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雄獅一定要殺死獅群中非親生的幼崽?

蒙古暴君現如今有1600萬個後代,北京人力車夫一個媳婦兒都娶不上。

人類歷史上,成吉思汗不多,但是駱駝祥子卻比比皆是。

成吉思汗

駱駝祥子

動物界里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一群海象中,只有那麼一兩隻雄性可以擁有40~50隻性伴侶,而絕大多數雄性的性伴侶數量都在幾隻左右,甚至為零。在娶媳婦這個問題上,人類社會的不平等當然由多種因素造成,但是在動物界基本只有一個原因:性選擇。

上回說了,雄性的精子數量無限,所以雄性的後代數量直接和他性伴侶的數量相關。 而雌性的卵子數量有限,不管有多少性伴侶,她的後代數量基本上就是那麼多了。

生物學上的事情和物理學不一樣,愛因斯坦足不出戶也能預測日食事故觀測太陽光彎曲的結果,但是在生物學裡,道理是這樣講了,事實是不是這樣,一定要去驗證一下,因為生物現象實在是太複雜了。

這兒舉一個在皺皮蠑螈身上的驗證。

2002年研究人員收集了很多蠑螈蛋,在實驗里孵化出來,然後觀察它們的性行為。

雄蠑螈,70%都沒有找到媳婦;18%只找到一個;10%交配過兩次;只有2%交配過三次。可想而知,只有寥寥幾隻雄蠑螈的後代數量超過了200個,後代數量超過300個的雄性只有3%,而那70%沒找到媳婦兒的都斷子絕孫了。

雌性呢?所有的雌性都至少交配過一次。6%交配過4次或5次,40%交配過兩次,交配過一次或3次的各佔25%左右。後代數量呢?只有3%的後代數量在50隻左右,其他的都在100隻以上。

後代數量和交配次數的關係也像我們剛才說的那樣:對於雄性,交配次數越多,後代越多;對於雌性,二者幾乎沒有關係。

這些沒娶到媳婦的70%不是倒霉,有三次交配機會的2%也不是靠運氣。能不能娶到媳婦兒是靠自身的性質。成吉思汗的天下是怎麼來的?打出來的。所以,在動物界,除了鮮艷的羽毛長尾巴悠揚的叫聲,雄性也需要主動競爭。

雄性的競爭有三種形式,我估計你只聽說過第一種。我這就簡要地說一說。

第一種很簡單,就是打。

海蜥蜴就是這個情況。雄性蜥蜴爭奪在岩石上曬太陽的地盤,對峙、追逐、頂頭、撕咬,都是全掛子的武藝,體格越大越佔便宜。 科研人員觀察過的28隻雄蜥蜴中,8隻從來沒有機會交配,而最大的那隻雄性卻交配了45次。這隻雄性在岩石上佔有的地盤也是最大的。這是蜥蜴界的成吉思汗了。

當然,真正的打,倒也比較少見。

當年平西王世子吳應熊的府中有一干金頂門的高手。「金頂門的弟子,凡是功夫練到高深之時,頭頂是一根頭髮也沒有的。」 都統爵爺韋小寶英明地指出:「我想金頂門的師傅們大家一定很和氣,既少和人家動手,自伙里更加不會打架。大家要是氣了,瞪一瞪眼睛,各人將帽兒摘了下來,你數我頭髮,我數數你頭髮,誰的頭髮少,誰的本事強,頭髮多的人只好認輸。」

很多雄性動物的競爭也是這個路數。真正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很少。比比誰的角長,誰的體格大。你的長,你的大,那我不跟你比了。

雄性競爭的第二種形式就有些古怪:精子競爭。

很多昆蟲都有這種精子競爭。

和人不同,很多雌性昆蟲可以儲存精子。有些螞蟻的蟻后一生只交配一次,此後一二十年間的幾十上百萬的卵都靠這一次交配來受精。所以在很多雌性昆蟲體內可能儲存著來自不同雄性的精子。所以雄性會千方百計地減少別人的精子,增加自己的精子。

雄性豆娘(就是一種長得很像蜻蜓的昆蟲)在交配之前,要先用一個勺狀的小鉤子把雌性體內以前留下來的精液勾出去。

有些蜂類,蠍子蜘蛛,甚至哺乳動物,比如有些靈長類,袋鼠,鼠類,等等,在交配後會分泌一些物質在雌性的生殖道,這些物質隨後會固化,形成一個塞子。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後面來的雄性無法輸入精子。

這種精子競爭的形式五花八門,有些物種會分泌毒素將前人的精子殺死,有些會在交配時噴一些物質在雌性身上,使其吸引力下降,別的雄性不來和她交配。

比較常見的精子競爭還體現在輸送精子的數量上。你輸送的比人家多,你就有可能有更多的後代。

有人研究過一種果蠅。如果旁邊沒有別的雄果蠅,那麼正在交配的雄果蠅平均每次輸入1300多個精子。如果旁邊有別的雄果蠅「蠅視眈眈」,輸入的精子數量一下子會上升到3500多個。

很多哺乳動物的精子數量體現在睾丸的尺寸上。睾丸越大,能夠輸送的精子越多。所以,人們就想了,很多哺乳動物是過群居生活的,大家生活在一起。集體人數越多,那雄性之間的競爭也就越激烈。這個「選擇壓力」就會使雄性進化出更大的睾丸來。那麼可以預測,集體越大,雄性睾丸的平均尺寸也應該越大。

圖沒放倒,它就是倒著的

圖沒放倒,它就是倒著的

為了證實這個預測,「錢多燒」的生態學家研究了17種果蝠和飛狐(不是胡一刀的兒子胡斐啊,果蝠飛狐都是蝙蝠啦)。這17種蝙蝠生活的集體大小不同,從幾隻,幾百隻,幾千隻,到幾萬隻不等。對每一種蝙蝠來說,集體的大小自古以來基本變化都不大,也就是說那種雄性競爭的壓力自古以來都是那樣。然後,研究人員測量了雄性的睾丸的平均大小(當然是相對於整個體重來說的),發現確實是那樣,生活在大集體內的雄性,相對來說擁有更大的睾丸。

精子競爭是雄性競爭的第二種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平和,至少沒搞出人命來。

雄性競爭的第三種形式就很殘酷了:殺嬰。

很多猴類、獅子、大猩猩的成年雄性都有殺嬰行為。甚至連斑馬這種看似木訥老實的動物都有,前些日子看一個BBC的紀錄片,雄斑馬對著一隻剛出生的小斑馬又撕又咬,拋起摔下,直到小斑馬咽氣。雌斑馬在旁邊不住地哀鳴,卻沒有什麼阻攔動作。我兒子看得淚眼汪汪。

雄斑馬殺了嬰,踱到一邊去了。雌斑馬圍繞著屍體轉了幾圈,聽得雄馬的催促召喚,居然也就撇下屍體,跟隨雄馬去了。

這個「跟隨雄馬去了」是殺嬰行為的關鍵之處,如果雌斑馬不隨其而去,雄馬也就沒有必要殺嬰了。什麼意思呢?聽我道來。

裘千仞殺了瑛姑的嬰兒,瑛姑記恨了半個世紀,心心念念想著報仇。連她夫君,當年見死不救的段皇爺,她都要報復,更不要說「跟隨夫君去了」。(給沒看過小說的解釋一下,瑛姑的兒子不是段皇爺的,而是周伯通的。)

裘千仞殺嬰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猴子,獅子,大猩猩殺嬰是為了什麼?它們殺嬰是有選擇的,殺的都是別的雄性嬰兒(這個肯定),而且殺的一般都是哺乳期間的嬰兒。

目的是什麼呢?其險惡用心之一是為了降低別的雄性的後代數量(我不厭其煩強調的「適應度」),這個不用說了。而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更險惡:雌性在哺乳期間通常是不會再懷孕的。如果殺死了嬰兒,使雌性停止哺乳,那麼雌性就可節約能量,重新開始排卵,而殺人兇手就可以使之受孕,懷上兇手自己的孩子。

除了殺嬰,還有強迫流產的。目的是一樣的,比如在野馬群里,新加入的雄馬會來來回回騷擾懷孕的雌馬使之流產,然後使之受孕。

那麼雌性的對應措施是什麼呢?在動物界,很少有像瑛姑那樣主動反擊的,報仇雪恨就更聞所未聞了。雌斑馬只是哀鳴,而母猴子會帶著孩子逃跑。不過這也是她能夠採取的最主動的措施了。另外還有兩個很被動的措施。

一個是在「嬰兒被殺死」和「被迫流產」之間挑一個損失更小的選項。對大多數雌性來說,與其花那麼多能量和時間把孩子生下來再被殺死,還不如在懷孕期間就流產,然後重新懷上兇手的孩子(但是年老的雌性則會冒險把孩子生下來,而不是選擇流產,因為她們再懷孕的機會較小)。

另一個是在懷孕期間通過假排卵來欺騙雄性。很多猴類狒狒什麼的都會搞這種把戲。如果雄性看見雌性還在排卵,就沒有必要殺死嬰兒了。

對小獅子來說,「繼父」意味著死神

那麼雌性為什麼不像瑛姑那樣心心念念要伺機雪恨呢?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自然選擇只關心後代數量,不關心的你的「感情」。殺人兇手一般都是成吉思汗,孔武有力的黑老大,霸佔多個雌性。如果有一個(或一套)基因使雌性懷恨在心,不「隨之而去」,那她很可能從此以後找不到性伴侶(因為黑老大可能把新的性伴侶趕走)。即使找到了,以後的嬰兒也可能再次被殺死。如果沒有後代那這種基因就無法流傳。另外,黑老大一般也是體質比較好的父親,也是雌性挑選的對象。

還有句話得再重複一遍,我總認為,人類有人類特有的道德和行為標準。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在於很多人類的道德不能用自然選擇理論來解釋。很多人認為達爾文的理論模糊了人類與動物的界限,勾畫了一幅從動物到人連續進化的圖景。依我之見,自然選擇理論恰恰突出了人的特異性,恰恰提供了一個把人性和獸性區分開來的標準。我前面說了,能用金錢利益和能量來衡量的東西,基本上都可以用進化論(自然選擇加上其他進化動力)來解釋。動物世界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用能量來衡量,而瑛姑的行為就不能用金錢利益來解釋。

好了,上面羅列了一大堆雄性競爭的事實,所謂的知識點。我早就說了,我是「坐而論道」,而不是講知識點的。知識點,只要會谷歌,會百度的,都可以找得到。這次例外說了這麼多知識點,下面講個燒腦的。

大家一向認為生兒子生女兒基本上是隨機決定,因為哪個精子遇到哪個卵子是個隨機的過程。然而,1970年代兩個哈佛的進化生態學家提出一個假說:基於我們這兩回講過的性選擇的基本道理,他們認為,處於不同情況下的雌性在生兒子還是生女兒這個問題上會有不同的傾向。社會地位高的雌性,身體狀態好的雌性,食物來源充分的雌性,傾向於生( ),而社會地位低的,身體健康差的,處於饑荒狀態下的雌性傾向於生( )。

聰明的你,不妨放下手機,閉上眼睛,做做這個填空題。

答對了。第一種雌性傾向於生兒子,而第二種傾向於生女兒。

為什麼呢?

生了兒子,有多少個兒子能成為成吉思汗?成為成吉思汗的幾率是多少?像我們剛才講的,大部分兒子都會成為駱駝祥子。 如果成了駱駝祥子,那你就沒有孫子。作為一個處於劣勢的雌性(地位,健康,食物),她的兒子成為成吉思汗的可能性更小,成為駱駝祥子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她的兒子很可能會繼承她的地位、健康和食物來源。

生了女兒,那就不同了。如我們剛才所講,女性的生育至少在數量上是保證了的。那麼上面的皺皮蠑螈,所有的雌性都有交配機會,所有的雌性都有後代,大部分的後代數量都超過100個(而70%的雄性沒有交配機會,也沒有後代。)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地位健康怎麼樣,你的女兒總會有機會生育外孫,所以處在劣勢的雌性就更傾向於生女兒。

這個理論提出之後,很多人將信將疑,因為人們找不出一個生理機制能夠做到這一點。精子卵子的碰撞按理來說完全是偶然的,雌性有什麼本事可以選擇生男生女?

1984年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家第一次在野鹿身上證實了這個假說,處於優勢的雌鹿生兒子的百分比要比處於劣勢的高出許多。

是這個野鹿的研究只研究了兩代,沒有包括第三代的數量。

2013年,斯坦福大學和聖地亞哥動物園合作,分析了90多年積累下來的,包括2000多隻屬於200多個物種的哺乳動物的數據。他們比較了兩種雌性。一種是生兒子比生女兒多的,一種是生兒生女一樣多的。第一種雌性的兒子生育孩子的數量(孫子的數量),居然比第二種雌性的兒子的後代數量,多出將近三倍。

這是個什麼意思呢?這意思就是,第一種雌性的兒子,相對的來說,都是成吉思汗,所以她們的孫子也多。第二種雌性的兒子很多都成了駱駝祥子。

文章沒有提第一種雌性是不是都是屬於處於優勢的,但是文章作者認為這項研究(至少側面)證實了當年的那個假說,雌性確實可以選擇後代的性別,以保證第三代的數量。

文章作者在媒體採訪時說,人類社會也有類似情況。在一夫多妻的社會裡,地位高的「頭妻」生兒子的比例大,而地位低下的「妾」兒子的比例小。作者還舉了個2013年的研究結果:400位美國的億萬富翁的兒子都比女兒多。這個真是有點兒匪夷所思。

當然,作者也承認,雌性是如何挑選精子來選擇後代性別的,這個現象的生理機制還沒有找到,還有待研究。

剛才為了寫這一段,到中文網上看了一下,發現介紹這種現象的幾篇文章的作者都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東西在進化上的原因。給出的解釋不是匆匆略過,就是令人啼笑皆非毫無根據的臆測(比如有的文章說,生男孩消耗的能量要多,還有的文章說男孩跑來跑去不交配,所以後代少)。

這個現象歸根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吉思汗和駱駝祥子:生男孩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生得好,成吉思汗;生得不好,駱駝祥子。那麼誰更有把握生個成吉思汗?處於優勢的雌性!

我在上回的末尾講了,在選擇性伴侶的方式上,雄性和雌性進化出了很不一樣的形式。雄性的精力主要放在與其他雄性的爭鬥上,而雌性主要是要考慮如何才能找到如意郎君。那麼這回講的是雄性的鬥爭,所以下回就聊聊雌性的策略。

【註: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生存的自然法則
瘋狂人類進化史| 大結局 我們都是早產兒
為什麼有的物種雌雄比例嚴重偏離1:1?

TAG:進化論 | 生物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