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喜歡高檔美容產品的人內心自卑,自尊心低

昨天看了BBC最新紀錄片《The Truth About Looking Good 2018》和知友們分享下。在英國,每年消費者要花費超過90億英鎊用於美容產品,這些美容產品有望改善和改變我們的容貌。 但是,這些產品的宣傳承諾有多少是基於科學證據,有多少營銷操縱的呢?

紀錄片女主Cherry Healey與獨立科學家合作,將日常化妝品進行前所未有的測試。 美容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決定?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很容易被愚弄?

為了尋找影響消費者對美容產品的購買決定因素,BBC記錄片做了一個小實驗:產品的包裝和銷售人員的儀錶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第一個實驗:一款洗面奶裝在簡陋包裝的瓶子里,銷售人員穿著很休閑衣服向顧客推銷洗面奶。

結果:2個小時進店內的18位顧客,只有3位顧客購買

對比實驗:同一款潔面只是換了更高端的包裝,銷售人員進行化妝換髮型穿上類似科學家一樣的白大褂。

結果:同款潔面,有8位顧客購買

顯然當產品看起來更加高端和科學時,會多出2倍消費者去購買。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通過一系列消費者認為只是很簡單的市場調查問卷,研究人員通過評估消費者在購物時的自尊心表現,結果發現:自尊心高的人更願意去買便宜的開價產品,而自尊心低的人更願意去買高檔護膚品,因為由於補償心理導致消費者買高檔護膚品來提高自尊心。

研究人員還發現,購買高檔美容產品的人,自我感覺很糟糕,反而會刺激購物,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叫做「自我差異理論」:有現實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

有的人可能會不理解研究人員的話,海豚君簡單說下:

假設一位女生看到很美很美的女明星代言的護膚品,代言人那麼美,而自己不如女明星那麼美,內心就會產生不安感,自尊心低,導致自己也要買女明星同款產品,渴望自己用了也會和女明星一樣美,只有這樣才會消除不安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尊心,這一心理過程也會刺激女生瘋狂購物。


隨後紀錄片女主Cherry Healey提出疑問:顯然消費者的自我感覺,自我吸引力,會在自己的購買產品起者很大的作用,而我們的自尊心和我們想要改變的外貌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我們如何對自己的吸引力做出判斷呢?

研究人員又做了一個實驗:把一群互不相識的志願者集合在一起相互認識。

同時給每個人準備7張照片,有原始圖,有修整好的圖,把7張有吸引力和沒有吸引力的圖混雜在一起,讓這些志願者給自己的吸引力打分,給其他人的吸引力打分,對比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哪個高哪個低?

結果大多數約70%的人給自己選擇照片是不如自己本身有實際吸引力的那張,給其他人選擇照片通常會選擇比其他人本身更加有吸引力的那張。研究人員說:我們時刻都有提升自己外貌的壓力。

研究人員的話,也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在照鏡子的過程中,會發現鼻部有黑頭,臉頰毛孔粗大之類,你越在意這些,你就會越討厭這些部位,你的焦點會越集中在這些部位,你就發現有黑頭毛孔粗大的照片就該是你本身的樣子,所以選擇的照片通常是最沒有吸引力的那張,而對其他人會因為你的美好性格產生「光環效應」。

即使是短時間接觸的志願者們,都會有「光環效應」,何況是我們生活中有相同價值觀,一起吃吃喝喝的好朋友呢?其實生活中,和我們玩的好的哥們,閨蜜並不一定都是帥哥美女,我們並不覺得他們長得不好看,所以不要說那些長得不好看女生也能找到帥哥,你那麼美卻單身,人家的性格魅力遠大於自身容貌,帥哥其實被她本身魅力折服


後記:

BBC紀錄片《The Truth About Looking Good /美容的真相(2018)》我只截取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下載觀看其他關於抗老,保濕,減肥,活性成分,性價比等相關內容,下載地址見評論區。雖然實驗有瑕疵(比如:樣本小),但是2個消費心理實驗還是很有趣的,起碼能給我一些啟示,美妝產品廠商已經牢牢抓住我們的消費心理了。

互聯網上很多真相都是假象,大部分博主/朋友圈/大V給我們展示的他們美好的一面都是精心設計,布置好的,只從一張或者兩張,美或者帥的照片是沒辦法看出他們的整體。買高檔美容產品的人內心一定自卑,自尊心低嗎?很大一部分人是。但也有一部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或者高檔的可能會更好用些。

珍惜那些並不在意你外貌,卻永遠和你在一起的人。通過買買買來提高自尊心,能保鮮多久?


推薦閱讀:

你覺得《荒野間諜》這部紀錄片怎麼樣?
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這個節目帶給你什麼樣的新感受?
在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前,我真的以為超市食品很低端
關於中國攀登者自己的紀錄片,來聽聽創作者怎麼說
人是地球上最髒的生物,潔癖請謹慎觀看

TAG:美容護膚 | 生活 |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