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現代生活的底色
以前社會控制人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就是用鞭子抽,用吃飯控制人。
奴隸社會,生產力落後,生產方式比較簡單,只要監工用殘酷的刑罰和皮鞭就能保證社會生產運行。
後來工具比較精密了,生產效率是否高越來越需要人的主動性和合作性了。
於是有些奴隸主給了奴隸一些權利:租用自己的土地,交夠地租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有些像後來的大包干。
於是出現了地主和農民。農民有了對交夠租金稅金之後自留的產出,就比較合作溫順,而且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了。
所以管理的核心本來就是訴之於人的自我,或者你叫它自私也罷。你把人的自我剋扣的一絲不剩,也就沒有什麼積極性了。
不管這種剝奪個人所有的辦法是奴隸制,還是集體公社。
改革開放大包乾的成功,就是人們有了自己的財產要守護要爭取。
資本主義的競爭,需要更高的生產率,也就需要更高的人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所以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要給人以更多的自由,以激發人更多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要讓勞動者以為他是在為自己工作。
資本主義玩了一個巧妙的騙局,它製造了對錢的追求和享受。
拜金主義和拜物教是資本主義必然伴生的。
給予了人貌似更多的自由之後,資本主義通過兩個方面來激發人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一是激發人的消費慾望。人的消費慾望是無止境的,資本主義要讓你像實驗中的小白鼠一樣對電擊上癮,為了追求快感瘋了一般的奔跑踏動電擊開關。
二是激發人的焦慮和恐懼感。焦慮的背後是隱藏的恐懼。有時候人的慾望平息了,想要休息一下,它就在你的生活必需品上製造稀缺和攀比,讓你的人生永遠彷彿在走鋼絲,一不聽話一不努力,你就掉入萬丈深淵,墜入社會的底層。
這種必需品,比如房子、教育、醫療。即使你佛系了,不再被消費主義所控制,但捏住你的命門,你還是不能安生。如果放棄了這些,你就不能不接受更差的生活品質和更糟的身體狀況、更短的壽命。
看,兩手抓果然效果更好。胡蘿蔔和大棒的組合永遠有效。
所以生產力不斷的進步,就伴隨著社會一直在設法讓人們變得更聽話,更努力。
這就是所謂自由的本質。
給你更多的自由,讓你更充分的發揮你的能力和主動性。
只有自由還不夠,還要讓你自由的焦慮和恐懼。
這個無解的困局,當代人如何自處呢?
推薦閱讀:
※如何處理經濟造成的焦慮
※不工作就焦慮的「病」,該怎麼治?
※售賣焦慮,你買了嗎?
※教你克服焦慮
TAG: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