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勇助陣《最強大腦》,聯想智能生態如何做到「水滴石穿」
文/鄭凱
3月30日的江蘇衛視《最強大腦》迎來了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芮勇博士現場助陣。這是聯想與《最強大腦》舉辦聯想智能生態高校創新大賽之後再次產生的新交集。
過去二十年來,芮勇一直是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標杆性的人物,在他加盟之後,聯想等於獲得了智能化的理論支點。芮勇一直強調聯想力和創新力,這兩個頗具引申含義的辭彙,巧妙的將《最強大腦》與聯想的創新精神進行了聯接。
楊元慶在去年的TechWorld 2017創新峰會上提出,聯想將All in 人工智慧之後,智能即成為了聯想新的關鍵詞更是戰略方向。但智能並不會一蹴而就,不僅需要技術的積累和應用場景的深入,以及巨大的研發投入,再輔以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才可以做到「水滴石穿」。
聯想為什麼和《最強大腦》走到一起?
這幾年,大量的國內綜藝節目充斥著各大衛視,不過相比於娛樂真人秀,歌舞賽事和選秀節目,《最強大腦》是少有的將知識、創造性和社會正能量結合起來,並持續成功的巨大IP。
所以,同樣是影響年輕人的綜藝秀,其他節目只能用來打發閑暇時間,而《最強大腦》卻會讓人發生很多思考。這個節目之所以會被聯想看重,正是因為它具備的積極意義,比如呼喚創造力,勇攀高峰勇爭第一的精神,並聚攏了大量頂尖專業人才,有益於年輕人形成正面的價值觀。
最近一個月,發生於中國各個一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證明了「二十一世紀,人才最貴」絕不是一句虛言。而人是組成生態的最基本的元素,這也是為什麼聯想持續投入到智能生態的建設,並希望全社會都能夠加入到智能創造的鏈條中。
如果將聯想的智能生態看作一張很大的神經系統。那麼,聯想與《最強大腦》聯合舉辦的智能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在全國高校尋找「最強腦造」的校園達人,本質上正是聯想為智能生態的末梢神經活躍而來的。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聯想都在進行年輕化的工作,那麼與《最強大腦》的正面IP進行捆綁,就做到了與高素質的年輕群體更親和,同時進一步喚醒年輕群體的創造力,正如芮勇所說,「聯想每年都有上億的設備賣出去,如果把這些創意放到聯想的設備里,那麼年輕人的願望就實現了。」聯想在提出智能生態時就一直在談賦能,而這就是賦能所要的結果之一。
為什麼很多智能生態無疾而終?
回到智能生態的話題,我們其實發現「智能生態」這個命題本身並不新鮮,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司已經走過了許多路,但這些生態大部分都沒有形成影響力,到底為什麼呢?
從國內幾種不同的生態類型,我們可以來找找原因。第一種生態是智能手機廠商建立的智能生態,典型的有小米生態,魅族生態等等。這種生態的特徵是以手機為中心,提供開放的平台給第三方開發者。說白了,就是學習蘋果的商業模式。但這個生態為什麼只有蘋果一個成功者?因為首先載體單一,除非你的手機做到蘋果那麼大的體量,其次生態封閉,限制了創造性思維,所以多數這種生態都是不溫不火。
第二種生態是平台廠商的智能生態,比如微軟。它確實有開放性較高的優點。但因為平台型廠商自己不做產品,所以難以做到標準化,這也是為什麼微軟總是不停的推出硬體,但卻並不成功。
第三種生態是開放式聯盟,一般由行業協會牽頭,或是由某些電商品牌作為平台方。但這種生態的問題是缺少領頭羊,沒有凝聚力,延續性很差,儘管前期接入的產品可能會很多,但大多無疾而終。
那麼對比一下聯想的智能生態。相比於手機廠商的智能生態,聯想的設備更多元,不僅有全球第一的PC和筆記本,也有移動終端和智能硬體。聯想還有「設備+雲」的價值體系。豐富而多元的載體是聯想的優勢。
而對比平台型的智能生態,聯想除了產品多元之外,還有聯想創投的生態,很多像Face++這樣的優秀公司背後都有聯想創投的身影。聯想還有強大的渠道體系,這其實可以很好幫助生態體系中的心產品進行初期的銷售鋪墊。
最後是開放性,聯想為什麼要與《最強大腦》發生這麼多合作,目的之一就是在表達開放性,放開胸懷歡迎每一個有志之士的加盟。聯想智能生態高校創新大賽中獲得了亞軍的海馬姐妹花,當初的設想「海馬智能魔鏡」,在本次節目中就已經成為了現實。這種快速的落地能力,也是聯想能夠成為智能生態領頭羊的明證。
做到「水滴石穿」,聯想還需要做點什麼?
《最強大腦》除了積極的正能量之外,還有一個意義在於「最強」,呼喚的是一種永爭第一的精神,這也從側面折射了「創新無止境」的內涵。對聯想來說,創新原本就是企業成長的基因,那麼在智能生態中做到「水滴石穿」,聯想還需要做點什麼?
第一,讓更多的專業人才在聯想釋放價值。擁有60餘項美國和國際專利,全球AI領域的頂級專家芮勇就是楊元慶親自挖來的,除了芮勇博士,聯想還擁有7位來自全球各國頂尖的AI領域的科學家。看得出,在這場頂尖人才的爭奪戰中,聯想贏得先手。3月29日的聯想首屆高校AI精英挑戰賽總決賽上,楊元慶也提到,要網羅新生代技術精英。那麼,對聯想來說,下一步的工作則是圍繞頂尖的人才,招攬更多的專業人才,讓聯想成為他們釋放的舞台,同時帶來聯想更大的價值。
第二,保持對創新的敬畏感。其實,近年來聯想對研發的投入都是呈逐漸遞增之勢。今年初的CES展,聯想新品狂掃CES展會80項大獎,其中七成是智能生態產品,也證明了聯想在智能生態和創新上的實力。那麼,對於聯想來說,保持對創新的敬畏,將創新當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做到持之以恆。
第三,對智能生態的建設步子還要邁得更大。聯想的確為智能生態做了相當多的工作,與《最強大腦》聯合舉辦的智能生態高校創新大賽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聯想還為智能生態合作夥伴準備了產品賦能、渠道賦能、服務賦能、AI賦能以及資本賦能這「五大原力」。可以說,一流的產品,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戰略都具備了,做到智能生態的「水滴石穿」對聯想來說根本不在話下。聯想對智能生態的建設其實還可以步子邁得更大一點,在5G時代到來之前,搶佔一個比較靠前的位置。在《最強大腦》節目最後,聯想通過廣告公布了新的智能生態將在4月16日啟動,聯想力與創新力還將碰撞出新的火花。
推薦閱讀:
※淺談強人工智慧的瓶頸和可能的努力方向
※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預測了十年後的人工智慧
※阿爾法狗再進化,不再受人類知識限制?
※盤點影響中國未來科技產業三年的2017五大領域十大產業政策
※Transfer Learning for Large Scale Data using Subspace Alignment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