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引入快充的蘋果,還是你熟悉的味道
根據專門扒蘋果專利的 Patently Apple 的消息, 蘋果已經獲得一項新的外觀專利 ,讓 Apple Watch 獲得一個可以為其無線充電的包裝盒,就像 Airpods 一樣。似乎蘋果要在無線且慢充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把所有設備都當成現在正倚靠在牆頭充電的電動牙刷一樣對待。
去年 8 月,在 iPhone X 和 iPhone 8 還處於保密階段時,就有媒體報道基於發熱、成本、元器件選型的綜合考慮,蘋果給手機使用的無線充電標準並沒有用上功率 15 瓦的 Qi 1.2.x 快充標準, 支持的是 7.5 瓦 (5V/1.5A)Qi 標準 ,只能說是慢充了。
當然,蘋果沒有如藍牙(是的,蘋果的藍牙和其他 Android 的藍牙連接有一點兒微妙的區別)和 Apple Pay 等一樣再為充電設立自己單獨的標準,已經算是非常法外開恩了,或者說在喬布斯時代是難以想像的。媒體照例為蘋果的決策主動辯護,說「無線充電將允許用戶徹夜使用,這一點倒是很人性化」——具體人性化到哪兒了我並沒看出來。
我堅持認為在電池技術難以突破的時候,更大體積和容量的電池加上快充,是能想到的解決續航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只要能買到近半年內的安卓主流機型,你基本上都可以領略到快速充電的好處。某廠商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是否真切暫且不論,我新買的 Mix 2 使用自帶的充電頭和充電線,只需要半小時就可以充滿至少夠用一天半的電量,實在讓我驚喜不已。
不過水果全家桶的用戶,就不得不習慣用更慢的方法去充電,並且如催眠一般自我說服:一邊插電一邊睡覺是更科學和更人性化的做法。
為了解決 iPhone 的電量問題,蘋果甚至發布了一個醜陋的背夾電池,被一些論家毫不留情地評為 史上最醜陋的官方配件 。即使如此,蘋果也沒有給設備提供一個快速充滿電的解決方案,不論是有線還是無線充電。
相比 iPad 等其他蘋果設備,手機的電池損耗問題尤為突出,因為我們無可避免地會成為手機的重度使用者。所以就算蘋果認為提供慢速充電是為了延長電池的壽命,手機電池還是會在使用 1-2 年後消耗到手機降頻,由此也引發了 歲末年初尷尬的「降頻門」問題 。
但蘋果總體上的應對方案,依然是讓用戶通過修改自己的使用習慣,來適應產品設計的不足。例如說你使用 Apple Watch 雖然有千般好,但是只要你有一天晚上忘記充電,第二天你就只能戴著一塊石頭去上班。
好在,經過這麼一兩次慘痛事故的強化記憶之後,你可能就再也不會忘記晚上喂手錶、耳機和手機充電這件事情。硬要打個比方,這就好像你跟女朋友剛開始共同生活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生活習慣上的顯著差異。但是你被罵兩次之後,就會習慣了,並且會強迫自己記住。
所以 Siri 如果是真人的話,她的屬性必然是野蠻女友這一型的,因為她會毫不猶豫地把你的所有事情安排好,並按著你的腦袋去執行。但是一旦完全習慣了按照蘋果的思維和設定去想事情之後,你還會覺得這樣被管理妥帖的生活十分順暢。
我的一些老朋友在 蘋果上個月宣布要將 iCloud 遷移到雲上貴州 的時候有點兒恐慌,因為他們想轉區到美國時,發現自己有十幾個 G 的照片和視頻都存在 iCloud 上,也有同時購買了 Apple Music 服務的等等。而我並不信任任何一家的雲服務,早在半年前就把所有照片從雲端撤了下來,存了兩份在本地硬碟里。
你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使用 iCloud,但其他那些一鍵可以生成遊記視頻、列印相冊的用戶總會慨嘆你沒有 100% 發揮你的 Mac 的全部功效,就好像早幾年看到 Mac 裝 Windows 時候的感受一樣,覺得暴殄天物而湧起一股義憤填膺的憤怒感。
蘋果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關聯,只有使用它的全套產品之後,才能夠完全體現出來。這一點早已不是秘密。一個小例子是,將你的 iPhone 和 Mac 碰觸一下,就可以讓你的電腦解鎖;此外,這種碰觸還可以讓手機已經連好的 WiFi 網路傳遞給電腦,無需再輸入用戶名或密碼。
在 Android 設備上,雖然沒有這麼方便,但提供了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把一切都亮給你看。你可以在聯網之後點擊「分享密碼」,生成一個含有用戶名和密碼的二維碼。如果用微信的掃一掃,就可以還原成字元,自己把用戶名和密碼提取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有「潔癖」的我會藉助親戚朋友已經裝好的 WiFi 萬能鑰匙去獲得 WiFi 密碼,然後用自己的手機掃碼記下密碼,我甚至會把各處的密碼保存在筆記中,並滿足於這種知情後的掌控感。
正是 Android 這種把一切都亮給你看,以及可以自由選擇一切可能的搭配組合的方式,才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例如可以選擇你喜歡的任何一個種類的「全面屏」,可以享受快充等不知何時才會用在 iPhone 上的技術。
對蘋果來說,喬布斯時代的神話一般的創新能力本來就是不可持續的,原先可以以一敵百的吊打式場面,現在也被群雄割據所替代。更不用說,現在在硬體設計領域,說不準會有大廠之外的某個小蝦米或者山寨廠突然跳出來扛起創新的大旗。Vivo Apex 出現的時候,很多國外網民都一頭霧水地問「Vivo 是不是新出的公司?」
所以,一旦創新技術的解釋權不再永遠握在蘋果手裡,總會有越來越多的水果用戶從自我催眠的夢中醒來,不再堅持認為「充電一晚上才是科學的和人性化的」,而他們也可以克服切換生態系統的痛苦而獲得更大的自由。
依靠目前使用人數尚多的硬體生態閉環盈利的蘋果,在 FAANG 當中出現了 市盈率低於納指均值的情況(對比亞馬遜的市盈率高得驚人),一定程度也代表了分析師眼中的未來潛力預期。
本文首發於動點科技
微信公眾號: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微博:@lishuhang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推薦閱讀:
※你不知道的快充技術 快充真的會損害電池嗎?
※輕薄高顏手感佳,ORICO H8000快充移動電源上手體驗
※從技術語言到消費者語言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手機快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