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筆記

鄧普頓,與巴菲特齊名的頂尖投資者,2006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1954-1992年,38年的年複合收益率16%。他的投資風格是逆向投資,善於撿便宜貨,這一點和巴菲特類似。不同點在於,鄧普頓從全球市場找合適的標的,而巴菲特以美國股票為主。鄧普頓也住在奧馬哈,和巴菲特一個城市。

和巴菲特一樣,鄧普頓極其聰明,打牌的時候對出過的牌過目不忘。

經典案例1:

1939年抄底美股。當時全世界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股市也出現了大跌。及其保守、從來不借錢的鄧普頓大膽決定借錢投資!他借了1萬美元,買入所有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鄧普頓認為,美國會像一戰那樣最終被捲入戰爭,從而極大地帶動國內企業的生產。這些物資肯定需要通過鐵路進行運輸,於是鄧普頓決定買入鐵路公司。他當時並沒有買入業績最好的龍頭公司,而是選擇了業績不好、但很有可能反轉的公司。這與美國當時特殊的稅收制度有關,美國政府當時會從收益高的鐵路公司那裡徵收一大筆稅,而對業績較差的公司免徵這筆稅。最後的事實證明,鄧普頓的選擇是對的,他所選公司的漲幅遠高於龍頭公司。這個例子並不是要說明應該選行業邊緣公司,而是告訴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行業最優秀的公司才是對的。

經典案例2:

1960年代投資日本股市。當時很多美國投資者並不投資其他國家。對於日本而言,美國投資者說這個市場波動太大,信息披露不夠透明(是不是跟現在的A股類似?)。但是鄧普頓認為這兩個讓投資者望而生畏的原因恰恰是吸引他的地方。(盈虧同源?)鄧普頓買入的股票市盈率僅為4倍,而同期美國市場平均市盈率為20倍。

經典案例3:

1980年代投資美國股市。美國股市在1970年代整整橫盤震蕩了10年,道瓊斯指數市盈率跌到了7倍,市場一片悲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滯漲」:經濟停滯增長,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通貨膨脹在兩位數以上。高通脹環境下,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了,比如5年前修建一個廠房花費了1千萬,經過多年的高通脹之後,廠房價值已經上漲到2千萬,但會計賬面上依然只記載為1千萬。1982年道瓊斯指數市凈率為1.0倍,作為對比,1932年美國大蕭條底部時期道瓊斯市凈率為0.79倍。表面上看,似乎1982年比1932年的估值要貴,但如果根據通脹進行調整,則1982年實際市凈率只有0.59倍,遠低於1932年的0.99倍。

經典案例4:

1997年投資韓國股市。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韓國股市暴跌40%,市盈率從20倍跌到10倍。鄧普頓買入後,2年時間收益率高達260%

鄧普頓判斷估值是否極度低估的一個量化指標,個人姑且稱之為「5年5倍收益法」。假設某公司當前每股收益1元,未來5預計保持10%的複合增長,則未來5年的每股收益為:1*1.1*1.1*1.1*1.1*1.1=8,則如果當前市盈率低於8倍,則鄧普頓會認為非常低估。如果預計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速是15%,則同理可算出低估標準為10倍。如果複合增速是20%,則低估標準是13倍。

在判斷市場是否處於低估時,鄧普頓除了參考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外,也會關注其他現象,比如出現大規模的收購(因為收購通常都是溢價,說明收購方認為其他公司的股價很便宜);還有很多公司增持自家股票等等。

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推薦閱讀:

和為集團快訊|融創孫宏斌:投資美好生活就是投資詩和遠方
傳銷騙子盯上虛擬幣,發行積分原始股,號稱三年增值八千倍,你怎麼不去搶?丨無路可套
陌陌+探探,當男人遇上女人
投資最重要的事:做趨勢的朋友
融金所測評:脫離團貸網,是福是禍?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