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生家庭傷害論流行起來
一個男孩因工作挫折和感情的雙重打擊,陷入心理困擾多年,媽媽一直陪伴著他照顧他,並積極帶他去各地求治。剛開始,去醫院,醫生給診斷為抑鬱症,開精神類藥物,孩子吃藥吃得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嗜睡。媽媽擔心精神類藥物對孩子大腦的損傷,又帶孩子尋求心理諮詢調整。前兩個諮詢師都沒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媽媽就帶著孩子繼續尋求。在第三個諮詢師那裡,孩子對那個諮詢師很認同,媽媽就在那個城市租房子住,住了半年,在這半年裡,孩子對媽媽越來越怨恨,出言不遜,甚至對媽媽動手——發怒的時候用雙手掐媽媽的脖子,認為自己這樣都是媽媽造成的,怨恨媽媽小時候沒有照顧好自己,怨恨媽媽小時候凶自己…..才導致成年後自己不成熟,不會人際交往,適應不了社會,沒有女孩喜歡自己,過得如此痛苦。暴怒過後,孩子也會自責,但內心的怨氣卻不斷加重。
媽媽描述,自己很害怕和孩子單獨相處,擔心自己哪句話觸動了孩子,導致孩子爆發。當媽媽感覺恐懼不安的時候,孩子認為媽媽心理有鬼,如果心裡沒鬼為什麼會不安呢,是她心虛的表現。在一次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又當著孩子的面強調,孩子的問題都是家庭導致的,主要在媽媽身上,有問題的是媽媽,媽媽更需要心理調整。孩子一下子激烈的爆發了,在諮詢室又砸東西,又打媽媽。那位諮詢師告訴媽媽,孩子現在是精神障礙,不是心理諮詢的範疇,把他推去了精神病院治療,在醫院又給服用大量精神藥物,再次吃藥吃的獃滯。
孩子住院期間,媽媽聯繫到我們。出院後,帶孩子來進行調整。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綜合歸因,分清楚哪些是媽媽做的不到位導致,哪些是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到位導致的,哪些是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為什麼自己會被認為是精神障礙….,讓孩子從多角度客觀認識自己當前的困擾及背後的原因,跳出認知的偏執,去掉精神病學的標籤,卸下心理的沉重負擔,同時也不再把問題單純的歸因於家庭,從而消散了對母親的怨恨。
接下來和孩子一起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媽媽需要怎樣調整,咱們自己怎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怎樣更好的發展自己。在調整的過程中,也讓他不斷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與呵護,同時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優勢與成長的力量。隨著他的自我成長,心理的創傷也不斷淡化,與媽媽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在我的個案諮詢中,遇到不少接受過「家是傷害自己根源」、「內在的小孩」心理動力方向分析的咨客,本來他們和自己的父母關係還說得過去,經過這種「家是傷害自己的根源」「內在的小孩」這樣的心理分析後,往往和自己父母的關係變得很糟糕,甚至是有你沒我,諮詢做起來真的是累。再加上完全接受追求本真的自我這個說法,把自己活得一踏糊塗,卻又堅持自己的理念。什麼是本真的自我?傾聽自己內心什麼樣的聲音?咨客根本就說不出來,只是一味的圍著這幾個字,恣意任性,誰愛他他就在誰那裡撒潑,要求那個愛自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從各個方面滿足自己,稍不順心,那個愛自己照顧自己的人就成了他的撒氣筒。
不可否認「家會傷人」在個別畸形的家庭里是成立的,但是解釋的方向有很多。
個體諮詢中,「家會傷人」「內在小孩」的心理動力分析方向曾風靡心理諮詢界,並被不少人認同。回頭看看自己的家,想想自己的狀態,很快就能找到依據,讓這種理論在自己心中紮根,似乎這個理論放之四海皆準,人人都是受害者。
家會傷人,在說明家庭對個體生存生活、情感依戀的重要性,在說明家人給予的溫暖幸福的理想期待不符合自己感覺時,會體驗孤獨恐懼,導致失落與惱怒。而這種心理的傷害,讓我們看到這種以個人體驗為中心的模式,不管給予者還是承受者,缺乏溝通或良性溝通,做不到通情達理。
內在小孩,只是多面人性中,柔弱嬌懶的那一面,用得適當,就是可愛乖巧,富有情趣;用得不適當,就是矯情做作,懶惰退縮。
當」把家會傷人」這種現象擴大、泛化時,再想讓一個人面對傷害自己的家人有愛,並且做良好的自我成長,多數時候在事實上呈現出南轅北轍的現象,這個人對家人的愛就是劃清界線,除了要家人供濟自己衣食住行外,最好是不相見;所作的成長是自我封閉。沒有接受「家會傷人」、「內在小孩」這樣的理論的咨客,無論心理障礙有多麼嚴重,只要走進美齡心理諮詢室,在自然享受主義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多種心理諮詢技能,多數會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回到正常生活的規道上,在正常的生活中,再輔以心理輔導,重新建立新的思維行為模式,得到良好的心理成長,社會功能正常起來,進入良性的個人社會發展中,得到徹底的心理康復。而接受了這些理論的咨客,哪怕心理障礙明明不是那麼複雜嚴重,也總要耗上半年至兩年的時間,方才能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中。當然,耗上半年至兩年時間的前提是:咨客以及家屬有耐心接受這麼長時間的心理諮詢服務。
有一些咨客接受了「家會傷人」、「內在小孩」的理論,就等著家長成長或諮詢師讓家長成長。他的心理動力是這樣的:因為他的問題是家長造成的,家長不成長,他如何成長?就是想成長也成長不起來;他是個小孩,他內心有個小孩,需要人去呵護去照顧去給予無微不至的愛,這些都到位了,他才能長大。
把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歸結於精神病,採用藥物治療,是去茄子地里摘黃瓜。藥物既不能融洽親子關係,更不能讓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自信起來。
把心理障礙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家庭,使人突然我明白「我這樣子的自己因何而來。這就是家庭的不幸。原來我所有的不快樂的源泉都是因為它。那裡有口口聲聲最深愛我的人,但他們卻傷我最深。」這使有傷的人更傷,無傷的人也分析的傷痕纍纍。
家會傷人的邏輯:家沒有愛,他們不愛我,他們愛我也是為了他們自己;他們愛我不夠,讓我缺乏愛;他們愛我太多,讓我窒息;他們雖然愛我,但愛我的方式不對…..在這樣的的邏輯下,愛多一分是錯,少一分是不對,只要不恰到好處都是錯。在這種邏輯下,何來談愛?所有的愛都會變成「傷害」。最傷人的不是家,不是愛,而是不合理的歸因。無論怎樣的歸因,無論表面上看起來多麼的人性化,但只要不把人引向積極向上,不引向問題的良性解決,甚至製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殺人刀,而且是誅心的精神殺戮,這才是最大的傷害,也是最大的不人道。
推薦閱讀:
※值乎合輯:「父母皆禍害」、花樣不開心
※父母皆禍害?它給了我們一個示範
※心智探尋(七):我們內心的小社會
※專欄 | 長不大的孤獨「巨嬰」,你是其中之一嗎?
※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法存在哪些常見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