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錯了!「石油美元」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再過半個月,中國版的石油期貨就要閃亮登場了。

伴隨著這個事的臨近,一個過去在網路「地攤文」里出現得比較多的概念——【石油美元】,也漸漸跳入了主流輿論場。很多媒體紛紛傳說:「石油人民幣」將取代「石油美元」,美元壟斷地位或將不保……

中國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確實是好事。不過把它解讀為「石油人民幣」挑戰「石油美元」,似乎是有點不妥的,因為所謂「石油美元」,恐怕壓根就不存在!

「石油美元」質疑一:把美元和石油綁定在一起,美國就可以肆意印鈔了?

據傳說,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逼迫沙特與其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承諾今後的石油交易只能以美元結算。從此以後,美元便和當今世界上最重要資產之一的石油,掛上了鉤。有了「石油美元」,美國便再無後顧之憂,可以盡情地開動印鈔機,用一張張輕飄飄的「綠紙」,來換取別國實實在在的商品財富,實現「不勞而獲」。

他們邏輯的關鍵點是:如果簡單靠濫印美元來獲取別國財富,那美國自己,首先就會遭受到通貨膨脹。但如果美元流通體系內的商品增加了,比如多了石油,那麼按照經濟學原理,即使同步增加貨幣的發行量,也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全球每年的石油交易量那麼大,如果全用美元結算,那美聯儲以後就可以肆意印鈔,而不用擔心自己陷入通脹之中了。

真的是這樣嗎?恐怕,他們忽略了另一個關鍵點——貨幣循環次數。

當市場上增加了一款商品時,伴隨著交易這款商品時的一收、一支,貨幣循環憑空就多了一輪。即使貨幣發行量不變,單位時間內,用該種貨幣執行的購買行為的次數,也顯然是增加了一次。商品數增加了,貨幣循環次數也同步增加了,所以,物價本是不變的。如果在這基礎上,央行又新印出一堆鈔票,那物價,就反而又上升了。

具體來說吧,所謂「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無非是這樣一個過程:

首先,沒有幾個人會把美元藏在自家床底下,所以,石油的買家,首先要找到一家金融機構,取出自己存的美元,或者借出他人存的美元;然後,將其支付給石油公司。而石油公司,自然也不至於把收到的美元,都藏在床底下,所以,他們也會將收到的美元,存入某家金融機構。可以發現:在這整個過程中,那些美元,始終都只是在金融機構的閉環里,來回打轉轉。即使之前取出美元的那家金融機構,與後來存入美元的那家金融機構,不是同一家,也沒關係。反正從這家入,從那家出;從那家入,從這家出。只要這個「取(借別人的也一樣)-支-收-存」美元的循環,在金融機構的閉環里,多運轉一次,美元對石油交易的支持,就可以增多一次。根本用不著央行新印鈔票,以支持新增的石油交易。反之,若美聯儲見有新的石油交易納入了美元的運轉體系,便自作聰明,多印些美元出來,那才真的會出問題——貨幣循環次數已經增加了,你貨幣發行量還增加,那美元就真的「過多」了,真要貶值一下了。

所以,美國人如果不想美元貶值,就只能控制美元的發行量——至少不能比其他主要國家多印太多。所謂通過「迫使石油交易只能以美元結算」,來達成「美元再濫印也不會貶值」的目的,這純屬無稽之談。

「石油美元」質疑二:把美元和石油綁定在一起,美國就可以肆意借錢了?

還有一種關於「石油美元」的解釋:

因為石油交易只能以美元結算,所以沙特等石油出口國,會被迫累積一大筆美元外匯。這些美元外匯實在太多,沒有地方去,就只好用來購買美國國債。也就是把他們辛苦賺來的外匯,借給美國政府花。於是,美國政府即使瘋狂地發行國債,寅吃卯糧,他也有恃無恐。因為反正有「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地湧入,為他填坑。

首先,這種說法確實說對了三分之二:1.美國政府確實是寅吃卯糧,所發行的國債的確太多。2.美國政府之所以敢於無節制地濫發國債,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得益於有太多的「傻美元」,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國債市場。

不過,有一點錯了——美元有無數種用途,並非只能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石油出口國本沒有義務為美國國債買單,所以如果他們非要買,只能說……傻。和石油交易是否必須用美元結算,並無關係。

如果美元真的泛濫到了「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只能買美國國債」,那就意味著:其他可以用美元買的東西,都成了破銅爛鐵,大家都棄之如敝履——美股無人問津;美國商品無人購買;美元本身也沒人想換。可是,這明顯與現實不符。

只要還有人願意買美國的股票,商品,或者美元本身,那麼即使你石油出口國本身不想買,你也可以將手中的美元,借給那些想買的人。像今天中國不就是面臨資本管制,很多人想換美元而不可得嗎?好多新興市場國家,在14年美聯儲加息以來,為美元資本流出本國,而焦慮得什麼似的。這些人都對美元嗷嗷待哺,你石油出口國卻愁美元沒人要,難道你石油出口國手中的美元,都是假鈔?

顯然,石油出口國選擇拿他們手中的美元,去買美國國債,一如東亞某幾個出口導向型國家,拿自己幸苦出口賺來的血汗錢,去購買美國國債,都是一樣的原因——傻。與石油交易是否必須用美元結算,並無關係。

「石油美元」質疑三:金本位時代,美元的價值靠黃金支撐;而今天,美元的價值靠石油支撐?

還有一種挺有歷史縱深感的敘事——

說在金本位時代,美元的價值是靠黃金支撐的。美元之所以能橫行全世界,全靠美國人手中握有全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美元陷入危機,美國人急需為美元尋找新的出路。在這時候,美國人找到了沙特,雙方勾結,弄出了一個傳說中的「石油美元」。從此,石油就代替了黃金,成為了美元新的支撐,於是,美元又活了半個世紀。

可惜,這也只是歷史「故事」,而不是事實:

一、美國確實在上世紀70年代前後,陷入了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的危機,到八、九十年代,又漸漸恢復。但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什麼美國人先失去了黃金,所以美元垮了;後來綁住了石油,所以美元又活了。陷入通脹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戰後嬰兒潮那幫人,在70年代前後,紛紛「奔二」。這幫嬰兒潮的人,扎堆步入工作期和適婚期,離開父母家去外邊工作、結婚成立新家,都難以避免要買房啊,買車啊,於是住房、汽車,以及電器、建材、鋼鐵等等附帶產品、上游產品,需求都空前暴漲。後來,這幫人又紛紛「奔三」了,該買的房,車,都買得差不多了,於是需求又漸漸萎縮,商品價格自然就又跌下來了。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破產,那只是前半段過程的結果;所謂「石油美元」,不好意思,它跟整段過程,都沒有半毛錢關係。

二、美元的價值,過去不需要靠黃金支撐;現在也不需要靠石油支撐。不只是美元,幾乎所有貨幣都是這樣。央行誤以為人們之所以願意用它發行的紙幣,是因為他的紙幣背後,有「十足的發行準備」,比如充足的黃金、外匯。事實上,人們之所以用你的紙幣,先是因為你是政府發行的,政府不准我用別的;後來是因為習慣了,反正大家都用它交易,我拿著它,可以買到東西,那就用唄。有幾個人,持有你發行的紙幣,不是為了買市場上的各種消費品和資產,而是為了換你央行倉庫里的黃金?只有你的貨幣先出了事,在市場上買不到足額的商品了,人們才會出於無奈,跑去你那兒,把岌岌可危的紙幣,換成黃金。注意,有沒有出現購買力方面的問題在先;有沒有充足的黃金等「發行準備」在後。而購買力方面是否出現問題,只和商品數、紙幣數之間的比值有關;與紙幣數、發行準備數之間的比值,則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你永不濫印鈔票,商品生產也一直能滿足需求,那你從始至終,一分「發行準備」也沒有,也不會有任何事。

所以說,認為石油在貨幣史上,取代了黃金,成為了美元新的價值支撐,這種觀點,也純屬部分人的臆想。不僅是美元,任何貨幣都一樣——其價值支撐,都來源於其自身的購買力;而購買力,又來源於其對自身發行量的控制,以及其流通範圍內商品的供求情況,與所謂「發行準備」,並無關係。

結語

  • 所謂「石油美元」,壓根就不存在。
  • 所謂以「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自然更是無從談起了。

中國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確實能起到豐富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全球石油定價機制,等等功用。但把它解讀為以「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似乎就屬於過度解讀了。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如何香港金管局9月以來向市場注資千億港元?港幣是否應該繼續跟隨美元升值?
有哪些比較好的的美元理財產品?
美元漲跌那點事兒
怎麼看待最近全民兌換美元?
美國是如何用美元剝削全世界的?

TAG: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