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技巧,解決90%的時間不夠問題

今年時間過得特別快,一過完春節,差不多就3月份了。圈外不少學員都說,上班第一周實在太忙了。

然後就有人問:圈圈,你創業要對外融資、對內管理,自己還要做課程、寫文章、做演講,而且圈外幾十個學員群,還能經常看到你發言,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這個問題,從我過去做諮詢到現在創業,就不斷被人問起。所以今天就來寫寫時間管理,而且我立個flag:從時間管理的認知到技巧,爭取只用一篇文章寫清楚,以後再也不寫這個話題。

先拋結論:大部分人的時間不夠用,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能力不足的問題,更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源於幾個認知誤區。

誤區1:高估效率的重要性、低估思維的重要性

有次同事跟我說,他工作效率很低,經常加班,但每天的to do list里還是會剩下一大堆未完成任務。我跟他說,我的工作效率更低。

他死活不信,於是我連續一周,記錄了自己的時間流水。一周下來,盤點了一遍,平均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在6.5個小時。

所謂有效工作時間,就是真正全神貫注、有產出的時間,像是上廁所、吃零食、接電話、跟同事說話、發獃、任務之間切換、被別人問問題等等,都是非有效時間。

6.5個小時有效,非常高效啊!不過,我可是一天工作12小時的人……看了這個數字,他才相信,我的效率是真的低。

實際上,如果你是腦力勞動者,你的工作不是重複勞動,那麼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浪費掉的。因為思考是講究狀態的。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說他經過反覆調試,最佳的效率狀態是心情處於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

運動員在大賽之前都會調節自己,讓自己達到比賽的最佳狀態,其實普通人一樣如此。

我們在思考一些困難問題的時候,需要全身心投入,而全身心投入往往是體能、情感和思維三者的配合:太餓或者太飽的時候,很難思考;生氣或興奮而無法平靜的時候,很難思考;思維還停留在昨晚的電視劇情節上,仍然很難思考。

反而是一些不用思考的重複工作,恰恰有可能一直高效。

比如給客戶寫一份行業分析,給你一個模板,然後百度相關的信息填進去,你一天可以分析5個行業;但如果讓你做得深度一些、有自己的見解,一天下來可能真沒什麼產出。

看起來前者更加高效,但這種看起來高效且重複的勞動,會讓你的思維能力長時間停在舒適區,思維的肌肉因為缺乏鍛煉而萎縮。

何況,未經思考的報告,就不會得到老闆和客戶的認可,繼而引發接下來一系列的問題等待解決,徒增了工作量。

所以,過度關注工作效率、忽視思考效率,是我們浪費時間的原因之一。

因為對效率的極致追求,會導致我們給自己分配很多任務,進而覺得時間短、任務重、需要提高效率,所以開始趕工,完全放棄了看似無用思考,一頭扎進去做事。

但因為沒有思考,所以做事方法有問題,事情做不完、問題越來越多。最終,很多人開始尋求各種效率工具來幫助自己,以至於在工具上花費了巨大精力。

所以,把目光從「效率」上面拿開,不要糾結一天做了多少個任務,轉而關注「價值」,看看自己一天的價值產出有多大,才是真正省時間的做法。

誤區2:高估意志力、低估驅動力

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意志力太差,浪費了很多時間。比如很多人會糾結早起問題,他們希望自己早起之後可以去鍛煉、去背單詞、去看書,然而卻因為早上起不來,所以沒有做這些事情,最終把問題歸咎於「自己不能早起」

我之前做諮詢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海外讀書的經歷,沒有其他同事的英文好,所以就早起學英文。

折騰了兩周,總算能夠掙扎著起來,可後來發現,自己是做到早起了,但起來之後開始東收拾、西磨嘰,最終也沒讀得進幾篇英文。

後來自己接了一個項目,對方CEO是法國人,每2周就需要跟對方彙報項目進展、結論等等,每次彙報需要提前幾天準備,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花時間演練英文演講。

所以,不學英文的原因,不在於我不能早起,而在於學英文的動力是不是足。

我跟一個糾結早起問題的朋友說:你早起是要做什麼呢?如果沒什麼可做,為什麼要早起呢?如果真有那麼重要的事情做,你又怎麼會起不來呢?

實際上,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讓自己堅持的事情,都會消耗能量。比如工作太久之後,會想吃垃圾食品,想玩遊戲或者看偶像劇,開始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因為意志力被耗光了。

當你堅持早起的時候,其實不是「早起」這件事情累著你,而是「堅持」這件事情累著你了,所以如果你早起靠的是意志力,而不是真的要去做某件事情,那麼你會把有限的意志力消耗在「堅持早起」這件沒有實際產出的事情上,導致在其它重要事情上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可用。

很多事情靠的都不是意志力,而是驅動力。

驅動力來自哪裡呢?有你的動機,你的人生/事業目標,有deadline,還有外部環境等等。

比如,我找到的人生目標是給他人帶來正面影響,然後我開始做圈外,這個目標驅動我克服創業中一個又一個困難。

再比如,想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那就去答應做一個演講,為了不在上百人面前丟臉、為了演講deadline,你會有驅動力好好練習的。

還比如,想讓自己堅持學習,那就跟你的朋友組對,每天把學到的東西講給對方聽,這對成就感驅動的人很有效,圈外很多學員就是這麼做的。

總之,別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而要找到自己的驅動力。

誤區3:高估自己的認知、低估原則的作用

圈外的運營之前經常會為一件事煩惱,就是寫用戶溝通文案。

難度在於,因為是文字溝通,用戶看不到你的表情、動作、語氣,所以他理解的意思跟你想要傳達的意思往往不同;而且,為了讓用戶都願意看,字數又不能太多;加之,圈外用戶是付費用戶,期望自然不同。

所以,經常會發生一件事情,就是本來通知一個產品更新,是個好事情,結果用戶卻理解為「你怎麼又變了」。

後來,幾乎每次文案都需要很多同事甚至包括我,幫忙一起看和改,非常浪費文案寫作者本人的時間,以及整個團隊的時間。

但後來我發現,雖然每次文案內容有所不同、問題也都不同,但問題的類型都差不多。

所以後來,我讓運營同事把之前的文案修改歷史都拿出來,總結了幾個原則,包括「任何變動都要溝通why」、「最後單獨列出用戶需要的行動」等等,把這些原則貼在明顯可以看到的地方,後來的文案,基本就沒太大問題了。

我們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認知,覺得做錯一次就學到了,以後就能做到了。但其實,錯100次的事情,你也有可能會錯第101次

這是因為,你的事情太多了,在做某樣具體事情的時候,你很難把之前的認知都過一遍,挑選出適合這件事情的正確認知,所以才會總犯一樣的錯誤

最近很火的《原則》那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不是裡面一條條原則,而是:用原則來指導自己做事。

很多複雜的事情,比如運營、比如創業、比如關係,都可以用一條條原則來指導自己做事。當然,這些原則,需要是自己有過深切體會甚至踩過坑的。

就說聚焦這件事情,夠簡單吧?我覺得挺簡單的,而且以一個諮詢老司機來說,以前天天跟客戶講聚焦,這件事情就更簡單了。

但創業之後,我發現並不簡單。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明明定下了目標和重點,但1個月之後發現,花的時間都沒有在重要目標上,然後猛然想起「要聚焦」。但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忘記。

之後,自己就弄了個原則「只做跟目標最相關的事」,然後把它貼在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就看看,果然好了很多,節省了公司很多走彎路的時間。

大道至簡,所有複雜的事情,都應該有簡單的原則可以參考。

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放棄對效率的極致追求、用效率換思考,如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意志力有限的事實、讓目標和驅動力引導自己做事;如果我們能夠為所有複雜的事情整理出一些簡單的原則,就能夠讓自己有限的時間產生最大的價值。

提高效率,從來不是說要在一定時間內做足夠多的事情,而是在一定時間內做足夠有價值的事情。

最後,針對這些認識誤區,我再給3個自己工作10多年以來覺得最有用的省時間方法,能夠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產出巨大的價值:

1. 列出自己最重要的幾個目標,放在每天可以看到的地方

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開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列出你的10大目標。然後,對這些目標進行排序,最終選出最重要的3個,其它7個劃掉

然後把這些目標(3個最重要的以及7個叉掉的)貼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做一件事情就去對照這個列表,看看它是不是在那3個以內,如果不是,那就想一想「這件事情是不是一定要做」。

在圈外,我給每位員工(包括我自己)準備了兩塊可以貼在牆上的白板紙,其中一塊就是用來寫自己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然後每周周會進行回顧。

2. 列出自己的做事原則

剛才提到,在圈外每個人有兩塊白板,一塊用來寫目標,那另外一塊用來寫什麼呢?就是自己的做事原則。

你經常犯的錯誤、你覺得重要的認知、你經常做的事情的標準等等,都可以寫在上面,然後定期更新和調整。

比如對我來說,近期重要的一些原則是:1)跟目標關聯不大的事情不要做;2)別人可以做的事情自己不要做;3)不Scalable的事情不要做。

3. 找到自己的時間規律

前面講到思考需要狀態,最佳狀態越多,同一時間內思考的產出就越高。那麼如何找到最佳狀態呢?你需要把時間做個切分,因為時間跟時間是不一樣的。

1)黃金時間:你最能夠集中注意力的長段時間叫黃金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是清晨,有些人是夜晚,這個時間適合做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你可以通過多次嘗試找到規律,比如我自己是早上7點到10點,所以我一般早起,處理一些重要事情,然後再去公司。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重要事情不包括回復郵件和消息,而是真的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2)常規時間:每天基本固定的時間叫做常規時間,比如上下班、吃飯、健身等等,這些時間你可以挖掘一下,適合用來看書、背單詞或者為一件重要的事情積累素材等等。

總之,就是適合做那些需要動一點腦子、但不需要太深度思考的事情。比如我會在上下班路上聽音頻。

3)碎片時間:比如等車、排隊、等朋友等等,這些時間可以做一些必須要做的重複勞動,比如我會用來讀新聞、回復郵件等等。

如果真正能執行上面三個方法,時間價值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相關文章:

《不懂方法就別輕易談什麼精神》

工作老是完不成?老闆只會打雞血?也許該試試這4個步驟完成任務

《這四個靈魂問題,解決你80%的困境》

客戶第6次拒絕你的方案?你可能需要這樣問問題

推薦閱讀:

職場情商提升記
為何職場上老實人總吃虧?這三種潛規則,也要堅決抵制
松浦彌太郎:普通人到底該如何逆襲?
你眼中的「老實人」,不過是職場中的「媽寶男」
情緒越穩定的人,越容易成功

TAG:職場 | 思考 | 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