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火了,能紅多久呢?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jayao

需授權轉載,請與我聯繫。

「抖音」App: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一個專註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

前天讀到一篇關於「抖音」App分析的文,標題比較厲害——《上線僅500天的抖音,居然PK掉了快手和美拍,這個團隊做了什麼》。點進去一看,文章挺長的,完全是論文樣式,加上專業辭彙和數據分析,讀起來不太輕鬆。讀完,我大概知道「抖音」App現在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App Store攝影和錄像類應用排行榜第一名,日活躍用戶數量過千萬。

文章里說,眾多用戶紛紛表示已抖音中毒,無法自拔,每天刷抖音不知不覺一兩個小時過去了。

文章里還說,「抖音」的核心用戶是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95後,也或多或少涵蓋了90-75後人群。

我好奇了,把「抖音」下載下來,隨便刷刷,回過神,兩個半小時過去了。

作為媒體人,我抱著學習和娛樂兼有的態度,截取2018.2.21-2.23「抖音」視頻內容,分析如下:

「抖音」本質上是一個依賴用戶生產內容的平台,即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平台。「抖音」對標的有「快手」(國內短視頻領域的霸主);但從形式上更類似「小咖秀」(國內對口型表演短視頻的鼻祖)。「小咖秀」是有一定門檻的,沒有什麼表演天賦的人,哪怕對口型拍視頻也會尬到不行,所以火爆了一陣之後就沉寂了;而「快手」幾乎沒有門檻,那些個老哥老鐵的喊麥和土俗的鄉村文娛,熱鬧騰騰但難以吸引到真正的都市群體。「抖音」在用戶定位上跟「快手」幾乎沒有重疊,所以不會在爭奪市場時短兵相見,但跟「小咖秀」一樣,有門檻問題。

1.「抖音」正在形成「抖音」文化

這點真的太重要了。

觀察一個內容平台是否有生命力,取決於這個平台是否能吸引到基於某種事物,或關係、或興趣、或事件的人聚在一起,並長期的相處。更寬泛的說,一個好的平台會自發生成帶獨特屬性的小眾文化,直至影響到大眾文化。

舉例來說,混BBS的,就會熱衷「灌水」;上b站就會刷「彈幕」;上知乎就會寫「謝邀」及「以上」;玩快手就會「給個雙擊666」。這些都是基於不同內容平台而產生的獨有概念,用戶各自深陷其中,樂此不疲。

據這兩天不完全觀察,「抖音」 的視頻主題一半以上是「撩」與「被撩」。而「撩」這個詞在「抖音」視頻里出現的頻率居高不下。所以,我這裡給「抖音」用戶下一個屬性標籤:「愛撩」。

最典型的套路視頻是女生髮現身旁走過一個年輕帥哥,立即尾隨跟拍,並自白一句「前面有個好帥的小哥哥,我要去撩一下」,追上「小哥哥」後表白撩撥,以牽到其手為最終目的。無數類似的視頻里,一部分男生秒懂並作出積極回應(這部分人大多有在玩「抖音」,不排除一部分視頻是真情侶裝不熟互拍),但仍有不少一臉蒙圈被嚇到的真·路人·小哥哥。

顯然,95後新生代正努力展現出青春、衝動、開放、逗比的一面;只不過大多數鍾情於宣洩荷爾蒙,充斥各種「撩」和「套路梗」,讓「抖音」漸漸偏離音樂創意短視頻的定位。

2. 在「抖音」里,顏即正義

玩「抖音」的第一感受是「抖音」里怎麼會有這麼多青蔥好看的「小哥哥」,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好看到什麼程度呢,以我這半娛樂圈人士的專業眼光,他們可以直接出道。我認真查了其中幾個的背景,不出意料,都是藝術類院系的學生或是已經出道的新人。

「抖音」里最當紅的男生叫費啟鳴,21歲,坐擁1157.6萬抖音粉絲(另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人氣值是他新浪微博粉絲數,有450萬)。

另一個隨機刷到的,叫王鶴棣,後知後覺地檢索了下,最新版《流星花園》里他被柴智屏欽定出演道明寺。

這裡值得分析的還有95後新生代的審美趣味,這些「小哥哥」萌、溫柔、會撩、打扮精緻,衣品出眾,在「抖音」強大的美顏和濾鏡下,如虎添翼。他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明星,留有一絲校草氣質,他們直視鏡頭,溫暖一笑說「在想你」「是否願意讓我做你男朋友」時,直接就是手游《戀與製作人》的真人版。

他們自拍的日常視頻看似隨意,實則背後有很強的策劃團隊,目的只有一個——圈粉,為其之後成為流量明星積累人氣。

高顏值「小哥哥」、「小姐姐」們在視頻里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會獲贊無數,得到一大波視覺系的擁躉;這又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普通人發視頻的慾望。帥哥美女加上幕後團隊精心創意的拍攝方案,最終呈現一級棒的視效,相比之下大部分普通人拍的視頻就顯得格外平庸,這也導致了「抖音」視頻質量呈兩極分化的趨勢。

結語:

我對「抖音」的新鮮感僅限於上述兩點。

「抖音」目前尚未到達它最火爆的階段,可我還是要給出一個不太樂觀的前景預估。那些或放飛自我、或逗比歡樂、或有趣好玩、或拍案叫絕的視頻——我所真正期待看到的,在「抖音」上好少。小小推測下,「抖音」會催生出一批95-00後網紅,極可能淪為「給好看的人玩,給普通人看」的應用。

「抖音」應該也意識到目前的瓶頸,正在努力地在推陳出新,提供各種新玩法,不斷發起各種主題,激勵用戶創意pk。問題核心在於,它所提供的視頻編輯、特效、動鏡等操作是有一定學習成本的,即便掌握基本技能,從融會貫通到別出心裁的運用還依賴用戶自身的悟性。要做出好作品的門檻過高,而另一些乍看驚艷的簡單玩法,如場景換衣和穿牆,一旦普及開來,又泛濫成災——完全同質化的內容,大量的套路視頻,耳朵起繭的背景音樂,導致視覺和聽覺雙重疲勞。

至於「小哥哥」「小姐姐」們的曖昧撩騷,我不清楚他們對自己究竟想做一個怎樣的定位,或許成為「手機屏端的戀人」也算一種人生理想吧。

以上,歡迎大家交流。


推薦閱讀:

同為95後,李凱馨和我們到底哪不一樣?

TAG:抖音 | 95後 | 短視頻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