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粗略人的粗略閱讀
」真相無法靠別人給你。你必須自己去發現它「
為了能夠更好的去了解這個世界,去不斷的改變自己的習慣,喜愛和生活品質!並將自己從自
閉與孤獨的風潮中給拉出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寫網文。從而不斷的學習周圍的變化,並嘗試
與時俱進……
2018年3月24日,從第一本書開始,每當看完一章節時,將章節的內容以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並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複述來加強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而我先從文章開始作為我的第一步,更是希望我能一直堅持的去學習下去,提高我的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我的文章可能並不適合閱讀,在我自己對書籍的理解里,可能存在著很多的的錯誤以及一些幼稚的想法,但我還是真心的希望,我能有更多可以接受的想法。
《最初與最終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第一部分,(引言)
首先,是同一時間的同一層面的交流。我們平時的溝通,實際上並沒有算的上是真正互相理
解。我曾經也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我們平時的溝通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衝突,我經歷的其
實很少,但從我自己所經歷的總結能夠得出,除了極少數思想比較極端或者自私的情況,其他
的各種衝突都屬於:」想法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從而達不到很好的溝通效果「然而,在溝通的
時候,每一句話也是有屬於自己不同的含義的,我們有時候並不能切實的了解到別人在說什
么。這也正是我們不能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的原因之一吧!就比如說,在針對於同一個問題的時
候,我有著自己的想法,當你在表達思想的同時我會將自己的想法與你的想法相互對比,以此
來尋求一致性。往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之間考慮事情的角度可能都不一樣。或許,你所說的正
是我想逃避的問題。唯有親密的人之間,相互都有著情誼。或許才能達到真正的交會吧!書中
指的情誼,指的是夫妻之間,或是親密的朋友。我想,情誼應該指的是長期關係的交談問題
吧!
想要與他人進行輕鬆的交談,並且促成正確的行為是非常困難的。正因如此,作者便使用
最日常的用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只要能夠很好傾聽,那一切就好辦了。可傾聽卻是一門藝
術,正如作者所說,我們唯有放下偏見,才能有更好的傾聽效果,放下心中的慣性想法,放下
被恐懼與慾望所遮蔽的,才能看見,去發現(恐懼的,不敢面對的。慾望的,執意得到的)。
人們在各種偏見中,能留下的,僅僅只有自己的想法。能聽見的,僅僅只有自己的聲音。而想
要超越字面的表達,想要達到即刻的了解,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第一點,想要了解這一切,我們需要帶著疑問去傾聽,去探究。只有通過傾聽和思考我們才
能看見真相,唯有確切的了解實情,現狀,不辯護,不譴責,不解釋。我們才能看見真相。這
將是智慧的開端,當我們根據自身的制約與偏見開始解讀,轉述時,才會真正的錯過真相。這
就像是做研究一樣,你想要知道某一樣東西。你就必須要對它進行探究。你不能通過心情的好
壞來研究它,也不能通過自身的成長環境和學習背景來解讀它。同樣的,你需要靠傾聽和思
考,觀察才能認識事實,認識真相。這正是我們所有的談話所需要做的事情,我會向你指出實
情,而不是憑藉想像來進行解讀。
那麼,我們有著能認識到一切的可能嗎?我們從這個問題出發,無疑就能有所了解。承認實
情,結束掙扎,就是智慧的開端。如果我清楚自己是一個騙子,我承認了這個事實。那我就掙
脫了。掙扎就結束了。(我是一個騙子,我不想承認自己是一個騙子。我怕我承認自己是一個
騙子我會被罵。所以我閉口不談。可是,我卻會掙扎。我可能會害怕未來的某一天我的謊言可
能會被揭穿。所以我一直都在擔憂和恐慌當中,當我說出來的時候,掙扎確實結束了,但同
時,我可能知道我將會面臨著什麼……)結束這種掙扎,是將你從時間中掙脫出來,這裡的時
間,不是指鐘錶上的時間,而是指一種手段,作為心理過程,心理過程的時間——會壞事,會
生感??(指的是對事實的承認將會解脫我們的糾結與痛苦嗎?因為這種心理過程會壞事,會
生感?是說這過程要比結果要重要的多嗎?應該是從認識的角度來說吧!唯有觀察到自己的狀
態,不辯解,不譴責,不解釋。才能看清現狀,認識事實吧!那現實又是什麼呢?我在長時間
的記錄生活發現,現實就是有一天想著要去實現一個目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堅
持了兩三天,突然就不想再做了,而真相是什麼呢?真相是我會感到煩躁,因為我所做的事情
並沒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進行著,所以我才感到很難受,難受我放棄了,這至少是我之前的想
法,但這並不算是真相,對於我所做的事情,我想,應該要做的,應該是觀察自己的行為,了
解自己的行為,去觀察他,去思考它,而不是對它做出譴責,做出辯解,是這樣嗎?那我們需
要思考些什麼呢?我們又要追尋什麼呢?)
所以,如果我們承認實情,對它不譴責,不辯護,不界定,就能了解它。清楚自己處於某一
種情形當中,就開始了解放。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掙扎沒有意識,只是一味的想成為別的什
么,就只會形成習慣。(對自己的掙扎沒有意識,指的是什麼?說實話,每當我無所事事的時
候,我內心都會有痛苦的掙扎,會掙扎著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為什麼沒有去做。萬般痛苦後只
有埋頭睡覺去了。我確實意識要我的掙扎了,我也意識到我的狀態了。而我也確實想成為別的
什麼,這些也確實已經形成了習慣。我想應該是,因為你一心想成為別的什麼,所以你便對自
己的現狀,掙扎沒有意識,從而形成了習慣。)
無需討論太多,無需表述太多,我想我們已經意識到,混亂 ,困惑與痛苦已經糾纏著個體
與大眾。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個世界苦難的全部意義。意識到這樣的亂局。更主要的是,我們
要做如何的反應?我們會怎樣反應?
我才不管這個世界是怎樣的苦難,但是權威的話語,確實可以運用於生活之中,可以為我們
所用,我們不需要作為旁觀者,我們可以有原創的能力,我們也要理解和參與進來。(參與到
這個世界的糾紛之中,痛苦之中,而不是像旁觀者一樣看著它發生,看著它結束!這也是我們
回應這個世界的混亂的方法之一吧?確實,我偶爾間也會發現,周圍缺少了很多的主動者。)
但如果你只是旁觀,只做旁觀者。就失去了這次交流的意義了。因為我們這次交流的主要目
的,是為了了解事實,追蹤你的思維,暗示,情緒的反應。是將你的思維挖掘的足夠的深,足
夠的廣。
世界越糟糕,我們就越尋求安全。我們可能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可能會去求
助於宗教或是某一個最新的導師。他們可以給你提供解決苦難的體系,但是不管它是宗教的體
系,還是左派的體系,還是右派的體系。體系變得重要了,哲學,觀念變得重要了,而不是人
變得重要了,我們就會變得無足輕重,而那些體系的控制者,不管是宗教體系,還是社會體
系,不管是左派的體系,還是右派的體系,他們位高權重,因此而犧牲你,犧牲個人,那正是
實際的現狀。
感官價值與道德和靈性價值(價值關注點)
那麼,造成這種困惑和痛苦的原因是什麼?這種痛苦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對感官價值的吹捧變得越來越多,對人造之物的吹捧變得越來越多,如果除了感官之物,一切人所創造的機器,人造的產品之外。我們就一無所有的話,那將會怎麼樣?困惑就會加重,不是嗎?當物品變得重要,信仰就變得舉足輕重了,不是嗎?所以,造成我們困惑的,是人造之物嗎?是對感官價值的日益看重嗎?
真相 (察覺)
當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逃避真相的時候,不管是通過野心,通過宗教的,經濟的還是社會的途徑,或是野心,權力,尋求真理的形式。但是真相就在眼前,不必追尋,所有追尋真相的人,一旦你開始構想它,你便會掙扎,一個掙扎的人是無法了解真相的,這也是我們要安然不動,敏於觀察,被動的感知。(我現在就有一種心態,我想著要去逃避這篇文章的繼續表達,我想著能夠趕快的結束,我開始改變寫文章的方式,希望可以更簡單的將文章的內容更具體的表達出來,我的內心開始表露出苦楚,當我現在在探尋思想最深處的狀態的時候,我發現,它確實是以一種習慣的方式潛伏在我的大腦當中,我為什麼會痛苦呢?靜靜的體會中會發現,當我停止對文章的再次描述的時候,痛苦就表露了出來。當我不再解釋,細細體會時,我又發現,當我在停頓的時候,只要稍微過了一會兒時間,我就會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而當我再次想動筆的時候,我就會無從下手。確實,我並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寫完,而我每次做事的時候,我都會考慮和擔心我什麼時候可以完成它,而這種擔心反而給我造成了壓力。不,我不應該對此做出解釋,我應該繼續去觀察。一切的解釋就是對現實局限呀!當我給這件事設定了解釋之後,我可能就不會再繼續去追蹤我的想法了。可能我就錯過了真相。而現在,當我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之後,我繼續寫下去的痛苦反而減少了很多。)
擺脫痛苦(即刻了解,面對現實)
我們可以擺脫痛苦嗎?也許那些偉大的導師,不管是佛陀還是基督,他們來過人間,接受了信仰,可能讓自己拜託了困惑和悲傷,但是這個世界的悲傷卻還在繼續,他們並沒有阻止悲傷,窮人和富人們還在繼續著無盡的痛苦。所以,我們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否能夠立即踏出痛苦。不是將來,不是明天,而是現在,就在此時此刻。而踏出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立即注意到這種痛苦和混亂,同時喚醒別人對真相的共同了解。不是嗎?這將是心靈與精神的一種巨大的改變,專註於現在,關注於這種感覺。
個體的變革(自我與他人關係的察覺)
有沒有一種可能,當你察覺到真相時,就能結束困惑呢?作者一再強調,唯有認識到真相,發現實情,察覺內心的狀態,變化。是解決痛苦與困惑的唯一方法,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必須能夠做到。這將是一場偉大的革命,一場真正的革命。而此時,只有當你察覺到你和他人的關係時,這場革命才算真正的開始。你與周圍各種不同的人所形成的,便是社會,社會就是在你我的關係之間所建立出來的,不是嗎?它是我們內心心理狀態的一種重現。所以,如果你對自己並不了解的話,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不了解的話,就想著要去改變外部的世界,那便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我在與他人的關係上困惑不解。那麼,這種困惑便會投射到現實當中,這便是事實,及真相。因此,不徹底的轉變自我,就不可能轉變社會。如果只是指望體系改變社會的話,那只是在逃避問題。體系是無法改變人的,而恰恰相反,人們卻總是在改變著體系。只有我們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才是一切痛苦,混亂的本源,只有清楚的了解,我們才能實現轉變,而即刻的了解自己,只是一瞬間的問題。而不是將來,明天的問題,一旦攝入了時間的概念,你將會引入混亂與痛苦,行動就會遭到破壞。因為」明天「是懶惰,遲鈍的託詞,如果你對一件事情特別的感興趣,你就要立馬行動,你會有即刻的了解,即刻的轉變。
當真正的轉變開始時,你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因為那時的你,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因為那時,你不用擔心自己了,那時,將沒有什麼能夠毀滅你
引言部分的總結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讓我覺得奇怪和難受的是,書中並沒直接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在所有的語言表達當中,他所描述感覺並不夠清晰,每一句話,都看不到真正確定的含義,就算是引言,我也有很多地方無法看懂。儘管他說,」書中的內容,看就好,不要抗拒,獲取你是對的,或許我是錯的,但是,通過一起傾聽和思考,我們都會發現真相。「但有些內容,對我來說,確實就像是一串數字一樣擺在我的面前,讓人不知所措。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一句話,書籍畢竟只是知識的附屬品,而真正的答案,其實都在你的心裡吧。也許正是因為作者明白這一點,他才這種表達形式來複述這些話的吧
從引言部分,我只能理解到簡單的幾句話,那便是,我們要對自己的行動及狀態,暗示,情緒的變化的察覺,對事實,對真相的不辯護,不譴責,不解釋,不界定。因為真相是不斷的變化的。要時刻保持一顆敏感的心靈,追蹤著內心狀態的變化。我想,他一直在重複著一些話,就是為了表明主題,」察覺,感受吧!「
推薦閱讀:
※???黃媛文老師(Vivian老師):好書分享之《拆除「情緒地雷」》(三)
※原來這叫「閱讀障礙」
※再一次細細咀嚼《平凡的世界》那讓人動容的開篇
※稻草人手記
※讀書筆記1705-讀蘇東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