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VG 讓 UI 工程師早點回家陪媳婦


TL;DR

本文主要是講解關於 SVG 的一些高級動畫特效,比如 SVG 動畫標籤,圖形漸變,路徑動畫,線條動畫,SVG 裁剪等。

例如:路徑動畫

圖形漸變:

線條動畫:

以及,相關的動畫的矩陣知識,這個也是現在 CSS 動畫裡面最重要,同時也是最為欠缺的知識點:

文章會先從基本語法入手,然後,慢慢深入。介紹一些動畫基本原理和對應的數學原理知識點。並且文章後面,還附有相關語法的介紹,當你在遇到不熟悉語法的時候可以參考參考。

前面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些 SVG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圖形。接下來我們需要了解一下,SVG 處理矢量這個特性之外,還有啥內容吸引我們,能讓 SVG 現在普及度這麼高?

更多內容可以關主我的公眾號:前端小吉米。

分享吉米的前端路,後面也會定期推出當前熱門的前端技術~ 比如,直播,VR

weixin.qq.com/r/Ij9heb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原文參考:前端小吉米

SVG Animation

在 SVG 中,如果我們想實現一個動畫效果,可以使用 CSS,JS,或者直接使用 SVG 中自帶的 animate 元素添加動畫。

使用 CSS 的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 style 直接內聯在裡面,另外是直接使用相關的動畫屬性-- transform

<use id="star" class="starStyle" xlink:href="#starDef" transform="translate(100, 100)" stylex="fill: #008000; stroke: #008000"/>

而使用 SVG 中自定的 animate 主要還是 SVG 自己的東西,比較好用。如果想用 CSS 的動畫,這都無所謂。

先看一個 SVG animate DEMO:

<rect x="10" y="10" width_="200" height="20" stroke="black" fill="none"> <animate attributeName="width" attributeType="XML" from="200" to="20" begin="0s" dur="5s" fill="freeze" /></rect>

通過將 animate 標籤嵌套在指定的圖形裡面,即可實現變換的效果。另外,還有 animateTransform,它主要是用來做變形動畫的。

<rect x="-10" y="-10" width_="20" height="20" stylex="fill: #ff9; stroke: black;"> <animateTransform attributeType="XML" attributeName="transform" type="scale" from="1" to="4 2" begin="0s" dur="4s" fill="freeze"/></rect>

簡單來說:

  • animate: 相當於 CSS 中的 transition
  • animateTransform: 相當於 CSS 中的 transform

裡面一些技術細節我們這裡就不過多講解了。這裡,主要想介紹一下 animate 中的 morph 的效果。

animate morph

該效果主要做的就是圖形內部的漸變。如圖:

這種動畫是怎麼實現呢?

直接看代碼吧:

<path fill="#1EB287"> <animate attributeName="d" dur="1440ms" repeatCount="indefinite" keyTimes="0; .0625; .208333333; .3125; .395833333; .645833333; .833333333; 1" calcMode="spline" keySplines="0,0,1,1; .42,0,.58,1; .42,0,1,1; 0,0,.58,1; .42,0,.58,1; .42,0,.58,1; .42,0,.58,1" values="M 0,0 C 50,0 50,0 100,0 100,50 100,50 100,100 50,100 50,100 0,100 0,50 0,50 0,0 Z; M 0,0 C 50,0 50,0 100,0 100,50 100,50 100,100 50,100 50,100 0,100 0,50 0,50 0,0 Z; M 50,0 C 75,25 75,25 100,50 75,75 75,75 50,100 25,75 25,75 0,50 25,25 25,25 50,0 Z; M 25,50 C 37.5,25 37.5,25 50,0 75,50 75,50 100,100 50,100 50,100 0,100 12.5,75 12.5,75 25,50 Z; M 25,50 C 37.5,25 37.5,25 50,0 75,50 75,50 100,100 50,100 50,100 0,100 12.5,75 12.5,75 25,50 Z; M 50,0 C 77.6,0 100,22.4 100,50 100,77.6 77.6,100 50,100 22.4,100, 0,77.6, 0,50 0,22.4, 22.4,0, 50,0 Z; M 50,0 C 77.6,0 100,22.4 100,50 100,77.6 77.6,100 50,100 22.4,100, 0,77.6, 0,50 0,22.4, 22.4,0, 50,0 Z; M 100,0 C 100,50 100,50 100,100 50,100 50,100 0,100 0,50 0,50 0,0 50,0 50,0 100,0 Z;"/> </path>

這麼多,是不是感覺有點懵逼。不過,我們細分來看一下其實很簡單。裡面主要是利用 animate 中的 keyTimescalcModekeySplines,以及 values 這幾個屬性。不急,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一下。

  • keyTimes: 這其實和 CSS 中定義的 @keyframes 一樣。通過 0-1 之間的值,定義每段動畫完成的時間。格式為:value;value...。例如 0;.0625;.208333333;.3125;.395833333;.645833333;.833333333;1。從第一個動畫,到第二個動畫經歷的時間比例為 6.25%。並且,keyTimes 需要和 values 裡面定義的幀數一致。
  • calcMode: 用來定義動畫具體的插值模型。取值有: discrete | linear[default] | paced | spline。具體可以參考 MDN。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一下 spline。該值表示每個動畫間使用自定的貝塞爾變換曲線。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使用 linear 其實已經足夠了,這樣就不用麻煩去定義下面的 keySplines 屬性。
  • keySplines:該值用來具體定義動畫執行時的 貝塞爾曲線。使用格式是通過 ; 來分隔每一個值。即,cubic-bezier(.31,.57,.93,.46) 為一組。使用 keySplines 表達,則為:keySplines = ".31,.57,.93,.46;"。當然,裡面的貝塞爾曲線組數為 整個動畫幀數 - 1

而 values 就很簡單了。它是直接結合 attributeName 屬性,來設置具體的值,每個值之間使用 ; 進行分隔。

像上面那樣,可以在指定元素裡面嵌套多個 animate,既實現了形狀的改變,又實現了顏色的改變。Morph 比較常用於數字的更迭,比如,倒數 10s 的相關動畫。到這裡,Morpah 相關的知識點就結束了。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 SVG 中,另外一非常重要的標籤 -- animateMotion

該標籤可以讓指定的元素,繞著指定的路徑進行運動。所以這對於複雜的路徑來說非常有用,因為我們很難使用 transform 去模擬複雜的變換路徑。看一個 DEMO

animateMotion

animateMotion 大致的屬性和 animate 差不多,不過,它還擁有自己特有的屬性,比如 keyPointsrotatepath 等。不過,calcMode 在 AM(animateMotion) 中的默認屬性由,linear 變為 paced

這些屬性,我們慢慢介紹,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吧。首先,我們來看一個 DEMO:

<g> <rect x="0" y="0" width_="30" height="30" stylex="fill: #ccc;"/> <circle cx="30" cy="30" r="15" stylex="fill: #cfc; stroke: green;"/> <animateMotion from="0,0" to="60,30" dur="4s" fill="freeze"/></g>

  • from,to:指定兩點的位置,位置參數是以元素的坐標為原點的。
  • dur:執行渲染時間
  • fill:指定動畫結束後停留的裝填。有 freezeremove 效果。remove 表示回到動畫開始的位置,freeze 表示停留在動畫結束的位置。

如果,你想要更複雜的路徑,可以直接使用 path 屬性來指定路徑。用法和 path 標籤中 d 屬性是一樣的。

<rect x="0" y="0" width_="30" height="30" stylex="fill: #ccc;"> <animateMotion path="M50,125 C 100,25 150,225, 200, 125" dur="6s" fill="freeze"/></rect>

或者使用 mpath 標籤,引用外部的 path

<path d="M10,110 A120,120 -45 0,1 110 10 A120,120 -45 0,1 10,110" stroke="lightgrey" stroke-width_="2" fill="none" id="theMotionPath"/> <circle cx="10" cy="110" r="3" fill="lightgrey" /> <circle cx="110" cy="10" r="3" fill="lightgrey" /> <!-- Red circle which will be moved along the motion path. --> <circle cx="" cy="" r="5" fill="red"> <!-- Define the motion path animation --> <animateMotion dur="6s" repeatCount="indefinite"> <mpath xlink:href="#theMotionPath"/> </animateMotion> </circle>

動畫效果為:

所以,一般而言我們在定義 AM 的路徑的時候,只用一種方式定義即可,否則會發生相應的覆蓋:mpath>path>values>from/to

在 AM 運動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旋轉角。默認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角度是按照它和坐標軸的初始角度確定的。例如:

這樣看起來確實有些彆扭,那能不能讓物體垂直於路徑進行運動呢?

有的,根據 rotate 屬性值,一共有 3 個值可供選擇。

  • auto:讓物體垂直於路徑的切線方向運動。不過,如果你的路徑是閉合曲線的話,需要注意起始點的位置。

例如:

  • auto-reverse:讓物體垂直於路徑的切線方向並 + 180°。也就是和 auto 運動關於切線對稱。

  • Number:讓物體以固定的旋轉角度運動。這個就相當於使用 transform:rotate(deg) 進行控制。

在動畫設置標籤中,還有一個更簡單的--set

set

該標籤也是用來模擬 transition 效果的。它和 animate 的主要區別是,它僅僅需要 to 的指定屬性,而不需要其他的參考屬性,比如 fromby 等。那它有啥特別的存在意義嗎?

有的,因為 set 針對於所有屬性,甚至包括 style 裡面的相關 CSS 屬性。所以,可以靠它來很好描述一些非 number 的屬性值。

<text text-anchor="middle" x="60" y="60" stylex="visibility: hidden;"> <set attributeName="visibility" attributeType="CSS" to="visible" begin="4.5s" dur="1s" fill="freeze"/> All gone!</text>

矩陣動畫

上面差不多簡單闡述了關於 SVG 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動畫。當然,還有比較重要的線條動畫,這個我們放到後面進行講解。這裡先來看一下所有動畫中,非常重要的矩陣原理。線性代數應該是大學裡面來說,最容易學的一門科目,MD。。。還記得,大學線代期末考試的時候,100 分的同學應該說是如韭菜地般,一抓一大片(對不起,我沒能和他們同流合污。)

那矩陣是如何在動畫中使用的呢?

簡單的說,矩陣中的每個元素其實可以等價代換為每個因式裡面的係數:

上面也叫作 三維矩陣。即,它涉及到 x,y,z 軸的計算。那對於我們平面 2D 變換來說,那麼此時矩陣又是哪種形式呢?

很簡單,只要將 z 軸永遠置為一個常數就 OK。這裡,慣例上是直接取 0 0 1 來設置。

不信的話,大家只要代進去乘以乘,應該就可以得到結果了。所以,在二維中,具體變換方式為:

後面,我們也會依據這個公式進行相關的變形操作。那矩陣變換是怎麼運用到 CSS/SVG 當中呢?

在 CSS 中,是直接使用 transform 中的屬性:

transform: matrix(a,b,c,d,e,f);

當然,在 SVG 中也是一樣的:

<g transform="matrix(1,2,3,4,5,6)"> <line x1="10" y1="20" x2="30" y2="40" stylex="stroke-width: 10px; stroke: blue;"/> </g>

所以,我們主要的重點就是講解一下 matrix 這個屬性。它的格式為:

matrix(a,b,c,d,e,f);

對應於我們上面的公式有:

在接觸 transform 的時候,大家應該了解到 transform 裡面有很多固定的動畫屬性:

  • translate()
  • rotate()
  • scale()
  • skew()

實際上,在底層還是使用 matrix 實現的變換。就拿 translate 舉個例子吧。

translate 的格式為:

translate(dx,dy)

相當於參考當前原點,在 x/y 軸上移動 dx/dy 的距離。那麼映射到矩陣,應該如何表示呢?

很簡單,它等同於:

matrix(1 0 0 1 dx dy);

使用代數證明一下:

假設有 matrix(1 0 0 1 20 30)

變為矩陣為:

根據,上面的表達式有:

X = x*1 + y*0 + 20 = x + 20Y = x*0 + y*1 + 30 = y + 30

所以,就是 X 在原有 X 軸坐標上向右移動 20 的距離,Y 相對於原有移動 30 的距離。

那麼其他幾個屬性呢?也是怎麼變化的嗎?

恩,類似。只是裡面取值不一樣:

  • scale(x,y): 放大 X/Y 軸,矩陣的表達為 matrix(x 0 0 y 0 0)。
  • rotate(θ): 坐標旋轉,矩陣的表達為 matrix(cosθ sinθ -sinθ cosθ 0 0)。
  • skew(θx,θy): X/Y 軸拉伸,矩陣的表達為 matrix(1 tanθx tanθy 1 0 0)。

注意,上面三個都會改變原有物體的坐標系!!! 這點很重要,換句話說,後面每次變換都是基於前面一個的變換結果的。

詳情看圖:

詳情可以參考:MDN matrix

不過,這並不是我們使用 matrix 的重點,也不是它的優勢。它的優勢在於可計算,即,能夠將複雜的動畫集合到一個表達式中,並且,後續的變換可以直接基於當前的 matrix。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如果多個變換動畫一起使用,matrix 應該如何表達呢?

只需要找到我們變換動畫對應的矩陣,然後相乘即可。例如,先旋轉 45°,然後放大 1.5 倍,則有變換動畫為:

transform: rotate(45deg) scale(1.5,1.5);

注意,雖然,你定義動畫是分開的,但此時的動畫是同時進行的。為啥?因為,這兩個動畫實際上可以整合成為一個變換矩陣:

並且,位置是不可以調換的。比如,transform: scale(2,2) translate(20px,30px)。即,你先放大兩倍,然後移動 20,30 的距離。注意,這裡移動的 20,30 相對的是已經放大過後的坐標,相對於原坐標而言就是 40,60 了。 如果,你調換位置,即 transform: translate(20px,30px) scale(2,2)。就變成現在原坐標移動 20,30,然後再放大兩倍。

而上面強調的順序關係,實際上就可以理解為矩陣不滿足交換律的原則。因為一旦交換,結果很可能不一樣。

矩陣高級用法

上面的內容只是簡單的描述了關於矩陣的概念。在實際中,矩陣可以說是真正利器。

假設現在有一個動畫,要求你將一個物體從一個點通過拋物線的方式移動到另外一個點,那麼此時要求 JS/CSS 隨你挑。此時,你會不會感覺,呼吸急促,頭腦發熱呢?

恩,matrix 可以治,而且包治百病。不過,matrix 有一個限制點,它只能用於一次線性動畫表達式。即,針對於拋物線,橢圓曲線這類複雜曲線來說,不太合適。那麼有什麼辦法嗎?

有的,微分思想。每一段動畫其實都可以通過一定範圍內的直線拼接而成,那麼這樣,我們就可以將一段拋物線拆分為由幾段線段構成的曲線。當然,如果你分的越細,擬合度就越高。這裡我們不打算過度你和,我們簡單的將一段拋物線分為 5段。

如圖:

那麼接下來就是摳細節。這裡,依次取傾角為 45°,30°,0°,-45°,-30° 這 5 段直線。每段分配的時間比例為 20%、25%、10%、25%、20% 這主要是用於 keyframe 的設定。現在,用數學來分析一下,這個動畫到底該怎麼弄。

現在,已知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100px。那麼我們同樣根據上述比例分,則有 20px, 25px, 10px, 25px, 20px。

這裡我們以 45° 傾角為參考點,則終點坐標為 (20,20); 。那麼,該段的矩陣為:

// 注意 Y 軸需要取負值! 1 0 20 0 1 -20 0 0 1

CSS 中的變形動畫為:

transform: matrix(1,0,0,1,20,-20);

然後,第二段就為:

1 0 250 1 -14.40 0 1

使用矩陣的乘法法,則有:

1 0 45 0 1 -34.4 0 0 1

變形動畫為:

transform: matrix(1,0,0,1,45,-34.4);

剩餘幾段也是這樣的做法。最終,整個 keyframe 就應該表示為:

@keyframe Parabola{ 20%{ transform: matrix(1,0,0,1,20,-20); } 45%{ transform: matrix(1,0,0,1,45,-34.4); } ...}

整個動畫過程差不多都是這樣。當然,矩陣也不僅僅局限於這幾個動畫,憑藉著高度定製化和靈活性的特點,這它還常常用於進行回彈,彈跳等動畫中。如果大家有興趣,後期也可以對這類動畫進行簡單的講解。

後面,我們最後來了解一下 SVG 中很重要的線條動畫。

線條動畫

SVG 中的線條動畫常常用作過渡屏(splash screen)中。例如:

或者,一些比較炫酷的 LOGO 中,比如 AllowTeam 的:

看到這些炫酷的效果,大家有沒有動心想學一學,看看自己到底能否做的這麼好呢?

OK,我們現在來正式介紹一下線條動畫。在 SVG 中,最長用到的線條標籤就是 Path。這裡我前面一篇文章已經做了介紹,我這裡就不贅述了。

而在具體變化當中用到的是關於 stroke 的相關屬性:(下面的屬性都可以直接用在 CSS 當中!)

  • stroke*:定義筆觸的顏色。例如:stroke="green"
  • stroke-dasharray*:定義 dash 和 gap 的長度。它主要是通過使用 , 來分隔 實線間隔 的值。例如:stroke-dasharray="5, 5" 表示,按照 實線為 5,間隔為 5 的排布重複下去。如下圖:

放大看有:

另外,stroke-dasharray 並不局限於只能設置兩個值,要知道,它本身的含義是設置最小重複單元,即,dash,gap,dash,gap...。比如,我定義 stroke-dasharray="15, 10, 5" 則相當於,[15,10,5] 為一段。則有:

放大看則有:

  • stroke-dashoffset*: 用來設置 dasharray 定義其實 dash 線條開始的位置。值可以為 number || percentage。百分數是相對於 SVG 的 viewport。通常結合 dasharray 可以實現線條的運動。
  • stroke-linecap: 線條的端點樣式。
  • stroke-linejoin: 線條連接的樣式
  • stroke-miterlimit: 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如果我們只是畫一些一般的線段,使用上面 linejoin 即可。如果涉及對邊角要求比較高的,則可以使用該屬性進行定義。它的值,其實就是角長度比上線寬:

而實際理解的話,就是假設當 width 為 1。此時比例為 2。那麼 miter = 2。那麼超過 2 的 miter 部分則會被 cut 掉。可以參照:

他主要是配合 linejoin 一起使用。因為 linejoin 默認取值就是 miter。所以,默認情況下就可以使用該標籤屬性。它默認值為 4。其餘的大家下去實踐一下即可。詳細可以參考: miter

  • stroke-opacity:線段的透明度
  • stroke-width:線的粗細。

OK,介紹完關於 path 的所有 stroke 屬性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動手寫一下讓線條動起來的代碼。簡單來說,就是通過 stroke-dashoffsetstroke-dasharray 來做。整個動畫可以分為兩個過程:

  • 通過 dasharray 將實線部分隱藏,空餘為全線段長。然後,將實線部分增加至全長。比如:dasharray: 0,1000 變為 dasharray: 1000,1000
  • 同時,通過 dashoffset 來移動新增的實線部分,造成線段移動的效果。有: dashoffset:0,變為 dashoffset:1000

不過,這裡我們不打算使用 Path 來做啥複雜的動畫,這主要考慮到手頭沒有一些 SVG 生成工具。所以,這裡我們就以 Text 來做吧(因為做起來真的簡單)。

這裡,先以 IV-WEB 這段文字來做動畫。

先給大家看一下最終結果:

那麼這種動畫是怎麼做的呢?

這裡,我主要介紹一下關於 CSS 相關,SVG 就一個 Text 我直接貼代碼了:

<svg viewBox="0 0 1320 300"> <!-- Symbol --> <symbol id="s-text"> <text text-anchor="middle" x="50%" y="50%" dy=".35em"> IV-WEB </text> </symbol> <!-- Duplicate symbols --> <use xlink:href="#s-text" class="text" ></use> <use xlink:href="#s-text" class="text" ></use> <use xlink:href="#s-text" class="text" ></use></svg>

上面是通過創建一個居中定位的字體,然後使用 3 個 text 重疊。具體 CSS 我們下面來說一下。首先,我們營造的效果是從無到有,就需要使用 dasharray 將 gap 設置的足夠大。這裡我取 300 即可。

stroke-dasharray: 0 300;

然後,通過 nth-child 選擇器,給每一個文字使用不同的顏色值:

.text:nth-child(3n + 1) { stroke: #F60A0A;}.text:nth-child(3n + 2) { stroke: #F2FF14;}.text:nth-child(3n + 3) { stroke: #FB9505;}

下面才是重點內容。此時,這 3 個 text 的起始點重合。我現在既要他們在運行時不完全重合,又要他們的線條能進行滾動。不啰嗦了,直接看代碼吧:

@keyframes stroke { 100% { stroke-dashoffset: 1000; stroke-dasharray: 80 160; }}@keyframes stroke1 { 100% { stroke-dashoffset: 1080; stroke-dasharray: 80 160; }}@keyframes stroke2 { 100% { stroke-dashoffset: 1160; stroke-dasharray: 80 160; }}

這就是上面 3 個不同的 text 運用的動畫。dashoffet 由 0 到 1000。這完成了滾動的目的。同時,為了讓字體不重合,我還需要在對應字體的 dashoffset 上,加上不同的間隔距離。比如,第一個字體 offset 為 1000。那麼第二個字體,我需要加上前一個字體 dash 的長度,即,80。所以,第二個字體就變為 1080。那麼第三個就是加上前兩個的 dash 長度,即 1160

大致過程就是這樣,詳情可以查看: IVWEB 線條動畫。

這裡再給大家布置一個練習作業,如何實現無線連續的分段動畫呢?

具體效果如圖:

給點提示:

將多個文字重疊,取不同的 offset 和 array 即可。動畫的終止位置一般取一個 gap + dash 的周期長即可。

後面看看這篇文章反響如何,到時候再決定是否再寫一篇續集,介紹該作業的原理。

SVG 中使用 transition

在 SVG 中,本來就存在相關的動畫 Tag,不過裡面用起來比較複雜,最常用的還是直接利用 CSS 裡面相關的屬性標籤來做。其中,transition 是最常用的。比如,想做一下顏色的漸變等等。這裡可以直接利用 transition 修飾指定的 SVG 屬性即可。

# fill 是 SVG 中,專有屬性path { transition: fill .4s ease; } #europe path { fill: red; } #europe:hover path { fill: white; }

SVG 文字

在 SVG 中定義文字直接使用 text 標籤即可。關於文字來說,一般而言需要注意的點就那麼即可,文字的排列,間距等等。這些都可以直接使用 CSS 進行控制。不過,有幾個屬性比較特殊,這裡需要額外提一下。

text-anchor

用來定義參考點和實際字元之間的定位關係。格式為:

  • text-anchor: start | middle | end | inherit

直接看代碼解釋吧:

<!-- Anchors in action --> <text text-anchor="start" x="60" y="40">A</text> <text text-anchor="middle" x="60" y="75">A</text> <text text-anchor="end" x="60" y="110">A</text>

第一個 A,參考的是 (60,40) 的點,定義為 start ,那麼參考點應該在字元的前面。

而剩下兩個也是同樣的道理:

tspan

現在,假如我們想在 text 裡面添加一些特殊的字元效果,比如斜體,加粗等。由於,text 標籤不能實現嵌套,所以,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提出了 tspan 的標籤。它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嵌套的 text 標籤。

<text x="10" y="30" stylex="font-size:12pt;"> Switch among <tspan stylex="font-style:italic">italic</tspan>, normal, and <tspan stylex="font-weight:bold">bold</tspan> text.</text>

tspan 裡面同樣可以自定義相關的自身屬性。詳細的可以參考 tspan 我這裡就不詳述了。

在 Path 展示 text

Text 一般可以橫放,豎放。那有沒有啥辦法讓文字可以按照一定的路徑任意排放呢?

有的,這裡可以使用 textPath 標籤,來定義具體參考路徑。

<path id="sharp-corner" d="M 30 110 100 110 100 160" stylex="stroke: gray; fill: none;"/><text> <textPath xlink:href="#sharp-corner"> Making a quick turn </textPath></text>

如圖:

具體細節我這裡就不多說了。

Clip

在 DOM 中如果想展示一個圖片的部分,或者以某種形狀展示圖片的部分,一般是通過一個 cover div 來實現的。不過,如果涉及到不規則圖形的話,那麼 DOM 就有天生缺陷了(當然使用 CSS 里的 clip-path 可以完成,不過兼容性不太好)。而在 SVG 中,提供了 clipPath 標籤,能夠讓我們自定義裁剪圖片的範圍和形狀。

clipPath 裡面可以接任何圖形,比如,path,rect 甚至是 text。使用的時候,直接在 style 中,指定 clip-path 即可,或者直接使用 clip-path 屬性指定。

<defs> <clipPath id="textClip"> <text id="text1" x="20" y="20" transform="rotate(60)" stylex="font-family: Liberation Sans; font-size: 48pt; stroke: black; fill: none;">CLIP </text> </clipPath> </defs> <use transform="translate(100, 0)" xlink:href="#shapes" stylex="clip-path: url(#textClip);"/> <use transform="translate(100, 0)" xlink:href="#shapes" clip-path="url(#textClip);"/>

或者說,如果我們想畫一個圓的裁剪區域的話:

<defs> <clipPath id="circularPath" clipPathUnits="objectBoundingBox"> <circle cx="0.5" cy="0.5" r="0.5"/> </clipPath></defs><use xlink:href="#shapes" stylex="clip-path: url(#circularPath);" />

Appendix 參考標籤

g

分組標籤應該毫無意外排第一,因為其實作為繪製圖形中最常和最基本的標籤。前面一篇文章也主要介紹過了,這裡做點補充。

每一個分組標籤都帶有 id 屬性,唯一標識該分組,為什麼呢?

因為,後面我們可以使用該 id 標籤添加動畫,重用該分組等。

<g id="demo" stroke="green" fill="white" stroke-width_="5"> <circle cx="25" cy="25" r="15"/> <circle cx="40" cy="25" r="15"/> <circle cx="55" cy="25" r="15"/> <circle cx="70" cy="25" r="15"/> </g>

每個分組裡面可以含有一些描述標籤,比如 desc。 這些描述內容是不會被渲染的。

<g id="demo" stroke="green" fill="white" stroke-width_="5"> <desc>Just Demo</desc> <circle cx="25" cy="25" r="15"/> </g>

use

該標籤就是結合 g 標籤一起使用,作用是可以復用 g 分組的樣式。

<g id="Port"> <circle stylex="fill: inherit;" r="10"/></g><use x="50" y="30" xlink:href="#Port" class="classA"/>

裡面使用 xlink:href 加上指定 group 的 id,然後通過 xy 屬性指定副本放置的位置。不過,有一個限制,use 標籤的 style 屬性,並不能覆蓋點原始的 group style 樣式。而且,有時候,我們只是想使用一些模板,即,圖形並未被解析,只有代碼存在。這時候,就需要使用 defs 來包裹了。

defs

用來保存一些代碼,使其不會被瀏覽器解析。並且裡面的分組可以被 use 屬性的 style 樣式所覆蓋。

<defs> <g id="Port"> <circle stylex="fill: inherit;" r="10"/> </g> </defs> <use x="50" y="50" xlink:href="#Port" stylex="fill: blue;"/>

symbol

該標籤和 g 標籤類似,也是用來進行分組。不過,它有個特點,即,不會被瀏覽器所渲染。那它不和 defs 差不多嗎?

恩,確實。不過,defs 是官方推薦,用來包裹一些模板 svg 代碼而創造出來,用來增加可讀性的標籤。而 symbol 是存粹的作為一個模板。它可以獨立於 svg 的 viewbox 來自定義子 viewbox 和 preserveAspectRatio。

<symbol id="sym01" viewBox="0 0 150 110"> <circle cx="50" cy="50" r="40" stroke-width_="8" stroke="red" fill="red"/> <circle cx="90" cy="60" r="40" stroke-width_="8" stroke="green" fill="white"/></symbol><use href="#sym01" x="0" y="0" width_="100" height="50"/>

同樣使用該模板,也是使用 use 標籤來完成。

個人公眾號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前端小吉米。

分享吉米的前端路,後面也會定期推出當前熱門的前端技術~ 比如,直播,VR

weixin.qq.com/r/Ij9heb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SVG 圖標製作指南
數據可視化第一步,在HTML中使用SVG作圖
如何製作 svg 格式的 圖標字體?
怎樣做一個圓環放大的動畫
d3.js: 在曲線路徑上添加文本標記的正確方式

TAG:SVG | 前端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