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年銷售額破10億,故宮文創是怎麼做到的? | Morketing品牌故事庫①

早在2011年,故宮就在大力推廣自己的文創產品,不過市場並不買帳,產品銷量持續低迷。然後,再用了7年時間,故宮讓自己推出的每一款產品,都具備了成為「爆款」和「網紅」特質,銷售額終於在2017年一年之內突破了十億大關。

那麼,故宮是如何走出銷售瓶頸?

探尋原因,還要追溯到2013年。

2013年,電視劇《甄嬛傳》在海峽兩岸大紅大紫,台北故宮博物院獨具匠心的將「朕知道了」這句台詞印在了膠帶上,意外受到兩岸年輕人的熱烈追捧,成為了赴台遊客必購紀念品之一。

受到台北故宮這一創舉的啟發,北京故宮開始了各種新的嘗試。

2014年,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刊登了《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此文一出,迅速成為故宮淘寶公眾號第一篇「10萬+」爆文,也藉此,雍正皇帝成為當時的熱門「網紅」。

同一年,故宮文創相繼推出「朝珠耳機」、「奉旨旅行」腰牌卡、「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摺扇等一系列產品。「朝珠耳機」還獲得「2014年中國最具人氣的十大文創產品」第一名。

從此以後,故宮文創越玩越溜,各種突破腦洞和傳統思路的新營銷玩法推向市場。

對此,Morketing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

定位比賣萌更重要

故宮文創的崛起,首先要歸功於準確定位。定位從3個層面理解,一是用戶定位;二是產品定位;三是價格定位。

首先,故宮在用戶定位上,曾走過不小的彎路。剛開始,故宮將自己產品用戶定位在35歲到50歲人群,男性為主,並且在產品設計上,偏向傳統。直到幾款年輕化產品的爆紅,才促使故宮調整步伐,更加註重年輕群體。

而現在,故宮已將自己產品用戶定位在35歲以下人群,女性為主。從故宮淘寶的用戶分析就能看出,25歲到34歲的用戶已經成立消費主力。

(圖片來源:微指數—故宮淘寶用戶分析)

另外,故宮在產品定位上也曾出現過偏差。過去故宮推出的產品,大多是一些觀賞性的繪畫和瓷器,普遍高端大氣。這樣的產品,雖屬精品,卻很難打動年輕群體。

(圖片來源,中新網)

而現在,故宮產品的研發,在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以大眾實際需求為主,努力讓產品具有「實用性」,儘可能的擴大產品覆蓋面。因而,故宮的文創產品,大多是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諸如滑鼠、扇子、茶杯等。

並且,故宮還會根據熱點,適時推出產品。比如展出《千里江山圖》時,故宮推出了與之相匹配的文創產品,小到書籤、筆筒、明信片,大到珠寶等。

然後,故宮在產品定價上,也做了相應調整。粗略劃分,故宮產品可以分為萌化產品和雅化產品。萌化產品多以呆萌和可愛為主,迎合年輕群體;雅化產品則多以典雅和別緻為主,符合傳統文化愛好者。比如,同樣一款膠帶,萌化產品是上文的「朕知道了」,雅化產品則是迥然不同的風格,如下圖。

萌化和雅化產品,不僅外觀和風格上具有差異,價格上,也有一定的差距。總的說來,萌化產品的定價顯得親民,雅化產品的定價相對偏高。

傳播策略:社交媒介+電商平台

故宮在營銷這點上,可謂「火力全開」:微博、微信全覆蓋,官網、電商齊上陣。

首先,談談故宮在「雙微」上,始終保持著極高的活躍度。故宮的官方微博故宮博物院,會及時發布故宮消息,吸引用戶關注。

發布的消息,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故宮景色的最新「動態」。

第二類,關於講座和志願招聘信息。

第三類,設置一些話題和抽獎活動,近來發布的話題有「春日話明媚」「讓我們一起來讀日曆」等。

故宮的社交運營能力,促使其吸引了大批粉絲的關注和參與。光是微博的粉絲數,就已經超過500萬。龐大的粉絲數,讓故宮發出的每一條消息,都有可能瞬間傳遍網路,引發人們的熱議。進而,故宮推出的每一款文創新品,都可能立馬熱銷。以前段時間下線的「俏格格娃娃」為例,儘管599元的售價略高,但還未正式上線,故宮淘寶上就已經有幾百人預定。

除了社交媒介,故宮還在自己的官網——故宮博物院,增加了文創板塊,便於銷售文創產品。

至於故宮在各大電商平台上的店鋪,則是專職負責出售文創產品。

目前,故宮在天貓上有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淘寶上有故宮淘寶,京東上則有故宮商城旗艦店。為了儘可能的擴大產品銷量,故宮將所有的社交媒介和電商平台連接起來,然後進行無縫對接,最大限度的減輕了購物流程的繁瑣性。

跨界宣傳和線下體驗

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故宮採用了跨界宣傳和線下體驗的方式。

先看跨界宣傳。2017年中秋節時,故宮聯合稻香村推出限量月餅「掬水月在手」,大獲成功。有網友驚呼:高顏值,不忍入腹。

去年十二月,故宮又和民生銀行合作,將信用卡與中國風跨界搭配,十足體現皇室貴族氣質。

故宮的跨界宣傳,成功圈粉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逐步形成了「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良好口碑。

再來看線下體驗。雖然故宮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線上宣傳和銷售渠道,卻在不斷嘗試線下體驗。

早在2015年,故宮就在東長房區域開設了文化創意體驗館;2017年,故宮又開設了兒童體驗館。如果說這兩個體驗館的消費色彩還不明顯,那去年春節前夕,故宮將首個快閃店「朕的心意」搬進時尚之地三里屯,則是一筆濃墨重彩的線下商業活動。

為什麼故宮要增加線下體驗呢?除了更好宣傳故宮文化,另一個作用,恐怕還是希望培養用戶終身消費的習慣,不希望用戶「買完即走」「一次性消費」。

運用科技,緊跟時代

除了文創產品,故宮還緊跟時代,運用科技,擴大影響。

微信「跳一跳」小遊戲讓人們看到輕度手游的魅力,小遊戲在宣傳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如今,故宮也已經開發出十多款小遊戲,並且推出了好幾個APP,比如《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宮上線》《故宮社區》等。故宮用小遊戲和APP,迅速拉近和年輕群體的距離,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傳統文化,再帶動文創產品的銷量。

下面這個AR小視頻曾經刷爆朋友圈,可以說是一種將科技、傳統文化和流行元素相結合的例子。

強大的研發團隊和明確的指導理念

時至今日,故宮文創產品多達1萬種,數量之多,種類之全,讓人驚嘆。故宮產品研發最後還需歸功於研發團隊和清晰的指導理念。

首先,故宮在產品研發上,沒有選擇「關門閉戶」,而是「敞開心扉」,積極主動和外界合作。比如,故宮和中國陶器品牌萬仟堂共同設計文創產品。目前,和故宮合作的企業已有60多家。

其次,不斷吸收人才,成立產業聯盟。台灣設計師唐聖瀚最早為台北故宮設計文創產品,後來加入到北京故宮的設計團隊,曾為北京故宮設計過T-shirt。

(圖片來源:火星網)

故宮廣泛吸納優秀設計師和設計團體,再成立產業聯盟,統一規劃產品設計。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好滿足市場需要,也是為了設計出「統一」產品,打造和凸顯自己品牌。

接著,故宮為了加強產品研發能力,落戶平遙,成立了首個文創研發交流中心並正式掛牌運營。據了解,今後故宮和平遙當地將在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銷售、市場推廣、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

最後,故宮在產品研發上更願意投入,也更願意等待。據悉,故宮每年文創產品的研發成本是一到兩個億,平均每款產品的研發投入為二三十萬,研發周期為八個月。這一點,很多博物館和企業都難以達到。

即便如此,故宮產品仍免不了偶然發生的疑似產權爭議問題,比如最近「俏格格娃娃」的下架。從該事件,也可以看出故宮對自己產品的嚴格和品牌的愛惜。

故宮文創的成功,有些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設計出來的產品滿足了市場需要,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但有些原因,卻需要深入的探究,不然容易被忽視。比如下面這些「招數」就值得我們注意:跨界宣傳、線下體驗、運用科技以及強大的研發團隊和明確的指導理念。當然,也沒有必要將這些「招數」奉為圭臬,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除了推陳出新,恐怕別無他法。

推薦閱讀:

故宮瞄準年輕人的生意:貼牌售賣手串和包包,年收入已破10億元
創意茶包:茶葉文創創意玩出新花樣
迪士尼文創旅遊商品開發與經營模式
為什麼「做更好的自己」是讓自己焦慮、沮喪、無力的木馬程序?
劃重點!今年「兩會」這些文創熱點最受關注

TAG: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