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雪天,支個鍋子,那叫一個舒坦!
北京終於下雪了,這正是吃老北京銅鍋涮肉的好時候,圍著一口銅鍋,再約上三五好友,再配瓶二鍋頭,嘿!心裡那叫一個舒坦。
銅鍋涮肉,北京人叫支鍋子。
下館子說「上個火鍋」
和說「支個鍋子」是兩路人。
您愛涮羊肉,那您懂老北京涮肉嗎?
老舍筆下的刷羊肉叫羊肉鍋子~
「自火鍋以至蔥花沒有一件東西不是帶著喜氣的,
「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湯,
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
好象是一碗想像的,有詩意的,
什麼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給沖得滑膩,」
還有《穆斯林葬禮》中,看著就讓人看著流了口水。
「夾起一片薄薄的羊肉,
伸到沸水裡一涮,兩涮,三涮,
在最準確的火候撈出來,
放進面前的佐料碗里一蘸,
然後送進嘴裡,慢慢地咀嚼著。
「要了兩盤肉片和一小碟糖蒜,
吃一片肉,再咬一點糖蒜
,慢慢地品評辣中含甜、甜
中含辣的滋味。」
吃主兒吃羊肉,羊肉的品質才是涮肉的精華,
立盤不散,外行吃鍋里才放料兒!
講究清水涮肉!吃的就是食材純樸本味。
最多放幾片生薑幾段大蔥,
講究點的人家放些干香菇或口蘑之類的,
切記不能亂放其它調料。
調作料,主料有3種,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
據聽說五十年代末,物質供應緊張,芝麻醬斷貨。
老舍是人大代表,
上了個提案說北京人夏天沒芝麻醬活不了,
後來芝麻醬就恢復供應了。
不知真假啊,但沒了芝麻醬是真不行。
佐料上桌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再調改,
肉就看人家的啦!
現在羊肉館子
花拳繡腿儘是比著誰家擺盤漂亮了。
您愛涮羊肉,那您真懂羊肉嗎?
羊上腦:脖子後方,肉質嫩,肥瘦相間。
羊裡脊:脊椎內側,純瘦。
羊磨檔:臀部,肥瘦相間。
羊筋肉:腰窩肉,靠近肋骨,偏瘦,有白色筋膜包裹。
羊腱子:小腿肉,偏瘦。
小三叉:前腿上部,肥瘦相間。
大三叉:後腿上部,偏肥。
黃瓜條:後腿內側,純瘦,最柔嫩。
一頭沉:後退外側,肥瘦相間。
咱北京不是羊肉主產地,
但北京人嗜食羊肉,
這大約是元朝給北京打下的底子,
此後代代不輟。
過去,北京羊肉大都來自口外(張家口以北)。
至於怎麼涮,當然是先涮肉,再涮別的。
涮完肉的湯,也應該是乾淨的,
好的清真屠宰的羊肉絕無此腌臢物,
因為血早就放乾淨了。
有些人把涮肉後的那層白色物質叫血沫子,
其實不對,真正的浮子是沉在水下邊,
如果渾濁了,您這正宗不正宗可就不好說了。
銅鍋涮肉最忌諱的就是吃凍肉。
凍肉好切片易塑捲兒,滿滿澄澄四五盤上來,吃下去還不解飽,而且你挾凍肉在銅鍋上涮,如果沒個賣油郎的技巧,肉很容易就粘沾在大肚斜面的鍋壁上,內里紅碳一呲,外面焦褐難看不說,烤時候大發了還順著筒子往鍋里掉渣。
吃銅鍋涮肉,必須吃手切。
所以如果要吃銅鍋涮肉,非湊盤凍肉卷子上來,那叫技術不夠。
而如果您要是沒那個刀工切鮮肉,就說自己是凍切,不能冰拔涼的一套盤子裡面血水冰水還在,非管自己叫手切鮮羊肉,那就不地道了。
忌諱吃重味。
北京銅鍋涮肉,從來不講究湯料里多少多少味佐料多少多少種中藥,兩段蔥三片姜,好點的弄桶泉水給你攙著桶裝水上,就算相當講究。再多了沒有。
如果多了不為別的,就為遮味兒。
大鍋咕嘟起來之後,湯頭清澄,這也是驗肉的根本。
還有就是吃料,海底撈那種想吃多少吃多少的吃法,不適合吃手切鮮羊肉。北京吃手切也沒那麼多零碎,就芝麻醬為主花生醬為輔(基本上純拿芝麻醬澥的店家已經沒有了,多少都摻點花生醬,確實提香)。
芝麻醬有生醬熟醬的分別。生醬是用香油澥的,熟醬是用水澥的。
輔料基本就是韭菜花和腐乳,韭菜花買無鹽的,不然就不要加腐乳了。
醬料再怎麼秘制,這三樣不能少,總量不能多。
忌諱吃的過程裡邊加碳。
不是所有的講究都講究越老越好,吃時加碳是又不衛生又敗興的一種行為。
原來講究吃梨木碳,後來一水兒都改新碳,又叫機制碳,沒別的特點,就是耐燒。燒上兩個點還能滾水。
梨木碳和烤鴨用的果木碳不同,這煙不直接和肉接觸,當年的目的也是為了耐燒。
所以如果吃一半發現水不滾,那就不太地道了。
涮肉的羊肉怎麼切
北方的銅鍋涮肉,把羊肉分八大部位,這上文說了。
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實際上就三種,肥的、瘦的、脆的。
肥過了口感是一坨的,嗚嗚囔囔根本沒個正經嚼勁;瘦過了口感是柴的,七上八下也拯救不了。
所以除非你打算嘗個新鮮,不然一般人不要點大三叉(後腿靠上的肉,肥肉最多)和羊裡脊(純瘦)這兩種。
瘦的要比肥的多,這是吃肉的共識。
一星肥的沒有光是瘦的,涮過了塞牙不說,肉質本身並不具備優秀的口感,一味的痛爽罷了。
口脆的羊筋肉(腰窩肉)和羊腱子肉(小腿肉,有說只取後腿,未必),都是內裡帶筋肉筋膜的,所以才能涮成脆口。
多要的,還是羊磨襠(臀尖肉,靠尾部分最鮮也最易膻)、羊上腦(後脖子肉)和黃瓜條(後大腿內側,因為兩色像切段黃瓜)。
怎麼看羊肉好壞?
看干盤,首先手切肯定是片不是卷,所以都是順著盤子捋著片折著上的。不管凍切還是鮮切,吃完了肉盤底子得乾淨,兩三點水珠子不能避免,一灘血水就不像話了。羊肉這東西不像牛肉豬肉,稍稍一放,吃不住的水就往外跑。盤子底部絕不允許出現紅水,有紅水就說明血水沒褪乾淨、沒處理好。肉不新鮮不說,而且還說明這肉不一定是手切的。刀上掛了血水,肉是片不齊的。
要真是手切的,那這後廚片肉的案子可夠髒的。
看立盤,講究「立盤」,盛肉的盤子要能立才行,但是說鮮切肉要敢底朝天那就是噱頭了。在沒有添加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情況下,羊肉稍稍一堆疊,就會有層間粘膜粘連在一起,扒盤很容易。
但是要盤盤底朝天,那是胡說八道——最大的可能是羊肉是摔打過的,把肉和盤子的接觸面靠摔「開花」給摔大發了,肉本身又不夠分量不夠沉,才能盤盤倒扣。肉里的螺旋蛋白都摔散了,那也不是個玩意兒。
立盤也沒有當著店主面立的,您下鍋的時候把盤子端到鍋上先不著急扒拉,傾個75°等兩秒就得。
看涮燙,「干盤」、「清湯」這兩條,據說都是東來順提出來的。沒得說,肉涮出來全是沫子,嘌呤高不說,口感上也敷囊污糟。但是涮一鍋下來,蔥段看著就能撈,撈起來蔥段往盤子里轉一滾只有清水沒有雜質,肉差不了。
好的手切羊肉,份量不夠不行,吃起來要跟羊肉片子有區別,有口感有嚼勁。吃肚裡還痛快頂飽。
要是吃手切就比吃凍肉片子的盤數少那麼一點,那先懷疑這肉是不是真手切吧。
綜合網路
推薦閱讀:
※在北京吃過的日本拉麵——蕎麥麵篇
※如何在北京吃遍安徽
※北京通州區有什麼美食嗎?
※北京哪裡可以買到最好吃的櫻桃?
※北京探店 | ins少女風甜品店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