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起時間膠囊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提起時間膠囊,受科幻電影影響的大多數人,總覺得裡面要麼放著對未來的警告,要麼是對過去的提醒,穿越時空,科技感十足。

事實上,時間膠囊最開始的定義很簡單,將信息傳遞到未來,對於時代來說能回顧歷史,對於個人來說能重溫記憶。

相比電影中的科技感,現實中的時間膠囊大都十分溫馨。膠囊作為一個載體,它更多承載的是人們對過往生命的留念,有父母在其中放下孩子的乳牙;有寵物主人放下寵物的體毛;

有子女放下了老人的遺書;樂觀的人放下令他痛苦不堪的物件,藉此銘記;悲觀的人放下令他心馳神往的物件,由此獲得新生;情侶們放下愛情見證;失戀的人放下前任。這些東西不必貴重,但對每一個放入時間膠囊的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那時間膠囊作為「回憶儲藏器」,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當我們提到時間膠囊時,我們在談論儀式感。

儀式感是貫穿人一生的終極體驗。結婚要舉辦婚禮,親人去世要舉辦葬禮,喬遷、滿月要辦酒席,體育比賽有頒獎典禮,學生畢業有畢業典禮以及各種節日習俗,可以說大到婚喪嫁娶,小到衣食住行,生活中隨處可見「儀式感」十足的行為。

儀式,作為一種非必要行為,是人們加強情感聯繫的重要方式。換句話說,人們因為重視某件事,給它附加上特有的行為,加強重視,讓其他人認同這種行為的價值,儀式的參與者也就獲得了儀式感。

而時間膠囊其特有的儀式形式,讓儀式感的「收穫成本」提升,使「新認同者」准入門檻提高的同時,也提升了「儀式感的收穫感」。試想,當你打開自己十年前封存的時間膠囊時,裡面的時間還停留在原點,身邊早已物是人非,回憶襲來,聯想當年,對比現在,箇中滋味,想必都有體會。

回到時間膠囊本身,我們真正重視的,是放下物件的動作與物件本身代表的意義。人們以物件寄託情感,或傾訴、或留念、或珍藏、或放下,希望借這個儀式來獲得認同,來獲得生活的「印象」,生而為人,總得留下點什麼,就像王小波說的:「拒絕敷衍了事,平淡無趣的態度,帶上儀式感去生活。」

推薦閱讀:

過有儀式感的生活,它是無關價值的「奢侈品」
拼貼畫藝術:也許我看到的是假建築【原創】雨非
年味越來越淡,可能是因為少了儀式感 | 儀式感的心理意義
一個能夠重新開始的人,都具備三種能力

TAG:儀式感 | 情感表達 | 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