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柑橘褐斑病不用怕,昕爵集團來幫忙

柑橘褐斑病是由鏈格孢菌引起的一種柑橘真菌病害。由於受該病原菌侵染的部位能產生褐色的壞死斑,故稱為褐斑病。

該病發病早、侵染時間長、危害重,對感病品種的枝、葉和果實均可造成為害,傳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複發。常引起落葉、落果、枯梢,甚至導致植株死亡,嚴重影響相橘的品質與產量。

眼下正值褐斑病的防治關鍵期,特別是對於貢柑、茂谷柑、愛媛38等高感品種要重點防範。

關於褐斑病

褐斑病近10年間在我國柑橘各產區相繼發生,危害也是逐年加重,起初它被當作急性炭疽病進行防治,但防效並不理想,直到2010年才明確其病原菌為鏈格孢菌。

鏈格孢菌可從來都不是什麼善茬,它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植物病原菌,像小麥葉枯病、玉米大斑病、蘋果落葉斑點病、梨黑斑病等都是拜它所賜。

在柑橘上除褐斑病外,鏈格孢菌還可引發葉斑病、黑腐病、曼杏葉病等。

已舒展但老熟的嫩葉:病斑擴展迅速,表現為不規則褐色斑點、伴有明顯的黃色暈圈,同時伴隨「拖尾」,這是由於病原菌產生的毒素沿葉脈擴散的緣故。

已老熟葉片:也可形成病斑,但大多近圓形,且病斑中心可能形成白色或黑褐色霉層,為病原菌菌絲及分生孢子。

梢枝:在侵染點形成褐色針頭狀凹陷小斑,隨後病斑進一步擴展,尤其空氣潮濕時,擴展速度加快,小斑癒合形成大斑,可沿枝條環繞一周,導致侵染點以上部位枯死變黑。

幼果:表面的病斑大多褐色近圓形,病斑很小,中央凹陷,在整個果面上均可發生,大多病果最終脫落。

成熟果實:病斑表現為木塞狀,外觀品相差,影響銷售。

發病規律

鏈格孢菌以無性態參與病害循環,病菌主要在帶病的成熟葉片上越冬,翌春氣溫回升後,帶病葉片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

孢子傳播至感病品種的幼嫩組織上,條件適宜時很快開始萌發,隨即產生毒素,殺死寄主細胞,形成病斑,繼而從死細胞中獲取生長所需的養分。養料充足時病菌進一步生長發育並繼續產生毒素,使病斑進一步擴大,最終導致幼嫩組織脫落。

發病高峰期

春梢至幼果期:主要危害春梢、花器、幼果。

果實膨大期:主要危害果實、秋梢。

流行發病的原因

①栽培高感品種,如貢柑、茂谷柑、愛媛38、默科特、紅橘等。

②果園郁蔽,通風透光、排水不良,田間濕度大等(褐斑病在高濕度情況下有發生快而重的特點)。

③樹勢弱、其它病蟲為害重、偏施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少的果園發病較重。

加強樹體管理

應用昕爵國際園棚速清做好清園工作,剪除病枝、病葉,移出果園集中燒毀,以減少初侵染源。

避免過度灌溉和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並配合昕爵國際肥萬根進行沖施,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統一放梢,噴施肥萬鉀廣譜葉面肥+逆生四號噴施,加快新梢老熟,縮短病害發生的有利時期。

對於蔭蔽嚴重的果園,應進行大枝修剪,以利於通風透光,縮短葉面水膜持續時間,應用昕爵國際逆生四號+細菌核彈進行創面封閉減少病原菌侵染的機會。

注意適期用藥

根據褐斑病的發病規律,應在春梢、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抓準時機施藥,其中以春梢萌芽時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為關鍵,秋梢期根據發病情況再噴葯1~2次。

治療方案:

(1)逆生廣譜殺菌劑+嘧西露+肥萬鉀葉面肥兌水30斤葉面噴施;

(2)逆生二號+異菌脲(咪鮮胺)+肥萬鉀葉面肥;(1-2)交替使用。

注意事項:

①一定要在雨前使用藥劑防治,以保護性殺菌劑為主,每類保護性藥物每年使用不宜超過4次且最好能交替使用。

②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治療性殺菌劑合理配合使用,殺菌劑保護期過去後應該及時補藥,在天氣不確定的情況下要搶晴穿插打葯。

③注意使用有效的內吸傳導性的治療藥物,尤其是發病後,如三唑類殺菌劑、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琥珀酸脫氫酶殺菌劑等。

④有些易感品種如貢柑,感褐斑病的同時也高感炭疽病,使用殺菌劑必須注意對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推薦閱讀:

自己強才是真的強

TAG: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