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頭號玩家》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新片。此公算是好萊塢的頂級導演了,擅長導演各種類型的影片。如今以72歲的高齡聊發少年狂,拍了這部以電腦遊戲為主題的電影。動機不得而知,只知道影片獲得了空前的票房,讓世界玩家們牽起了一股遊戲狂潮。看過電影的人們,則是更加瘋狂的搜尋彩蛋,挖掘影片中的「梗」,以便探知老導演通過影片所要表現的偉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影片背景設定在2045年,由於現實世界令人失望,人們將希望寄託於一個名為「綠洲」的遊戲中,一個由哈利迪開發的虛擬遊戲宇宙。在那裡,想像力主宰一切,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哈利迪彌留之際,宣布將巨額財產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他在遊戲中藏匿彩蛋的人,自此引發了一場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當韋德·沃茲成為首位解出第一道迷題的玩家,他和他的朋友們不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奇遇和兇險共存,波瀾壯闊的尋寶之旅——為拯救「綠洲」,也為拯救世界。一通亂打亂殺之後,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現實世界。

如影片開頭所述,人們「在玉米減產和網路阻塞之後,人們放棄了解決問題,只想活的久一些。現實生活糟心的讓所有人都想逃離」。導演說出了那些玩家痴迷遊戲的一個原因。還有其它幾個動機,一是乾脆把玩遊戲做為謀生的手段,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靠贏得對手、出賣裝備掙錢。二是完全是出於興趣,工作累了,做家務累了,玩玩遊戲緩解一下。三是為了發泄,發泄基因中殘存的尚武精神,想殺誰就殺誰;發泄對老闆、同事及其他各色人等的怨氣,在遊戲里把他們打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發泄對現實生活中的不滿,砸爛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不過我還是同意斯皮爾伯格的看法,逃避現實是那些遊戲玩家的主要動機。

於是遊戲開發者哈利迪給了人們一個避難所。人們可以在這裡得到暫時的解脫。

實際上,人們在遊戲中獲得的滿足和解脫都是有限的。拿影片中的遊戲開發者哈利迪來說,看那個模樣也就五十多歲,聰明無比,卻不善於與人交往,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雖然靠開發遊戲賺了大錢,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最後在對朋友的愧疚中鬱鬱而終(我猜這是編導在影射蘋果老闆喬布斯和他最初的合伙人沃茲尼亞克的關係)。

影片中有一段看似普通卻耐人尋味的話:「除了吃飯睡覺和上廁所,人們想做什麼都可以在綠洲里做」。這正應了馬克思的觀點:人們首先要吃飯穿衣,才能從事社會活動。人們可以在遊戲的虛擬世界裡稱王稱霸無所不能,然而到了飯點兒,你還是要老老實實退出遊戲去找飯吃。猶如那個盧生,在夢中享盡了榮華富貴,最後還是被餓醒了,惦記著那一鍋剛煮熟的小米飯。虛擬世界再好,總是有夢醒時分。如果不是被寵壞的富二代,人們總還是要面對真實世界。如影片中所說:「現實世界才是最真實的」。如果說在遊戲中也能積累生活的經驗,拓展人脈,那也是虛幻的。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掙錢養家,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也只有在現實世界中才能找到真實的感覺。遊戲中贏得金幣正在得意,一關機才想起這個月的水電費還沒交。遊戲交友,虛擬友人是通過畫面後的那個敲鍵盤的人來完成。面對真正的死亡,感覺肯定比遊戲清零要強烈的多。遊走網路上的天宮地獄瓊樓玉宇,總不如親眼看看桂林山水來的實在。

影片中描繪的那幅圖景也許是斯皮爾伯格對未來悲觀的預測。人們對現實生活不管不顧,無論男女老少,都沉溺於遊戲之中。真要是有那一天,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也許斯皮爾伯格就是要迎合觀眾的興趣,撓撓你的痒痒肉,商業影片無非是為了票房,當不得真。

在接觸過的老闆中,對玩遊戲的態度有三類,一種是絕對不允許員工玩遊戲,怕耽誤賺錢;一種是只要不影響工作,鼓勵員工玩遊戲,認為經常玩玩,可以促進思維的敏捷和敲打鍵盤的速度,有利於賺錢;還有一種老闆自己就是個遊戲玩家。我碰到的就是這第三種。我本人也曾經喜歡網路遊戲。由於一直使用蘋果電腦,自認為比那些玩家們要早一些接觸遊戲。而老闆平時工作認真,不苟言笑。有一次看到我在玩遊戲,站在旁邊不吭聲,玩到關鍵處,他在身後默默的吐出幾個字,絕對專業絕對高手,助我順利過關。玩了幾小時遊戲後的感覺是,渾身輕鬆腦袋發脹,加上本人天性愚鈍,所以始終沒有成為專業玩家。一來要為稻粱謀,二來年深日久興趣漸失。到如今已經淪落到只是偶爾玩玩網路軍旗了。再加上社會發展了,生活中可以玩的娛樂活動,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已經無暇顧及遊戲了。

悶的時候玩玩遊戲來調劑情緒是很好的。借用酒桌上的話:小飲怡情大飲傷身。

影片的場面很大很逼真,不得不佩服斯皮爾伯格的氣魄和技術,以及他非凡的想像力。畫面和聲音都非常震撼。要看這個電影還是別心疼錢,看IMAX最好。

本人評分:7.5。

推薦閱讀:

《熔爐》是反映韓國社會人性的一部電影嗎?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可以排行影史第一?
巴拉巴拉小魔仙最後大結局是什麼?
《天才槍手》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戲說乾隆都是在看鄭少秋嗎?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