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的《原則》讀後感

拿到同事送的書讀了幾十頁後,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之前以為像《原則》這個書名,配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受用終身的教誨、傅盛引用並盛讚,簡直就是只差把書名直接改成《成功的原則》《我的原則可以複製》了。我的印象以為這是一本像卡耐基的成功學、《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一樣的老生常談,但我錯了。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的《原則》並不是那種販賣愉快得獲得感的成功學,比如這些書的常見套路:直白的左右逢源的核心觀點、巧妙得修改引述內容且不列其出處、不寫任何令讀者情緒不適的詞句等,《原則》里統統不屑使用。有跟我一樣擔憂和成見的朋友大可放心,《原則》是一本有自己原則的好書。

《原則》的內容分為三部分:

  • 第一部分是達利歐的個人經歷簡介,作者認為通過敘述他的真實故事,可以便於讀者判斷書中的原則多大程度上適於讀者自己和所處的環境。作者回顧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將自己受益匪淺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掙扎的糾結都一一陳述,拾起珍珠串成項鏈,最終構建出了這些讓人信服的原則。
  •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則。其實達利歐的初衷是寫一本工作原則的書,但在寫書的過程中發現他在橋水實行的工作原則背後的基礎是他的生活原則,兩者是無法分開的。所以在最終的這本書中,生活原則部分是整本書的「真正的核心,因為他將說明為何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於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橋水的工作原則。其實這些工作原則只是生活的原則在集體中的自然推倒。它們遵循生活原則的基礎,描述的是認同這些生活原則的人如何在集體中達成1+1>2的效果。

現在出版的這整本《原則》實際上是作者計劃中的上半卷,隨後會有經濟原則和投資原則組成下半卷。然後還會有橋水公司開發的各種輔助實踐書中原則的工具APP發布。完成之後的整本書就是他的「終極回饋」(《千面英雄》中指英雄們在自己終年時候對社會的回贈),那時他也將歸隱田園。

不論是書的內容,還是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這位傳奇人物的坦誠、通達帶來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讀。

就書的核心部分,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就給讀者的忠告,一本不講why的書,基本只是一本說他人故事的小說。讀者需要穿起書的脈絡,才能建立起與自己生活的鏈接,《原則》一書的關鍵鏈接就在序言中的四句話:

自己思考!

你想要什麼?

事實是什麼?

如何行動?

簡單?並不簡單。僅僅自己思考四個字就已經足夠難。畢竟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不論一個人知道多少,甚至不論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知道多少,不知道的總是比知道的更多。考慮到大腦神經的複雜、意識與潛意識的糾葛,僅僅定義「自己思考」都不是一件那麼有把握的事情。但,我思故我在,不能放棄思考,一切都要自己思考。這是原則存在的基礎。

作者的第一個思考就是「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也就是生活原則的第一條「接受現實、擁抱現實」。注意不只是一個現實的人,而是一個超級現實的人。這意味著宗教、虛擬世界、「毒品」等能給人的安全感、歸屬感、快感等,都應該並且必須從現實世界獲取,現實世界中獲取的這些會更持久也更美妙。這個結論並不困難,但大多數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或者對某個方面做妥協。(當然如同作者所說,這第一個思考也可能是錯的。宗教背後對終極價值得追尋等都可以做證。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思考。)

因為不知道的總是比知道的多,所以思考任何事情,其實都是一種賭博。很不甘心么?但這是事實。

由於沒有人是全知的,原則必須存在,而不是每一次新的思考都重新搭建思維體系。也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的意思。這是原則存在的必要。

原則是人生演算法。演算法可能會犯錯,可能不夠高效,但沒有演算法是更大的災難。原則這個人生演算法是人類可能無法適應真正混沌的現實的那個思維載體之大腦天生的追求,是每個人在降生後的混沌中對自身之錨定的渴望。

下一個問題就是「你想要什麼?」。想要什麼不是一句簡單的回答,如何確定你的「想要」是真正的想要?作者給出了第二個生活原則「五步法」,明確目標->列出問題->診斷->規劃方案->解決。就是想說明,如果想要,那麼寫滿這五個步驟,證明你真的想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考慮每一步時候,不因為未來的下一步你有某種「答案」而影響前一步的判斷。只有做前一步時候不管後一步去梳理出的一個人的「想要」才是真正的想要,困難才是真的困難,辦法才是真的辦法,而不是逃避或妄想。

然後「事實是什麼?」,要知道現實是什麼,就意味著注重真相,不管真相對你神經系統的多巴胺分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不論真相讓你幾百萬年前遺傳至今的基因如何抵抗,真相就是真相,如同罪犯可以抹滅證據卻無法忘記犯罪的記憶,真相最終會伴隨你的餘生。頭腦需要極度開放、需要懂得人與人的不同,這些都會幫助你獲得對現實越來越全面的了解。

作者在極度求真這點上,不止於對那些研究主體與客體不同的一般所謂得知識和信息徹底的求真。在研究主體與客體相同的心理等範疇,他也敢於大膽實驗,所以在橋水建立了離經叛道,一點兒也不「政治正確」的文化和原則。他這種徹底的唯物主義給書里留下了大量易讓讀者心情不適的內容。

最後「如何行動?」,就是作者第五條生活原則「注重決策」中列出的一些經驗,利用可信度加權去做衡量優劣等。

關於如何決策其實佔據了書本最大得文字篇幅,但如果誠心實意的接受前面的原則,如何決策也就是作者帶你做一次順理成章的遊覽。反之,恐怕他的管理和決策的手段也就並沒那麼有用。

舉例一些如下:

  • 追求極度透明,為每一場會議錄音,任何人可隨時了解
  • 為每個員工做心理測驗,性格分類
  • 每一次決策每個參與人的投票結果都會記錄
  • 根據決策運行的效果來為投票的每個人打分加權形成信譽度
  • 每次投票決策的結果會是根據每個人得信譽度加權和
  • 這些加權會細分到各個不同領域和模式特徵,以運用不同的模型來計算決策
  • 所有這些都會被製作進每個員工的棒球卡隨時供任何人查看
  • 以上這些會議決策流程和計算都已做在計算機程序里,人就負責輸入
  • 其他的還有:達利歐在書中摘了一封初級級別員工公開批評他一次具體會議上具體用詞和發言內容錯誤的郵件全文。在大家都推崇扁平管理的現在,達利歐是嚴格的金字塔型管理。等等。

乍聽這些的感覺可能會是幼稚、胡鬧、不尊重人性、不切實際、聳人聽聞。它們配上橋水的成功,正是證實了原則的魅力。


推薦閱讀:

如何打造學習型組織,讀《第五項修鍊》
筆記:印刷術與德意志宗教改革【1】
給施展《樞紐》道歉,以及歷史的危險
7.尋秦記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TAG:橋水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