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史上的今天:我願飛行10年,追尋一顆彗星
摘要:
2004年3月2日,羅塞塔探測器發射,它將在太空飛行10年,追尋一顆彗星。
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彗星衛星。同時,它攜帶的「菲萊」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登陸彗星表面的著陸器。
波瀾壯闊,卻也充滿波折。
示意圖:正在釋放「菲萊」著陸器的羅塞塔飛船
來源:ESA
2004年3月2日,歐洲空間局(ESA)的「羅塞塔」(Rosetta)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一艘彗星探測器,它還搭載了一個小型著陸器,名叫「菲萊」(Philae,看清楚,是菲萊,不是韭菜)。
長久以來,科學界對於彗星一直非常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彗星可能與地球上水和有機物的起源有關。
「羅塞塔」的目標正是一顆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67P/Churyumov–Gerasimenko)。這是一顆軌道最遠端在木星軌道附近,回歸周期大約6.45年的短周期彗星。
在飛行途中,「羅塞塔」飛船還順道對火星,21號小行星「Lutetia」,以及2867號小行星「?teins」進行了探測。
羅塞塔飛船拍攝的動圖。可以看到逐漸靠近的67P彗星彗核,注意它的自轉
來源:ESA
「羅塞塔」探測器是以著名的「羅塞塔石碑」命名的,這塊在埃及境內發現的古老石碑上刻有一段法老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而「菲萊」則以「菲萊方尖碑」命名,上面刻有古埃及和希臘文字。
藉助這些材料,語言學家們得以對早已失傳的神秘古埃及文字進行對照和破譯,從而揭示古代埃及文字的密碼。科學家們希望藉由「羅塞塔」和「菲萊」的命名,破解彗星的奧秘。
「羅塞塔」飛船的主體是一個鋁製材料的小「盒子」,兩側安裝了長長的太陽能帆板,飛船總質量大約3噸,大小2.8米X 2.1米X 2米。太陽能帆板翼展大約32米。飛船攜帶11種科學載荷,能夠對彗星噴發過程以及物質成分等進行分析。
67P彗星的排氣噴射現象
來源:ESA
羅塞塔飛船上還有一個「小傢伙」搭車,那就是「菲萊」。「菲萊」是人類首個彗星著陸器,大小和一台小型洗衣機差不多,重量100公斤,雖然小,但是它攜帶了10種科學載荷,其中還包括能夠在彗星表面鑽探的鑽頭。
經過10年飛行,2014年8月6日,羅塞塔飛船抵達67P彗星並開展一系列機動動作,最終進入圍繞彗星運行的軌道,距離彗核大約10~30公里,從而成為歷史上首個人造彗星衛星。
剛剛與「羅賽塔」母船分離,朝著彗星落去的「菲萊」著陸器
來源:ESA
2014年11月12日,「菲萊」開始嘗試在彗核表面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著陸一顆彗星的表面。但是在著陸的過程中也發生了意外,「菲萊」底部的「魚叉」型抓握固定裝置未能按設計啟動,這樣由於彗星質量很小,引力很弱,「菲萊」在落到彗星表面後又發生了數次彈跳,最終落在一處崖底光照並不好的地點。
於是「菲萊」就難以藉由太陽能獲取足夠的電力供應,而只能依賴自身攜帶的蓄電池進行探測工作,僅僅兩天之後便由於電池耗盡而進入休眠。
不過,在「菲萊」因為「筋疲力盡」而終於陷入沉睡之前,它抓緊時間利用僅存的電力開展了儘可能多的科學探測工作,並且取得了重要的發現。比如「菲萊」成功地在彗星表面發現了有機物質,並拍攝了珍貴的彗星地表圖像。
歐空局製作的「菲萊」著陸彗星表面的卡通形象吸引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和喜愛
來源:ESA
但在當時,儘管「菲萊」已經陷入休眠,任務小組仍然保持了樂觀,他們認為隨著彗星逐漸靠近太陽,「菲萊」將有望獲得更多太陽能並蘇醒過來,因此他們讓「羅塞塔」飛船一直持續地傾聽來自「菲萊」的呼叫信號。
2015年7月,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印證。「羅塞塔」飛船聽到了來自「菲萊」的微弱信號。但這個信號非常微弱,在幾周時間內斷斷續續取得了數次聯絡。很顯然,由於「菲萊」的位置很不好,它仍然未能得到足夠的電力。在那以後,「菲萊」便陷入了永久的沉默。
精疲力盡,小小的「菲萊」已經陷入永久的休眠
來源:ESA
2016年9月30日,羅塞塔探測器結束了為期兩年的使命,按照地面指令,一頭撞向彗星,結束了12年的太空探險旅程,與「菲萊」一樣,安靜地躺在一顆彗星上,隨著它一起,漸行漸遠。
https://www.zhihu.com/video/953192915846123520
這是歐空局(ESA)製作的」羅塞塔「任務宣傳片《雄心》 由 @中文天文視頻 友情提供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http://weixin.qq.com/r/qinZwXbEOitFrTKi93y4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俄間諜事件持續發酵,美俄英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旅行常識中義大利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歐洲究竟有多少個打折村
※西班牙老年生活:灰白中注入色彩
※春天在哪裡?歐洲鐵路如何應對極寒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