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元邊遠補貼=少?百元應急作戰津貼16載不漲=恥辱!

作者:第一幹事;首發於微信眾公號軍旗不倒

「此時,如果我為艱苦邊遠地區的兄弟們提出一個小小要求,比如,能夠改善津貼補貼制度,加大津貼補貼補償力度,還希望條件相對好的戰友們別罵我。

還拿西藏和北京比較吧。

西藏的多一些艱苦邊遠補助,大家有沒有意見?

西藏的多一些高山海島補助,大家有沒有意見?

西藏的多一些高寒補助,大家有沒有意見?

西藏的多一些「身體折舊」補助,大家有沒有意見?

西藏的多一些「孤獨青春」補助,大家有沒有意見?」

……

以上這段,出自昨天軍中知名大號某劍推送的《津貼補貼,你真愛我么?》一文。果然,下面讀者留言如潮,大家再次表達了對張公子的期待。

看到這裡,作為一名非邊遠地區出身的基層老野,我在為邊防兄弟們瘋狂點贊打call的同時,不禁又要扯開嗓子,替仍然堅守崗位的昔日戰友們高吼一聲:

每月1000元的邊遠地區補助,的確遠遠不夠補償邊防軍人的付出!那麼,持續長達十六年之久沒有上漲過、每月100元的應急作戰補助,對今天的軍人來說是不是一種恥辱甚至侮辱?

根據原總參、總政、總後【2001】xx號文件規定,軍委確定的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在職幹部(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所屬副食品生產基地、干休所、招待所等單位人員不享受),享受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幹部崗位津貼,每人每月100元(戰士為60元)。

我想我應該不需要過多去解釋應急機動作戰部隊與一般部隊的不同。畢竟,哪怕你根本不懂軍事,只要你學過語文,也能顧名思義略知一二。

如果一定要解釋,我更願意用幾句大白話來說明——

什麼是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就是要打仗的部隊,就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部隊,就是「養兵千日、練兵千日」的部隊,就是「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部隊,就是「5+2」「白+黑」連軸轉的部隊,就是雙休日節假日都要戰備執勤的部隊,就是每年都要拉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住帳篷半年余的部隊,就是每年都要到高原、海島、山地、異域去參加各種實戰演習的部隊,就是「一聲令下就出征」的部隊……都說基層苦、基層累、基層官兵犧牲奉獻大,至少一大半就是說他們。

然而,他們相比普通部隊的官兵,多享受的是每月100/60元的崗位津貼。這份文件居然過了16年沒有更新過!哪怕部隊的工資這16年中漲了不下五六次,這100元/60元卻還是100元/60元!

徐郭田王張……這十六年中,許多曾經長期身居高位、負責決策的大老虎已經落馬授首。然而,這十六年里,多少不科學的制度和機制,扼殺了多少熱血男兒的報國夢想,耽誤了多少大好兒郎的綠色青春,讓他們吃苦受累還要受委屈,流血流汗還要流眼淚?

十六年,我們國家的GDP總量從2001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76萬億元,今年毫無疑問將突破80萬億元。翻了整整7倍多。全國很多城市的平均房價,也許翻了10倍都不止。但我們卻讓最辛苦的應急作戰部隊的軍人,仍然拿著跟十六年前一樣,每月100元/60元的應急作戰津貼!

我想問:這是不是對那些在訓練場、演習場上流血拚命的好男兒的侮辱?是不是這個群體的恥辱?是不是我們整個國家的恥辱?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關於名將狄青的兩段故事:

據時人王銍《默記》記載——

有一次,狄青會客。席間有女妓白牡丹,可能喝的有點高,譏諷狄青臉上涅文。當時狄青不好發作,第二天狄青命人把白牡丹打了板子。

後來,狄青老部下焦用押兵過青州,狄青請他喝酒。底下人說他分配不公平,報告給了韓琦。狄青求韓琦說:「焦用有軍功,好兒。」,韓琦答道:「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韓琦當著狄青的面把焦用斬了。

對,在宋朝的主流思想中,「有軍功」的不配為「好兒郎」!所以,才有澶淵之盟,有靖康之恥,有歲幣稱臣……我想,今天的中國夢、強軍夢,絕不該重蹈覆轍,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落實領袖提出的「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說到這裡,讓我們順便談談另外三個軍人的津貼補助:

No1:分居費——300元每月。

十多年前我剛畢業時,曾在全軍政工網上讀到一篇分居費的熱帖。當時的分居費,你們知道是多少嗎?40元!

天哪!我必須承認當時還是個毛頭小伙的我就震驚了!40元!連一個月的電話費都不夠!怎麼能堂而皇之地冠以「分居費」之名?

如果給全軍夫妻分居兩地的戰友做個調查,我想絕大部分困窘、爭執、矛盾,恐怕都與「分居」相關。

而隨著這些年軍人工資數次上漲,分居費提高到了每月300元。但跟近年來物價水平上漲的程度一比較,當前每月300元的分居費補助顯然遠遠體現不出對分居兩地的軍人家庭的關懷、補助和激勵。

對了,需要專門指出的是:按照相關規定,軍官一般是正連職符合隨軍條件(北京等個別城市需要副營職),結婚就可以享受分居費補助;而戰士,因為按現行規定需要三級軍士長才符合隨軍條件,也就是(18+16=)34歲以後的士官才能差不多享受到這300元補助……不說了,陪士官弟兄們找個角落默默哭一會去。

No2:保育費——150元/月。

既然聊過分居費了,那麼順理成章來聊聊保育費。

根據相關規定,對未隨軍或已隨軍但因年齡及其他特殊情況不能入本部隊幼兒園的6周歲以下子女,按每個子女每月150元的標準,發給子女保育、教育補助費。(對了,早幾年沒漲之前是10元/月

眾所周知,軍人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對配偶和子女虧欠實在是太多太多。「軍嫂都是女漢子,煤氣罐都自己扛」這樣的調侃背後是多少辛酸?多少軍娃生病了軍嫂只能一個人忙前忙後?因為任務需要,多少軍人連守著妻子分娩足月才歸隊都是奢望?婚後的軍人多少漸漸就成了「電話里的爸爸」「網路里的爸爸」

之前,軍旗不倒推送的文章底下有一名軍娃讀者留言:「小時候最常聽的就是『一個軍人半個家、兩個軍人沒有家』……」

幹事自己,生娃的第一年,妻子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爸媽為了幫我們帶娃,快把自己累死了。」半夜起來餵奶;整夜無眠給寶寶哄哭哄睡;寶寶有個頭疼鬧熱全家慌神……

不想說什麼月嫂的市場價,甚至不想去提奶粉的市場價……那些都太矯情。但我們總是希望,既然稱作「保育費」,請讓我們能多向家人表達一點心中的虧欠和愧疚。

N03:軍齡工資:20元。

是的。根據相關規定,服役年限每增加一年,每月發放20元的軍齡工資。

記得十多年前剛畢業拿第一筆工資時,我們這些新排長看到軍齡工資一欄就笑了。為什麼?沒當過兵的人絕對想不到:當時的軍齡工資居然是每多服役一年,每月多發放1元錢。對,你沒看錯!1元錢!真的是1元錢!

而也就是這兩年,軍人的軍齡工資翻了20倍!20倍啊!天哪,20倍!我太激動了,重複三遍都不能表達我的喜悅。還是再借用一下去年劍客君曾用過的一個段子吧:

至少,班長讓你(新兵)去買包煙時,你不會再說:「班長,我得需要10年的軍齡工資,才能買得起你的一包煙啊!」

想想,在房價、物價飛漲的今天,一名早入伍10年的老兵,只比新兵每月多拿200元的軍齡工資。

如果說工資是為了激勵官兵獻身國防、穩定隊伍、拴心留人,那我想不論是誰,都不會認為多服役一年只是每月多發放20元的軍齡工資,能起到激勵人在部隊長期紮根、建功立業的慾望。

多說一句,這一點跟戰友們討論過無數次,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至少,100元以上吧?誰早當十年兵,每月多拿1000元軍齡工資,難道還要嫉妒嗎?誰嫉妒誰長干啊!

開篇引用的文章作者小九在他的文章中說到——

個人認為,只有加大津貼補貼在工資中的佔比,才能讓大家真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才能讓大家明白那一句「付出總有回報」。加大津貼補貼在工資中的佔比,這樣會引導年輕的軍人去向艱苦地區。

幹事謹代表那些在基層野戰的苦哈哈弟兄們東施效顰來一句:

個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只有跨越性提高基層野戰部隊的津貼補貼,才能用好經濟槓桿,吸引最優秀的軍人去作戰部隊、去一線部隊磨礪成才、建功立業!最終,受益的不僅僅是他們本人、是這支軍隊,更是這個國家和他的人民!

推薦閱讀:

看起來風光無限的青年軍官,為什麼卻愛抱怨?
長假你沒注意美國槍擊案吧?還是有中國軍人守衛平安好
我的學霸小軍醫,你總是愛說實話可怎麼辦呢?
你真懂「八一」嗎?當過兵的人身上最值錢的「八個一」
中國維和軍人眼中真實的南蘇丹?到處執槍卻沒有安全感

TAG: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