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源公開課:被吼後的孩子注意力更加渙散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慧心源的情商老師楊超,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個話題,那就是當我們家長看到孩子們做作業磨蹭,小動作多,犯錯誤等等行為後總是情不自禁的吼孩子,但是為什麼被吼後的孩子的注意力更加渙散,做事更加不用心呢?
1
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孩子被吼之後他們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個小故事,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書的內容是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沖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把我震得四分五裂。。。。。。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後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把我震得四分五裂
我的腦袋飛上了宇宙
(內心裡充滿恐懼的孩子確實容易神遊!以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屁股淹沒在嘈雜的城市裡
身體掉進了海里
(內心充滿恐懼的人也容易貪食、過量進食,肚子像大海一樣填不飽。)
很多孩子在被爸媽吼後的身體感受很像這隻企鵝,在被吼的那個瞬間,身體已經各自飛到了天涯海角,所以在被吼後,孩子的大腦一片空白,注意力更加渙散,更加難以集中去完成任務。
當爸爸媽媽吼完,語氣慢慢緩和下來後,孩子的神識一點點回歸,開始像這隻企鵝一樣進行修補,最終也原諒爸媽的吼叫行為。但並不是所有被吼後的孩子會像這隻企鵝寶寶一樣,在媽媽道歉後會原諒媽媽,相信媽媽還是愛他的,剛剛只是媽媽當時的心情不好而已。
有一部分的孩子在經常被爸媽吼叫後產生一種爸爸媽媽不愛我的感覺。因為他們總是吼叫我,不容易真正的原諒,母女、母子之間的悄悄話變得越來越少了;
也有一小部分孩子被吼後不吵不鬧,只是慢慢的在家裡的聲音越來越少,跟父母的溝通也越來越少,爸爸媽媽太優秀,我哪裡哪裡都不好,讓爸媽丟人了,儘可能的別讓爸爸媽媽發現我;
更有孩子被吼後倔脾氣上來,家長讓做什麼偏偏不去做,凡是都是對著干,你把我吼得的委屈生氣了,我也要讓你感到生氣!
那孩子產生這些想法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像第一種與企鵝寶寶一樣的孩子,孩子內心很柔軟,而小小的他們總是會犯錯。孩子常常願意原諒「暴力父母」的過錯,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我。
因此,這些孩子在被吼後,做事情常常表現的異常的不在狀態,比如手忙腳亂,焦慮等等,渴望通過更好的完成當下的任務獲得爸媽的肯定,但是由於內心過於緊張經常會適得其反。若在這時爸媽沒有及時轉變自己的態度,而是再來一次吼叫。
久而久之,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受到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其次,若孩子逐漸以沉默,走神發獃來面對父母的吼叫,那往往是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對父母的吼叫習以為常了,乾脆破罐子破摔,即使滿心不服,卻懶得反駁。故意用這種「不配合」來氣父母,潛台詞就是「我惹不起,躲得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表現也是更加渙散;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父母表現過於優秀,要求過於完美,而孩子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那麼孩子與外界連接的「心靈的門戶」——注意力之門則就會緩緩關閉!
因為在父母吼叫傷害中成長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因此,即使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或者變得乖巧聽話,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但是由於這種方式方法從心理學上來講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所以,我們家長還是盡最大可能的避免使用這種方法!
2
我們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比如寫作業磨蹭,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該怎麼辦呢?第一,嘗試與孩子討論,商量學習問題,而不是將自己定位在指導者,把孩子當成機器。
很多時候,父母吼孩子往往是因為孩子的某個行為點燃了怒火。比如:
「你怎麼這麼磨蹭呢,我穿衣服兩分鐘就夠了,你怎麼能穿半個小時呢?」
「你能不能認真寫作業,別一會寫作業,一會玩手機,我看書的時候有玩手機么?你這樣什麼時候能寫完作業?」
「看書學習的時候坐好了,別一會跪在了椅子上,一會站起來了,我看你這樣怎麼能學習好!」
不知道說到這裡,家長有沒有發現雖然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但是我們的考慮點一切都建立在「我」的基礎上。
可是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我們設置了一道程序,孩子們就會按照做,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為什麼不能聽一聽呢?
我們可以嘗試給孩子一些選擇,採取一些更加民主的方式跟孩子進行溝通,商量,孩子們會非常喜歡。
比如孩子該洗澡睡覺了,但是還想看動畫片,我們如果進行吼叫,孩子不一定能夠接受,甚至會跟你磨磨蹭蹭,各種討價還價,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比如:「現在已經八點啦,如果你早點洗完澡,我們等會的講故事時間就能多一點呦,你選擇一下,是多講一會還是少講一會呢?
」孩子們是非常聰明的,他們也會考慮自己的得失,只要他們得到了尊重,沒有覺得是被強制安排的,那麼他們會給我們一種意外的驚喜答案!
第二,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在情商課中,我們總是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由於情緒問題,孩子在學校或者其他地方接收到了負能量,由於這些負能量,孩子感到了恐懼,緊張或焦慮等,而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
長期沒有出口將負能量釋放出去,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因此,當孩子表現的做事匆匆忙忙,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我們要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第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李白曾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優點,同樣也存在著缺點,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對待孩子總是按照這樣的一個標準去約束,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那樣生活,學習,卻經常忘記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了。
如果我們能夠避免直接為孩子下決定,而是去跟孩子商量,那麼我想孩子前行的動力會越來越強,因為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他自己的深思熟慮。
舉個例子:前一陣的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冠軍——羽生結弦又一次突破了自己,12次打破世界紀錄,66年來最年輕的金牌得主。但是翻看他花滑的成長史,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他能夠走到這裡,是因為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
羽生結弦除了花滑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打棒球,學習花滑的男孩子本來就少,他們幾個小男生常常開小差躲避練習,用溜冰場的宣傳冊捲成棒球和球棒丟來打去,因此沒少挨教練罵。
在花滑和棒球之間,好幾次,羽生想放棄花滑了。每次父母知道了,並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都會問他一個問題:你是真心喜歡滑冰嗎?
他的家境普通,花樣滑冰又是一項開銷不小的運動。花滑在日本,大多數都是個人的自發行為,各項訓練投入,完全得由個人承擔。
後來,爸爸對他說:「棒球也不會花費很多錢的,如果你討厭滑冰,放棄也是可以的。」然後,就讓羽生自己去思考和做決定。
對羽生來說,這是一次明確自己內心真實追求的重大選擇。他認真思考後,給爸爸的答覆是「我要繼續滑冰!」並且暗自下決心,絕不會輸給那些比他年齡大的男孩。
從那以後,羽生和家人對待花樣滑冰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爸爸由在一旁督促練習,變成默默守護和鼓勵;羽生自己也不會在練習感到辛苦時,出現放棄的念頭。
在紀錄片中,記者問小學6年級的羽生有多喜歡花樣滑冰?羽生對著鏡頭說,喜歡滑冰的程度是99%,剩下的1%是討厭被罵。
回憶這段經歷,羽生說,如果父母當時沒有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力,而是強行要求已經有一點成績的他繼續練習,他很可能就會因為逆反心理而放棄了花滑。
因此在接納孩子氣餒情緒的同時,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在孩子做出選擇後,全心全意支持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總是埋怨孩子各種的不配合,做事不用心,粗心大意,拖拖拉拉,但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哪裡需要改變呢?
孩子需要的不是督促,而是幫助他挖掘自己內在的學習動力!就像我們慧心源開設的注意力課程一樣,在訓練注意力能力的同時,挖掘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最後希望我們慧心源家長課堂里的所有家長們都能成為一位不吵不鬧,成為孩子好朋友的家長!
慧心源兒童情商課程情緒力、學習力、情商專註力提高的中國心理素質提高專業機構
推薦閱讀:
※你對大學生與室友相處有哪些建議?
※如何讓女生對你感興趣,教你聊天中的秘訣
※為什麼你總被喜歡的人討厭
※兒童情商培養真的重要嗎?|海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