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在社會階級中的提升淺析

寫在即將步入社會階段前夕。等這邊的學習結束並且正式工作後,就可以算是徹底的結束學生階段,進入社會階段。那麼,進入社會階段如何提升階級成為精英,這將是我直面的問題。而想要提升社會階級,則需要先解析社會階級。

1. 社會階級劃分

借用@數學建模老司機的社會階級劃分:

1級:以在任委員、退休常委為代表,和2的區別在於,1對全國局勢有控制能力2沒有。

2級: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幹部、退休委員,部份大權貴、大富商、大銀行家為代表。和3的區別在於,2能影響國家政策3不能。

3級: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別實權的局級,或是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為代表。和4的區別在於,3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發展,4不能。3以馬雲、馬化騰等為體制外的頂峰,3其實是行業精英或地區體制精英。

1—3級是中國的上層社會,普通人非奇遇不能進。

4級: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大教授、高級職業經理人、名醫生、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普通人通過奮鬥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國區總裁、范冰冰之類就是體制外本級的頂峰。4和5的區別在於,4和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5沒有。

5級: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幹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5和6的區別在於,5有自己的事業,6沒有。

6級: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等為主。名牌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多在這個層次。6和7的區別在於,6有一定的上升空間,7很難。

4-6級是中國的中層社會,分別是高中低端中產階級,普通人通過努力大多最後定格在第5級。

7級: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制內、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為代表。7和8的區別在於,7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級:以血汗工廠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8和9的區別在於,8能夠自食其力,9不能。

9級:以大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以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求)。

7-9級是中國社會的底層,是草根階層。

2. 社會階級的分析以及態度

上面是我比較認同的目前社會階級現狀的劃分,可以算是比較客觀的劃分了上中下三個階層的歸屬。而對於社會階級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後,只有對其進行分析,我們才能看清社會,從而看清自己。數據中,社會被劃分為了三階九級,自上而下,資源的分布一目了然。然而,細看我們可以發現,綜合評定階級的其實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家庭。自身家庭處於什麼階級,後代則是在這個階級上下浮動。

而這種階級又不是可以輕易跨越的。社會的穩定一方面代表和諧發展,而另一方面則代表了階級的固化,畢竟上下階級要是能輕易改變,那就意味著社會的動蕩不安,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階級固化這一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社會的穩定,愈發明顯的。可以說,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客觀規律以及現象。即使,這背後預示著,「寒門難出貴子」,「富的原因是因為富,窮的原因是因為窮,不單單是努力」等問題愈發明顯。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萬中無一,作為普通人,一輩子的努力換來的就是往上提升一個等級,而不能直接跨越一個階層。並且提升同樣的等級,本身階級高的成就一定是優於階級低的。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感想實在是繁雜,不再過多糾結,因為作為個人或者家庭所擁有的力量實在是渺小,不足以影響這一切。但是,至少我們要看清現實,清楚的意識到階級的存在,不能還存在幻想。在此之上,我們的主要精力則應該從在意這種階級本身,轉移到提升階級上來,就算只能提升一個等級,不能提升一個階層,那也要全心全力在那個階層裡面打上屬於自己的印記。

3. 自身如何提升社會階級

我認為,每個人提升的方法,或者說是規劃都需要量身定做,而不是大眾化的寬泛思考,簡單來說就是細節而不瑣碎。比如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耳熟能詳,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真正成績提高的,腦中想的肯定不是這句話本身,而是更加具體的東西,但是這句話確實能形容他。這就說明,每個人提升都需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這種方法論與別人肯定有區別,但是外物形容的時候則會因為種種原因,籠統而又相似。並且,這種提升的方法論,需要伴隨著個人的成長,在接觸新的環境,新的層面,形成新的認知後不斷的更新,來提升新的自我。

結合我個人學生階段的經歷,如果成功的品質不會輕易改變的話,那麼著重分析失敗的點並且整合,對於進入社會階段應該會有巨大幫助。而在適應社會階段後,再制定一份新的方案,對於提升階級,應該能夠保證效率。

學生階段宏觀來看,一共有三大坎坷,初中時期成績的不理想,大學時期的迷茫,國內研究生時期的慌張。總結下來就是三點,不能儘早的訂立明確的目標,不能快速的適應新的環境,不能及時的擴充認知層面。

初中時期認知層面還只是混沌,對於上學要做什麼,沒有清晰的認知,單純的認為上學就是上課,上課是目的,卻不知考試是目的,上課是途徑。在這種認知下,自然成績難以提高,這種認知層面的擴充直到高中時期才完善,並且靠著認知的擴充完成了成績的衝刺,但是耽誤的時間跟精力卻是難以挽回的。認知不能及時擴充更新,個人發展停滯的時間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學生階段一般稱作開竅,社會階段也許是叫做醒悟。

大學時期剛開始對於考試的認知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但是卻根本沒有對於大學的認知,認知層面可以算是半停留在高中階段,另一半則是進入了誤以為的大學階段。因為原有的環境,產生了大學鬆懈的認知,並且因此沒有明確的目標,這就使得大學階段前半部分渾渾噩噩,直到後半部分制定了考研這一明確目標後,才開始好轉,並且認知也在那個時期擴充到了大學應有的層面。

國內研究生剛開始期間,認知層面並不知道研究生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雖然認識到可能會與大學時期不同,但卻沒有快速的適應新的環境,沒有多方面進行了解來擴充認知。這也就使得,在中期制定新的目標後,十分的匆忙與慌張。

綜合來看,這三方面在我學生階段每次提升到新的層面時候都妨礙了我的發展以及進步,並且這三方面有時候也會互相加深影響。可以說,只要我進入新的階段,對這三點都需要足夠的重視。那麼不妨進行模擬,在作為應屆生入職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要快速適應工作的環境,這就需要我迅速的融入到公司的大環境當中。其次,在融入過程中,通過不斷與大環境中的個體交流信息,及時的擴充工作階段的認知並且不斷完善。在此之後,再根據具體的情況,儘早制定目標。可以遇見的是,目標要從一開始的穩定工作轉變為晉陞或者跳槽。

由學生階段考試的認知,推及社會階段或者說是整個人生階段可知,工作不是目的,積累資源提升階級才是目的,工作只是途徑是方法。而等未來入職梳理完認知層面後,再量身定製一份社會階段的方法論用以提升階級,這些則等未來再述。


推薦閱讀:

既虛榮也永遠熱淚盈眶
數字鴻溝:信息時代下的認知資源不平等
階級鬥爭
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不是貧窮,而是無趣
輸在《起跑線》的你,其實已經輸掉了整個人生!

TAG:社會階級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