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白細胞低、血小板低、貧血、嘔吐、腹瀉的處理及飲食
化療和白細胞的恩怨情仇,會對腫瘤患者造成什麼傷害?白細胞低了,應該怎麼辦?
化療在人們心目中往往是「恐怖療法」的代名詞,但它究竟恐怖在哪裡,危險在哪裡大家其實並不清楚。沒有經歷過化療的人可能覺得掉頭髮、噁心嘔吐、指甲改變、身體各種疼痛不適等等很恐怖,而在醫生眼中,這些副作用其實只能算是戰場基礎設施的損毀,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比較慘,並不是影響戰爭順利推進核心關鍵要素。而白細胞這個小東西,看似不起眼,卻對保障我們化療期間生命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白細胞和化療之間的恩怨情仇!
為什麼受傷的會是白細胞?
因為化療葯的簡單邏輯就是去消滅高增殖特性的細胞,所以凡是增殖能力強的它都會殺。不僅僅是白細胞,我們會脫髮、指甲改變,軟組織粘膜受損,其實都是因為這些細胞同樣具有高增殖特性,因此它們都是被誤傷。
但皮膚、毛髮、粘膜等等的受損不會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問題,而白細胞就不同了,它是我們人體防禦「外敵」的入侵的重要保護屏障,是我們身體城池的守軍。
消滅癌細胞本來只是我們身體的一場「內戰」,但問題是城防一旦空虛,萬一此刻出現外敵入侵,那就真是「內憂外患」了,很多時候化療的痛苦往往是「外患」帶來的!而且,更麻煩的是,化療藥物不僅僅會殺滅白細胞,它還有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會影響我們骨髓生產白細胞的能力,醫學上叫它「骨髓抑制」。
一方面殺滅它的有生力量,同時又影響它的後續供給,所以我說,在化療期間,白細胞真是個冤大頭!
可是對於消滅癌細胞的戰爭,我們的目標一定是希望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因此「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宗旨在癌症治療上絕對不是個壞策略。所以對我們的城防守軍只能是說聲抱歉,捨命做陪了!
因此,你的化療醫生一定會告訴你化療期間血常規的化驗頻率要求,千萬不要偷懶,要知道這種定期監測是為了及時發現你血液中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醫療干預。驗血不是說查出有問題才有意義,指標如果正常血就被浪費了,那點血的損失和保證生命安全相比絕對是值得的!
化療期間驗血報告單上那些上串下跳的箭頭不用揪心,太正常不過了,這些藥物作用下暫時性的混亂,等戰爭結束了,身體會立即啟動災後重建,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就都會逐漸回歸正常。所以醫生會叮囑白細胞低了一定要來打升白針,同時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門要戴口罩,道理就在這裡。
這裡補充一個知識點,血常規報告要怎麼看?
我們的血細胞主要分為三大類,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具體又為中性粒細胞、嗜酸、嗜鹼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五種,而其中,中性粒細胞佔比最大,約達60-70%,因此化療期間看白細胞是否正常,重點關注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兩項指標是否達標既可。
升白針的功過是非
為什麼要用升白的道理就很清楚了,城防不能空虛,目前醫療方面的標準處理手段也比較明確,就是使用升白針。但現實是,關於升白針的各種傳言是是非非特別多,常常聽到有人說,千萬不要打升白針,升白針是種涸澤而漁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甚至有打多了會得白血病的說法,當然也有部分人確實會出現用過升白針後疼痛難忍的現象,因此拒絕升白針,主張用食療扛過去。
我不是一個唯升白針論者,我也看到過有些人一個療程十幾針甚至幾十針這麼打的,打得我也覺得膽戰心驚。但我更反對對升白針副作用的妖魔化,好像它是洪水猛獸,堅決不能碰。在這裡我不會評論每種方法的對錯,我只是給大家講講升白及升白針背後的道理、邏輯,給大家一些參考借鑒。
升白針是「提升」而不是「生產」白細胞
升白針是老百姓對這種針劑的俗稱,學名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由於化療藥物會抑制骨髓幹細胞中的血細胞前體的活性,也就是讓它們成熟速度減緩,而升白針的作用原理就是通過促進骨髓里的未成年的中性粒細胞儘快成熟、分化、增殖,並且進入到外周血液里,以提高白血球的數量。
其實人體自然狀態下也會產生這種集落刺激因子,用來催促白細胞慢慢成熟。這就好比守城的正規軍力一邊殺滅,一邊正常的補給速度還被破壞了,現在我們通過升白針趕緊把「預備役」派過來,所以西醫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明了,也相對直接有效。
但也正如我們中華老祖宗醫藥智慧所鄙視的——它治標不治本,怎麼看都只是一個應急的手段。是啊,調預備役,要是預備役也打完了怎麼辦?化療又不是一兩天功夫的事情,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的化療過程,靠這種臨時策略能靠譜嗎?而且長期的刺激骨髓會有啥副作用嗎?而且確實會有一小部分人出現升白針非常不耐受,打針後出現骨骼、關節的酸痛,並伴隨發燒等副作用。
可為什麼西醫的正規治療為何還會如此依賴這個有著明顯缺陷的產品呢?答案是——因為白細胞本身就很短命!要知道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白細胞平均7-14天就是一代,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化療,1-2周它也會自然凋亡,新的一代又會生產出來,因此從我們的生命長河來看,它正如那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對抗癌細胞的鬥爭中賠上一些白細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陪得起的,不會對身體構成實質性危害。
升白要素——營養攝入必不可少
但現實中仍然有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白細胞的後續補給,升白針並沒有從源頭上解決我們白細胞不夠用的問題。那白細胞究竟從哪裡來,答案是——食物!白細胞是通過飲食,通過營養物質,尤其蛋白質的攝入,在骨髓中生成的。
無論是升白針亦或是中藥,它們的作用都是幫助我們修理造血設備,但設備修得再好,沒有原材料仍然不可能有產品出來。所以,化療期間單純的素食是絕對不推薦的。關於化療期間要怎麼吃,我這裡只說原則,因為升白的食物太多,無法窮盡,而很多所謂的秘方,我自己觀察下來,其實效果都因人而異,總有人說有效,但也有人覺得無效。
因此在「吃」問題上面原則我認為是「怎麼吃」比「吃什麼」更重要,不要妄圖尋找某種神奇食物,因為單一食物的營養一定是局限的,只有食物品種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攝入的均衡全面,只盯著某樣或某幾樣食物吃,帶來的結果一定是營養不良。
具體來說,以我的親身體驗,我對化療期間的飲食有幾條小建議,這其實也是套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成文武教授的經驗總結:
首先是要吃得下!
味口真的很重要,很多家屬出於關心,會特地給我們精心烹制一些所謂的升白食物,例如黃鱔、泥鰍、海參等等,但往往是吃得痛不欲生!這些在常人看來的美味,在特地的功效目的之下往往烹飪得噁心無比,敗壞我們本就不佳的胃口和心情!化療期間飲食宜清淡,但清淡不意味著是清湯寡水,易消化不是說要打成糊糊。
化療前幾天反應期,如果沒有胃口,胃腸道不太舒服,食物可以軟爛、湯羹為主,但味道仍然可以做得鮮美點。反應期過了,其實正常飲食都是沒問題的。而且有些化療藥物會影響味覺,到後來會食不知味,所以想吃點開胃的,即便略微有點小放肆,其實也無妨,反而對改善心情很有幫助。
其次是要吃得好!
這裡的「好」是指營養結構搭配合理,品種豐富。按照營養金字塔,蛋白質、水果蔬菜、碳水化合物從上到下,比例合理,凡是菜場能買到的,應季的、新鮮的食材都是可以的。化療期間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佔比,攝入蛋白質的總量更關鍵,品種每天更換,上頓是是排骨,下頓換鴨子、魚、牛肉等等。
而一些所謂的「湯」,其實從現代營養分析研究來看,蛋白質其實是不太溶於水的,反而是脂肪比較容易被分解出來,所以,湯可以喝,但從生產白細胞的原料來看,熬湯的肉更有意義。每天保證6-8種不同蔬菜瓜果的攝入,食物種類越雜,營養越全面。
最後是吃得舒服!
這裡的舒服不僅僅是指嘴裡舒服,更是指身體吃了舒不舒服,胃裡舒不舒服。這裡重點提醒一個誤區,就是關於雜糧,非常不建議化療期間吃雜糧,因為雜糧其實是非常難以消化,非常傷胃的,化療期間本來胃腸道就比較弱,這個時候進食雜糧往往適得其反。而雜糧糊糊就更不推薦了,食物打成糊糊後,會破壞身體原有的消化吸收節奏,造成糖分的過快吸收,長此以往容易引發高血糖。
當然,加強營養千萬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吃好不意味著胡吃海喝,包括水果,也是需要節制的,過量水果的攝入會導致糖分的過量,化療期間的過度肥胖同樣是需要避免的,如果體重增加超過十斤最好是節制一下,體重過度增加和肥胖對乳腺癌預後是不好的。
所以化療過程中「小白保衛戰」的邏輯應該就非常清晰了——飲食是基礎,打針也很重要,該吃吃,該打打,兩者都不可偏廢。吃不跟上,往往針打了也白打,打了指標也不容易上去,即便上去也容易馬上又跌下來。
當然,對「吃」所報的期望也不要太大,不要指望完全靠吃不要打針,雖然確實有人可以做到,但是千萬不能把這作為目標。不是說指標吃起不來,理論上是一定吃得起來的,因為前面說過,白細胞7-14天就能生成一代,所以理論上進入第三周,即便不打針,白細胞也會有一個自動恢復的過程,但我們是怕的是降得太低,升得又太慢,導致後防空虛!雖然正規軍肯定比預備役來得好,但讓城防空著等救援太危險了!
在3周為一個療程的化療模式中,白細胞通常會呈U字形走勢,而升白針的作用則是幫我們的身體順利度過U字型底部這個時間段,幫我們把這個底給抬起來。通常來說這個底部是在第二周,當然有些藥物會提前,有些會延後,有些藥物殺白會更凶,有的則相對溫和。所以在醫生會要求你密切監控驗血的時間區間一定不要偷懶。
當心「小白保衛戰的」兩大殺手——嘔吐&腹瀉
邏輯我們清楚了,化療期間兩種情況我們需要儘可能做好預防和控制,嘔吐和拉肚子是兩個防控重點。兩種情況只要有其一,過不了兩天去驗白細胞,指標基本都可用慘淡來形容!
嘔吐其實是化療最令人畏懼痛苦之一,你可能會聽到很多人嘔吐得痛不欲生的經歷,網上也有很多專題文章講如何幫助降低嘔吐反應。這裡我特別想說明的一點是,其實並不是所有化療葯都會讓你嘔吐。
近些年針對化療藥物的止吐劑有了非常長足的進步,比如NK-1受體拮抗劑(意美,又名阿瑞匹坦)、5-HT3受體拮抗劑(各種「司瓊」類)、皮質激素類(如:地塞米松)等,在它們的聯合作用下,對大多數人都能起到比較好的止吐效果,當然這些都是醫生開具的,但不同醫院具體用藥可能不同,因此效果可能會有差異。
當然,即便使用了頂配的止吐葯也未見得能達到一點噁心感都沒有的程度,但通常都可以承受,而即便你仍然會吐,不如就權當是又經歷一次懷孕的過程,無非是吃了吐、吐了吃,吐完也就舒爽了。
因此,一定不要太過緊張,給自己太多恐怖、難受的心理預期,害怕嘔吐只會讓你吐的更凶。把自己的心情放鬆,聽著舒緩的音樂,看著喜歡的節目,比如喜劇相聲、美劇、韓劇、真人秀啥的,含著有清新香氣、比如薄荷、檸檬、橘子口味的潤喉糖。如果喜歡吃薑,在有噁心感時吃幾片泡的嫩薑片,開胃又止吐,化療的過程其實也可以有些小愜意不是!(建議配合奶奶一類蛋白飲,保護胃黏膜減少刺激)
當然化療性嘔吐通常在化療結束後3-5天會逐漸緩解消失,如果超過一周還在持續嘔吐,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去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腹瀉是化療中另外一類比較常見的現象,人們常常以為腹瀉可能是著涼或吃壞肚子,往往開始階段並未引起重視,或者按常規腹瀉處理,但常規黃連素、慶大黴素一類藥物使用後收效不大。
因為化療性腹瀉是因為化療藥物導致腸道神經麻痹後形成的腹瀉,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細菌感染,因此在藥物使用上完全不同。如果出現無痛性或輕度腹痛性腹瀉,有噴射狀水樣便的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如果一天有超過5次以上一定要及時就醫,通常這時需要使用易蒙停一類腸蠕動抑製劑,並結合實際腹瀉情況看是否需要配合其他藥物或處理手段。
後面帶一個小尾巴,雖然本文主體講的是白細胞的問題,但對小部分人來說,化療藥物的骨髓抑制可能同時影響到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所以這邊就稍帶介紹一下。
化療性貧血——補血究竟是補啥?
看到這裡是不是突然發現了一對的名詞——「貧血」vs「補血」。前面我們說了半天「小白保衛戰」,難道不是在說補血嗎?呵呵,我只能說此「補血」非彼「補血」。因為從西醫角度看,紅細胞、白細胞雖然同為血細胞,但原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東西。而醫學上的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容量減少,也就是血紅蛋白低下。
因此有人認為化療期間白細胞太低,所以要吃阿膠、豬肝啥的補血,且不說醫生是不是支持腫瘤患者吃阿膠,亦或現在的阿膠質量是否過關,首先從「補」的方向上看就有點南轅北轍了。
和白細胞的大量受損相比,乳腺癌化療藥物對紅細胞形成的骨髓抑制要輕得多,統計數據來看,大概只有可能兩成不到的人會出現血紅蛋白過低的現象。和白細胞低下帶來的副作用不同,由於血液中紅細胞為全身各種組織器官提供氧氣,當紅細胞太少時,就不能向組織提供足夠的氧氣,這時心臟工作就需要更加努力,會感到心臟跳動或博動很快,或者出現氣短、虛弱、眩暈、眼花和明顯的乏力等現象。
因此如果出現血紅蛋白過低的情況,可以是適當補充造血原料如維生素k和鐵劑,如果情況嚴重,持續不改善,則需要告知醫生進行醫療干預,可以考慮促紅細胞生成素類藥物或輸血。
第三位躺槍者——血小板
我們的造血幹細胞生產的第三種重要物質是——血小板。因此化療形成的骨髓抑制還有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雖然發生概率同樣比較小,但血小板過低同樣是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干預治療的。如果只是輕微偏低,這裡推薦一個食療方子——花生紅衣,也就是花生皮,越紅越好,有些中藥房有賣,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水喝。對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有非常好的療效。所以我們常說花生紅衣補血,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補的是血液成份里的血小板。
推薦閱讀:
※細胞凋亡在植物細胞或微生物中會不會發生?
※明知最依賴的媽媽會因癌症離去,痛苦,困惑,我該怎麼辦?
※最新發布,中國人這5個器官最容易患癌!
※2017防癌險測評,哪款好?應該如何挑選?(太平全無憂、平安愛無憂、太平洋愛無憂等)
※市場上為什麼沒有pd-1單抗的仿製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