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我的家庭醫生生活在新聞里
舒聖祥
你有家庭醫生嗎?別騙我說沒有,新華社都說你有了。
「我國超過5億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這不是假新聞。因為我就可以證明,我有。
我們一家三口,除了我兒子,夫妻倆都有家庭醫生。別誤會,我沒錢。公號閱讀量這麼慘淡,讀者不樂意讚賞,也不願意轉發,我活該窮。
那我是怎麼有家庭醫生的呢?其實簡單。社區給了我兩張紙,我簽了個名,於是就有了。不要錢,一分錢都沒收。
我的家庭醫生有名有姓,而且還留了手機,我那天吃壞肚子,想諮詢下,可惜電話打不通。但我確信,我肯定在那5億人里。
讓人辦事,得給人錢,這是起碼的商業文明。我一分錢沒給,人家不接電話,很正常。所以,我不會說,家庭醫生名存實亡之類的話。
很多人嘲諷這個數據太美好,其實沒道理。不給錢就想獲得服務,那不是懶漢,就一定是耍流氓。你還真想獲得貨真價實的家庭醫生服務?呸,憑什麼?讓你免費幹活,你干?
國家每發放一項福利,我們除了高興,也得想想:這個錢從哪裡來?讓我自己出錢,去市場上購買,是不是更好?
只提福利不提錢從哪來,是有問題的;花別人的錢替別人辦事,效率向來最為低下。
就拿家庭醫生來說,真要正兒八經地搞家庭醫生,就得額外掏錢,而且必然收費不菲,人家可是專門為你服務的。
請個保姆還不少錢呢,何況是家庭醫生,技能要求更高,收費必然更高。所以,這個服務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起的,就像不是誰都雇得起保姆一樣。
非要強調「人人平等」,那就只能把服務水準降低,低到似有若無。
你想,一個醫生要為一個社區甚至一個街道服務,那還是什麼家庭醫生呢,醫生對服務對象的情況,幾乎不可能詳細了解。
片兒警就是片兒警,不會說家庭警察;社區醫生就是社區醫生,改個名叫家庭醫生,沒必要。
不過,僅僅改個名,並不真搞,或許是值得慶幸的。真給每個人都派個家庭醫生,那得要多少醫生啊,那得財政花掉多少錢啊,那得有多少尋租浪費啊,何況,99%的人並不需要。
誰需要誰自己花錢請,高福利並不是好事,不是浪費嚴重就是水平低下,而且所有的錢,一分不少,回過頭來都要找納稅人報銷。
就讓我的家庭醫生,生活在新聞里吧。好意我心領了,謝謝您,我不需要,也請不起。
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