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前任就當 ta 死了吧 | 7 種最「渣」的分手套路
所有戀愛應該都有一個結果。無論你們是進入婚姻,是沒有進入婚姻地繼續在一起,或是分開,這些都是這段關係的「結果」。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至少對現在的我來說,我完全尊重對方想要結束這段關係的想法。如果對方不想繼續的話,這段戀愛關係拖著也沒有意思。
如果一方想要退出,那麼開誠布公地提出來,是我認為最好的結束方式。縱使這段關係將要不復存在了,它也值得一個開誠布公的了結。「結果」,是我們能給它們最基本的尊重。
可是有些前任,他們連好好地分手、好好地道別都做不到。
Baxter等人編製的分手策略問卷(breakup strategies questionnaire)總結了人們可能使用的七種分手策略。
我在閱讀這個問卷的時候真實地看見了我的某位前任,她不但使用了其中一個令人火大的分手策略,還疊加使用了好幾個(優惠券都不能疊加使用的好嗎)。這七種策略分別是:
分手套路No.1 躲避/撤回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使用這種分手策略的人,他們在試圖結束關係時(有時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想要結束關係),會在和伴侶的交談中,減少談論的個人活動和感興趣的事件。
他們會縮短和伴侶的交流時間,盡量把交流保持在一個表面的、疏離的程度上。他們也不再對伴侶的個人生活感興趣,甚至避開和伴侶的見面。
總之,他們開始躲避伴侶,彷彿在從伴侶身上撤回自己滲入對方生活的部分,也一點一點在清除對方滲進自己生活的部分,彷彿等兩個人都像在清水裡洗過一樣不帶任何來自對方的「雜質」了,他們自然就分手了。
分手套路No.2 積極/自責
「分手對我們倆都好。」
他們看起來很愧疚。他們打算結束關係了,可是看起來對你更好——他們付出了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不讓你在分手的時候受傷。
他們會強調你們在這段關係中獲得過什麼,強調那些「值得」。接著在確保你心情愉快的時候再和你提分手,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對你造成的傷害最小。
他們還會說服你分手對雙方都好,即使是你的錯他們也不會責怪你,只會把分手原因怪罪到自己身上來;為了不讓分手成為你們的傷痛,他甚至願意成為那個「罪人」。
分手套路No.3 坦白對峙
「我認為我們應該分手,理由有如下四點。」
他們會很坦誠地同伴侶提分手。面對面地、開誠布公地提出來,明確地說明自己想要分手的想法。當對方詢問理由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能給出明確回答,並獲得「乾淨利落好前任」稱號。
分手套路No.4 加重成本
你不主動離開,他就讓你累得不得不離開。
加重的成本是,你在戀愛中消耗的精神力成本。
他們會主動找你的茬,主動挑事跟你吵架,然後讓它變成你們分手的契機。他們會開始對你很不滿,甚至在你面前變得很霸道,或是很刻薄,讓你這戀愛談得壓力陡增。
接著他們還有可能會暗示你,「你變了」,「我變了」,「我們變了」,或者「世界是會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哈?)」。總之,最後反而有可能是你先受不住,提了分手。
戀愛就是戰爭,朋友,戀愛就是戰爭。
分手套路No.5 操縱
太委屈,分手也是你最後一個得到消息。
他們會把想跟你分手的念頭透露給認識你的人,「不小心」地把打算分手的消息在你的朋友面前「說漏嘴」,甚至會直接拜託第三方來和你提分手。太委屈分手也是你最後一個得到消息。
或者他們會直接和別的潛在戀愛對象接觸,這樣你可能就知道他們已經不想跟你好了;他們甚至會給你介紹新的戀愛對象,直接把你打包送走。不是,這已經不是什麼前任了,大概是年度最佳紅娘吧。
分手套路No.6 疏遠/斡旋
「您的郵箱收到一封郵件,您的女友申請與您分手。」
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人,他們還沒有跟伴侶正式分手呢,就把社交網路上的情感狀態改成了「單身」或「離異」,更有甚者直接改成「喪偶」。
他們絕對不會面對面提分手,可能有時候被分手了,還是從他們的微博或者朋友圈知道的。即使他們鼓起勇氣和伴侶提了分手,他們會選擇發即時消息、發信息,更有甚者發工作郵件。
想要追問他們為什麼分手嗎?不可能,因為你已經從他們的通訊軟體上被拉黑刪除啦。
分手套路No.7 拖延
「我們只是暫時分開各自冷靜一下。」
使用這類分手策略的人,他們絕對不會在忙碌的工作日和你分手。他們會等啊等,好像在等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時機」。但是呢,他們一邊拖延分手,一邊又心存僥倖地期待事情會有所好轉。
他們還會對「分手」本身避而不談,把你們的「分開」怪罪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升學、跳槽等等。如果不得不直面分手了,他們會告訴你這只是「暫時的」,「我們需要分開一陣各自冷靜一下」。
對不起,無法冷靜,面對拖泥帶水大師我無法冷靜。
實際上,一個人會使用怎樣的分手策略,實際上能從他們平常處理親密關係問題的風格里窺見一斑。
因為會採取什麼樣的分手策略,和每個人的依戀類型有關係。心理學家Ainsworth在1978年提出了嬰兒對父母的三種依戀類型,分別是安全型(secure)依戀、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依戀和迴避型(avoidant)依戀。
Ainsworth還認為依戀類型會影響孩子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安全型的小孩很容易就向父母們尋求幫助,也更有勇氣面對問題;焦慮-矛盾型的小孩則容易哭鬧;而迴避型的小孩看起來很「倔」,即使害怕也不會尋求父母的幫助。
在長大成人以後,依戀類型依然會影響人們在親密關係問題上的處理方式。Collins等人在2012年發表的研究中指出,在與伴侶結束戀愛關係時,依戀類型的確會影響個體的分手策略選擇。
迴避型依戀的人更傾向於使用不直接的分手策略,例如躲避;他們也更傾向於不使用那些事後還有可能重修舊好的策略,例如積極語氣/自我怪罪。
焦慮-矛盾型依戀的人更傾向於使用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策略,例如積極語氣/自我怪罪,和拖延/迴避問題。使用這些策略能為他們和舊愛的複合留下餘地;會選擇這些策略的人,通常也會有和前任保持良好關係的念頭。
我聽過很多人抱怨過他們的鬧心分手經歷。
「和我直接開口提分手就那麼難嗎?」
「就那麼討厭我,連要分手了都不願意見我一面?」
「我是不是真的是一個很不好的戀人?」
在分手這樣一個總是伴隨心痛的事件里,分手一方的不當處理,太容易導致被分手一方產生自我懷疑了。
畢竟被戀人否定,就彷彿被整個愛情否定。
但有時候,他們使用這些策略對待我們,並不是在否定我們。他們有自己的需求要照顧,他們有自己的焦慮要填補,這使他們無法做出恰當的判斷,或是沒有能力做出合適的判斷。
他們使用了你不能接受的分手策略,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他們不是真正適合你的那個人。不合適的戀人就像一本充滿謬誤的自我認識指南,不要被它引向錯誤的方向。
參考文獻
Collins, T. J., & Gillath, O. (2012). Attachment, breakup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the effects of security enhancement on the selection of breakup strateg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2), 210-222.
更多關於前任與分手的文章:
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分手後要和前任當朋友嗎?
離去從來不易|分手後,你用什麼儀式與過去告別?
「分手後,我仍發了許多僅對你可見的朋友圈」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關注公眾微信號「簡單心理」
聽心理課/參加心理訓練營:www.jiandanxinli.com/learns
預約心理諮詢:jiandanxinli.com(或下載簡單心理APP)
心理諮詢師專業學習課程:https://uni.jiandanxinli.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