要劃清大家的約定邊界,將來可能會得到大力推行。

紀翔:我覺得有利的地方在於,第一中國還沒有這麼大的男團,養成周期也比較長,粉絲圈得比較死,九個人性格互補,九個人的粉絲可能是1+1+……>10的。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優勢,然後粉絲流失率也降低。

但是最大的一個缺陷在於可能未來頭部的這幾個藝人會有不公平的感覺產生。代言、商演、品牌都是沖著個別幾個人去的,但是全團要AA這個利益,確實不公平。反過來說,甲方只需要最紅的那幾個露面,但是要cover全團的費用,成本自然就很高。當這種情況普遍的時候,品牌方可能就只會選用頭部的幾個藝人來邀約,其他的成員自然會很失落。這個事情就是馬太效應。紅的人會越來越紅,不紅的可能到最後連廣告都沒人找。

「帶動行業是必然,關鍵得本土化」

問:練習生在我國是相對陌生的概念,《偶像練習生》會帶動和促進我國練習生這一領域的發展嗎?

徐晴:會的,一個節目的火爆,肯定會撬動一個行業的發展。

趙斌:一定會的!事實上很多經紀公司都在從中思考如何通過練習生模式,讓藝人隊伍形成發展階梯,最終能夠找到事半功倍的捷徑。

王蓓蓓:我反而覺得大步跨越的難度還是挺大的,經紀行業是一個產業,一個產業的變化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如果《偶像練習生》的總體效果好,確實可能帶動這一行業。這也取決於這個節目結束之後各位人氣選手的個人發展,如果有一兩個特別出彩的例子,可能真的會引發行業地震。

紀翔:一定會。就像《中國有嘻哈》帶動hip-hop熱起來,街舞節目帶動舞蹈熱起來一樣。其實中國為什麼把藝人送去韓國培養,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覺得我們沒有好的老師去培訓,我們一直相信韓國人就是比中國人跳得好,唱得好,製作好。但其實我們有很多舞者是在國際上拿過獎的。所以我覺得這個都是在打底層的基礎,必定會帶動行業發展。

問:日韓的練習生模式非常成熟,更是以嚴苛、專業、高產著稱,訓練出來的藝人也更紮實。這一行能夠在我國良性發展的土壤是什麼?

徐晴:尊重專業和實力吧,這也是做節目的一個基本原則。

趙斌:首先還是產業鏈上的各方都認同、信賴這是一種能夠獲得有效商業回報的運營模式,「有效」是關鍵詞,就是它被反覆驗證過市場是成功的;其次是觀眾們、粉絲們、商家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共同期待」,這種「勢」就是良好的輿論、市場氛圍,因為有期待,所以能延續;第三是越來越專業的操作團隊,這個是最值得國內市場研究的,主要是如何解決「本土化」的問題,不能簡單照搬照抄日韓模式,比如日韓國土相對小,新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聚集在一起進行培訓。但國內不一樣,假若一個在成都的在校新人和一個在北京的在校新人,想要集中在一起持續培訓是一件有操作難度的事情;再比如日韓各地區發展相對均衡一些,容易形成整體市場,一個策略可以全國通吃,但國內比較困難,確實存在地區發展差異,並因此造成娛樂需求差異、審美需求差異等。

王蓓蓓:我覺得練習生模式能長期發展的土壤當然是造星作為一個產業充分形成。有專業的培訓機構,還要有後續的專業運營機構,能夠把這些培訓出來的人才充分和有序地消化掉。

從市場需求來講,哪個國家都有,中國尤其是個更大的市場。但國內對偶像這種職業其實還缺乏認知,常和演員、歌手混淆。而偶像本人對自己的職業設定也缺乏認知。練習生這種模式是把偶像當成職業來經營的,從市場需求入手,用選秀和淘汰機制,對準需求進行培訓和包裝等。我相信現在這是大勢所趨,只是需要專業機構的催化來改變這些現狀。

紀翔:必須專業化體系化。不只是把整個文化市場培育起來,最大問題在於體系建立,所以我覺得未來能夠把這行做紮實就在於你能夠完整的去建立這樣一個工業體系。比如說從前期的選人到中期的培養再到後期的產品包裝,它必須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

Justin

問:我國男團目前只有TFBOYS爆紅,其餘皆平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徐晴:其實之前沒有真正去培養過吧,日本的女團火了,中國就有了SNH48。現在通過節目帶動,有市場需求,應該可以做起來了。

趙斌:這個情況我相信很快會改變,因為《偶像練習生》紅了,起碼9人男團是值得期待的,同時也會帶動整個產業,市場爆發可期,TFBOYS不會是男團孤本。

王蓓蓓:TFBOYS的崛起有很多時機的原因,這三個人是2009年開始當練習生的,在這之前,國內還沒有所謂的「練習生」概念,那時候經紀公司對偶像男團的培養模式一般是從選秀節目中挖掘,然後送到韓國培訓幾個月。此外,他們藉助互聯網開設了很多自己的小節目,會定期錄製短視頻,長此以往培養起了一批死忠粉。所以可以說,時代峰峻這家公司抓住了當時市場空白的時間點。可惜之後行業又變化了,時代峻峰的這一模式,它自己很難再複製。

現在整個網綜的發展,包括短視頻、直播行業的迅速崛起,給男團發展又提供了新的天時地利。如果能從音樂舞蹈等培訓上、偶像的包裝和宣發上做到專業化,男團的發展大有可期。在中國女團比較難做,因為缺乏日式的宅男文化基礎,但男團還是有很大空間的,《偶像練習生》一定會在這方面有所推動。

紀翔:我覺得TFBOYS是一個文化現象,是一個現象級的產品。那個時候首先沒有人去做這件事情,屬於獨一個。第二個在於它也是第一個以團向來出現的。咱們不提小虎隊那個年代。其次是在B站上做了很多的養成,其實也算是一個偏養成系。還是我之前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天時就是時間到了,不能著急。地利是就是粉絲形成的這個環境,沒有成熟粉絲很難養成一個偶像。人和就是互相信任,選手們的家長信任經紀公司,願意把孩子送來培養,公司也降低了溝通成本,盡全力去做這個藝人。

無論如何,越努力越幸運的道理不變。一定要努力,韓國練習生的訓練時間長達16到18小時,而且他們不是在偷懶,真的是在訓練。我們中國小孩沒有生存壓力,這是很根本的問題,他們只有競爭壓力。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的練習生不夠刻苦。出不了道家裡還會給安排別的工作可以選,反正餓不著。這樣的退路會很消耗一個人的決心。但在韓國,不好好努力可能真的沒飯吃。最後就是一定要尊重和團結隊友,因為是個團隊,大家是互補的,不互補的話早就有人出局了。因為互補,所以才知道彼此成就。這也是一個團能紅下去的根本。


推薦閱讀:

第四期,偶像練習生繼續給朱星傑打call
偶像練習生 | 終於找到拿A的秘笈了!蔡徐坤Justin陳立農都這麼做了
從韓庚的「30歲不唱跳」說起,國產偶像的最大問題是拒當偶像
???#偶像練習生#蔡徐坤為什麼這麼紅?深扒出道6年過往無人知曉,如今紅遍亞洲!
養成模式形神兼具,《偶像練習生》離TFBOYS還有多遠?

TAG:偶像練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