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夜遊京都

從京都回國過了半年,再過小半年又得回去。於是在這個令人莫名感到平衡的時間點上,我決定再寫一篇文章。


我有一個固執的觀念:要認識一座城市,就一定要在深夜無人時與它的街道獨處一次。

21年前在搖籃里見到凌晨的武漢,6年前為了烤腦花坐在深夜的重慶;4年前在廣州的暴雨里打濕了背包里的卡爾洛維特,3年前在北京破曉前的巷子里踱步。兩年前夜遊京都,一年前提溜著古琴徹夜徘徊在東京街頭。這其中的每一座城市,都因此和我交心。

東京的深夜,北京的凌晨,京都的傍晚

而要評一個最適合半夜出門溜達的,無疑是我的京都。

在京都的時候,喜歡在晚高峰之後出門。大概因為最早來京都時把主要景點都轉了一遍,後來住在這兒了便不想再去什麼景點——就連出門一公里不到的金閣寺,也覺得人太多了而沒去。取而代之的是戴著耳機騎上自行車,在街道上漫無目的的遊盪。我覺得京都是座好城市,所以值得多轉轉。

但僅僅是轉轉還有些不夠,人得有點野心。我決定,要包圍住整個京都。如果京都市太大,那麼就退而其次,把目光轉向平安京。

之前寫過的文章里提到過,四四方方的平安京內接在桂川與鴨川之間。東西4500米,南北5200餘米,展開一張棋盤鋪在群山之中的盆地上。即便繞這平安京一整周,算來距離也只有19公里稍過。

大致路線與實際路線

你要知道,當你在一個酒足飯飽的八點半想到這樣一件事時,是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你去立刻實現它的。手機手套衝鋒衣,推開大門翻身上馬,這是朕的天下。

由於剛好住在舊平安京的西北角*,事情便顯得格外簡單。因而在我騎上今出川路上時,腦海中甚至還沒有一副具體的圖像出來。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向東到鴨川,向南到東寺,僅此而已。

*準確說來是馬代小路和土御門大路的交叉點附近。其實這一位置仍在平安京內,所以出門向東的我從一開始就已於「繞平安京一周」這個目標無緣了。

今出川大路大道彎彎曲曲,但卻實實在在地把一條大路給包在了裡面。作為平安京最北邊的大路,曾有36米之寬的一條大路已經被歷史擠壓成了小麵包車司機們神經緊繃的羊腸小道。我自以為沒那個技術,趕北邊的今出川大路騎著,也算是「繞」城了。

從金閣寺一路往東經過幾個大的路口,就到了相對而坐的同志社大學和京都御苑。不經意間從御苑門口望見裡面的一片漆黑,而身體早已不知不覺中推著車往裡面去了。

天皇搬去東京後,京都御苑便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市民公園。一座隨時都能去散步的公園,當然也不會在半夜十點半拒絕一個推著自行車的外鄉人。

事實證明,沒有燈的夜晚真的很黑(不過肉眼還能看見路)

御苑北接今出川路,南至丸太町路,幾乎正好是舊時候的大內里向東平移了一段。夜晚的御苑沒有燈,沒有行人,沒有聲音,自行車的輪胎在石子路上壓出格外粗魯的聲音。平日白天去御苑時,從未覺得它道路寬廣,也沒怎麼注意過院子里的樹木。而一到夜晚,當濃霧一樣的黑夜沉澱下來時,樹木的高大與林子的深邃便被格外地襯了出來。得益於這些茂密的樹冠,本就因城市規劃而未建成高樓的市井燈火被嚴嚴實實地隔在了外頭。抬頭仰望,是一整片乾乾淨淨的星空。

這是一種獨特的感受。它不同於走在沒有燈火的市井,圍繞著你的是憑藉暗夜而備顯威嚴的喬木;但這又不同於你在傍晚走進幽暗的山林里去看衣笠山腰的神社,這兒是人造的風景,寬闊的路把樹影整整齊齊地排在你兩側,於是你覺得這絕不是一種你可以懼怕的自然,亦不是那些容你自由探索的未知。或許可以合適的稱之為一種「相對而視的平等感」。

從緊挨著御苑的寺町小路再往東一點,是最繁華的河原町路。在我的印象中,今出川與河源町交匯的這個鴨川三角洲幾乎完全是京大的地盤。橋下彈著吉他的是京大生,邊上咖啡店裡看書的是京大生,在出町柳等車的是京大生,在知恩寺和下鴨淘舊書的是京大生,有說有笑穿著入時的——則多半是同志社的學生。

想像中的與實際上的鴨川三角洲

避開車來車往的河原町,我決定過了鴨川,從東大路往下走。來京都不久前不久前去了一趟北京,因而難免忍不住比較一下這兩座城市。二者之間一個有趣的共同點是,當你向本地人問路時,得到的指路方向詞基本都是「絕對方向」——不是直走右轉,而是往南再往西。北京人偏愛東南西北,京都人雖然也用上下左右*,但那是天子從大內里俯瞰京都城的上下左右,嚴格的對應著北南東西。

*這裡的「上下」並不讀作「うえ/した」,而是和上京區下京區的讀法一樣,讀作「かみ/しも」。因此當京都人說「下(しも)へいく」的時候,指的便是由北向南的方向。

一路向南,路牌上的數字漸次增加。三條四條是繁華的商業街,五條往下鴨川便開始一轉流向,開始準備和平安京另一側的桂川匯合。七條是人來人往的京都站,而到了九條——沒錯,就是那個盛產蔥的九條——我們也就來到了京城的最南端。

九條大路與九條大蔥

一般來說,七條往南的京都,除卻伏見稻荷大社這樣的景點和緊鄰京都站的AEON百貨,便幾乎都是平平淡淡的平房住宅了——偶爾有幾家成人影院「點綴」其中。實際上,即便是在這兒還是平安京的時代,七條到九條之間的區域也是和源氏物語等古典名作中描述的貴族生活相絕緣的。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一樣,作為一座計劃都市的平安京給自己畫了一張過大的藍圖。到了實際建造城市居住其中的時候,人力物力的不足,以及山南水北也沒能鎮住的惡劣環境,最終將右京與下京變成了宏大計劃中的爛尾工程*。

*在發現右京下京的不宜居之後,京都的王公貴族們便開始在都城之外另尋寓所。這些洛外的居所有的成為一時的政治中心,有的則在周邊留下了無數的寺廟伽藍。如今的北白川地區,嵯峨地區以及北山地區東山地區,都是地處洛外的貴族們曾經落腳之處。

要不是在書上見過圖片,我幾乎要以為左邊的指示牌就是紀念碑了

前文提到,平安京在計劃中是座長方形的都城,自然也就計划了一層方正的城牆。然而事實上,下京區的衰落等諸多因素最終沒能在京都的南邊界立起一圈像樣的羅城,只建起一座孤零零的羅城門。在原本的計劃中,從山陰道來的使臣們剛好就從這座羅城門進京,映入他們眼帘的應該是80米寬數千米長,鋪滿了白色石子直指大內里的朱雀大路*,好不威嚴——至少計劃是如此的。事與願違,794年遷都僅僅過了20餘年,羅城門就在風雨中倒塌,重建之後仍是破敗依舊,終於在暴風雨中再次倒塌。重建的計劃一次次被提起——最近一次大概是上世紀的廣播中林屋辰三郎和梅棹忠夫激動不已的對談——又一次次被擱置,最終只剩下一座公園裡的遺址。

*朱雀大路也難免同樣的命運。計劃中80米寬的石子路迅速被市井商販們侵佔,在平安時代後期,甚至有人在路上種起菜來。如今的朱雀大路只留下一條彎折的千本通大道,令人唏噓。

夜遊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專心駐足在任何一個景點前而不受人打擾。在地圖上見過無數次的鴨川只有順著走一遍才能親身體會它的弧度;聽過多少次京都衰敗的故事,也不及順著九條大路從燈火輝煌的東寺走到毫不起眼的羅城門,又走到僅剩一個地圖上的遺跡的西寺時的低落。繞城一周,你就會感受到京都的地勢是如此切實地西北高東南低;見過五重塔熄燈的那一瞬間,才能用身體去感受一整座城市的入眠。

A→B: 從西北到東北/B→X: 從東北到東南/X→C: 從東南到西南/C→D: 回家 (X處的凸起是因為抬著自行車過了一個天橋)

慢慢騎了兩個小時,最終的距離是二十一公里,較平安京多一些,路線上也較平安京東北方向一些。京都本身偏離舊址的發展,將主要道路也帶向了新的區域,就像一顆珊瑚礁,緩慢的移動著——而我大概就是一條小丑魚,悄悄地住在礁石一角。


推薦閱讀:

這個春節,我在京都的民宿感受愜意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京都,大阪,包含出行前指南!一篇文章全搞定
京都紅葉特輯(二)嵐山楓葉紅瘋了

TAG:京都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