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仍是單身:你真的以為有天生的靈魂伴侶嗎?
最近和朋友聚在一起討論一很奇葩的新聞:一男子相親三十多年,年近古稀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
媒人說:我都快給他留意了半個世紀了,從那年他才28歲,直到現在也沒找到合適的。
據悉,該男子始終不肯降低擇偶標準,要長得漂亮的,還要比他年紀小,還希望女方會作詩……「會作詩」這點倒是挺有意思的。
仔細想想,大概是這個男子平時就有點品詩作賦的愛好,才要求對方要與自己志趣相投。
也是,誰年輕的時候沒期待過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靈魂伴侶往往沒那麼簡單容易就能找到。
世上還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呢,怎麼可能會有兩個完全同步的靈魂!
我以前的同事,她與老公就是相親認識的。
倆人的愛好、生活習慣都有著不少的差異。
但他們婚後的生活卻異常的甜蜜。
同事喜歡畫畫,常外出寫生,碰到山山水水的能對著畫一整天,她老公就背著個相機,陪她逛山山水水,倆人一個畫畫,一個攝影,互不干擾。
他老公喜歡看足球,有本地足球賽事的時候她就陪著老公去看,自己在一旁戴個耳機聽音樂。
做不到欣賞,卻能做到陪伴,求同存異,這也是一種默契。
想想也是,那些經常吵架的情侶都在吵些什麼?
不就是容忍不了對方跟自己的差異么?
各不相讓,就吵得不可開交。
你若無意靠近,志同道合的兩個人也能過得雞飛狗跳;你若有心接納,南轅北轍的兩個人也能過得琴瑟和鳴。
男人心疼自己爹媽,就埋怨對方,媳婦做得不像女兒;
女人心疼自己爹媽,就埋怨對方,女婿做得不像兒子……
換過來想想,誰都沒錯,只是立場不同。
相處3年和相處30年的感情基礎是不一樣的。你硬要相處3年的伴侶對自己父母產生30年的感情,只能讓大家都抓狂。
如果在保留這點差異的基礎上再去鑒別對方的付出,或許你會發現,對方其實也在儘力。
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執著相了三十多年親的男子。
他會找到那個會寫詩的女子嗎?
如果找到了,卻是一個喜歡格律詩,另一個喜歡自由詩,怎麼辦?
每個人的閱歷與見識都不一樣,再志同道合的人都會有分歧。
沒有天生的靈魂伴侶,只有人為的悉心經營。
尊重真實的對方,也尊重真實的自己,既不獨斷專行,也不刻意逢迎,找到彼此的交集,以最舒適的方式相處,就是天生一對。
就怕你對別人要求特高,還對自己要求特低。
如果這樣,就算是再過幾個世紀,你也也很難相到合適的對象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