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東坡:誰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老子一直在危房裡辦公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名滿天下的蘇軾蒞臨杭州,任通判,這是個行政副職,卻有監督長官的職能,相當於中央特派員,權力和面子都不小。然而我估計蘇通判的心情不會太過愉悅,因為他上班所在的府衙「例皆傾斜,日有覆壓之懼」。莫非是杭州的建築條件不好嗎?非也。

這裡曾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都城,經濟一度繁榮,王明清在《玉照新志》里說:「杭州在唐,繁雄不及姑蘇、會稽二郡,因錢氏建國始盛。」所以說蓋房子的錢應該不缺,甚至「官屋皆珍材巨木,號稱雄麗」。可是進入宋朝以後,百餘年間官府既無力修換,又不忍拆為小屋,風雨腐壞,日就頹毀,終於成了危房。

難道就不能跟上級部門申請點費用嗎?可以,只是火候未到,或者說在宋朝伸手找皇上要錢,那底線是極高極高的。

想當初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王宮失火,宋太宗覺得可以趁機擴建一下,像這樣小里小氣的騰挪不開,當然容易出問題。於是找來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搞了個項目策劃案出來,PPT在皇上眼前一過,有規劃、有圖紙、有預算,只是需要拆遷一些民居。太宗說你們去徵求一下百姓意見吧,劉延翰說已經問過了,多數人不樂意,他們問皇上家搞擴建憑什麼拆我們家房子?

宋太宗一琢磨是這個道理,此事居然就作罷了。所以北宋皇家住的宮城是歷代統一王朝中規模最小的,據說站在當時開封的五星級酒店「豐樂樓」上,就能俯視整個宮禁。

太尷尬了。

有這麼個極端案例擺在那,剛剛到任的蘇軾自然不敢提翻修府衙之事,就這麼著一直幹了三年,直到調任他方。

不過老蘇和杭州還是有緣的,十八年後,宋哲宗年間,他又以杭州一把手的身份回來了(知州)。站在當年奮鬥過的地方,蘇軾不禁感慨:「怎麼還是這個德性!」

他問同僚下雨天可怎麼辦公,同僚回答:「記住一點,下雨天千萬別在大堂呆著。」

這一年的六月,終於出事了,房倒屋塌,傷了兩名書吏,八月更慘,鼓角樓壓死一家四口,其中包括一名孕婦。

這下終於可以上奏朝廷請款翻修了吧,元祐四年九月,蘇軾寫了個《乞賜度牒修廟宇狀》,曰:「到任之日,見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橫斜撐住,每過其下,栗然寒心,未嘗敢安步徐行。」他也知道要錢不易,於是替領導想好了辦法,不要現錢,只求朝廷撥給杭州二百道度牒。

度牒就是出家當和尚尼姑的證件,只有拿到度牒才算是國家承認的合法僧人,可以享受一大堆免稅免役的福利,所以這玩意很值錢。蘇軾的計劃是找朝廷要二百個名額,賣錢蓋房。他還真算了一下,杭州府衙需要大修的地方至少有二十七處,所需費用為四萬貫,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1000萬,剛好是二百個度牒的價錢。

為了讓這事順利辦成,蘇軾還豁出老臉向皇太后求情,不得不說,在他生活的年代裡,歷朝皇后都很向著他,在他受審的時候,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在他得勢的時候,是英宗的皇后背後力挺,幾年前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保他,一代風流人物可能就客死蠻荒了。

看看,有幾個鐵杆兒女粉絲,是多麼的重要。

他在給太后的信中表示,如果朝廷發現整修計劃中有任何不妥,他願意負欺君之罪。

實在是太誠懇了,加上文章寫得也漂亮,最終朝廷決定:不批。

結果,第二年發生了更為嚴重的事:水災和饑荒。蘇軾再次上表,要那二百道度牒,他的計劃是用賣度牒的錢買米,再把米便宜的賣出去,這樣既賑了災,又得了錢,差不多最後會有一萬五千貫,雖然離預計的四萬貫相差甚遠,把緊要處修一修還是夠用的。

這道奏摺一上去,果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視,畢竟事關民生,要度牒是吧?給,但是只給了三十個。

當時蘇軾的心情,我們後人恐怕無法體會了,關於他的破爛衙門也再無記述,我們能知道的只是第二年,蘇軾主持修建的一項公共工程,一直傳到了今天,它的名字叫「蘇堤」。


推薦閱讀:

吃貨中的心機boy,老饕們的鼻祖——蘇東坡來給你講個段子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解析
蘇軾的這首詞,寫出了最曠達的人生態度,讀完心胸舒闊
世上最快活的動詞,那就是睡

TAG: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