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些知識,你才能讀懂孩子的畫
微信公眾號《一起藝術》
對孩子的畫不要隨便指指點點
有一次,一個兒童美術機構組織孩子畫爸爸媽媽肖像的體驗活動,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用畫筆和顏料在畫布上投入地塗畫他們心中爸爸媽媽的形象,孩子的爸爸媽媽在旁邊做模特。孩子畫的簡單幼稚,但都十分生動有趣。
其中一個五歲多小男孩畫的爸爸特有意思:凌亂的的頭髮一根根地豎起來,眉毛一高一低彎彎曲曲,眼睛一大一小,小小的眼球大大的眼白,紅紅的鼻頭,歪到耳邊的大嘴,大大的頭,細細的脖子。孩子畫得很用心,很投入,儘管,他塗得顏色有點混亂,線條也歪歪扭扭,但在我看來,是一副很有意思的孩子的肖像畫。
這時,他爸爸來到他畫前,一邊和他說著什麼,一邊也拿起筆在孩子的畫上改了起來。看完他給孩子改完的畫,我哭笑不得:爸爸把孩子原來畫得凌亂稀疏的頭髮,用黑色塗得工工整整,,兩個原本可愛調皮的眼睛也改成了圓圓黑眼珠的濃眉大眼,,歪到耳邊的大嘴也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臉的顏色也從孩子畫的青綠色調改成了粉撲撲的肉色,本來生動有趣,充滿童趣,極富感染力的孩子的作品,讓那位爸爸改成了標準簡筆畫那樣的動漫頭像。
這個事例其實反映出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包括不少從事兒童美術教學的老師,在他們認識里,大人肯定比孩子懂得多,大人肯定比孩子畫得好,孩子畫畫那點東西還不簡單?大人隨隨便便都可以指導孩子。
孩子的畫是很高級的藝術
其實,孩子的畫不簡單!孩子的畫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高級的藝術,有完全不同的一套系統與邏輯,我們只有正真了解和學習了這些,才能正真讀懂孩子的畫,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繪畫可以分成兩大類型:具象的(寫實)的和抽象(非寫實)的,孩子的畫就屬於後一種類型。我們對孩子繪畫的評價體系應該建立在這種體系之上。
我們成人一般更容易接受具象寫實的繪畫,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具體的世界裡,對於繪畫中逼真形象的訴求是一種天生的反映,畫得越像、越逼真,就認為畫得好,技藝高超。這其實是一種技術崇拜的心理。另一方面,我們大多數成人的藝術審美教育缺失嚴重,對美術史、對美術的風格、流派、藝術形式缺少基本的認識,對美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是否畫得像,畫得好看這個層面。所以,那些畫得像照片的畫作更容易得到普通大眾的認可。反之,就會覺得畫得不好,不被認可接受。
這樣非常寫實的唯美風格的畫更容易被一般大眾接受
要懂點現代大師的繪畫
儘管大多數人也知道畢加索、梵高、甚至馬蒂斯、夏加爾等大師,知道他們的作品賣得很貴,但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或者有意願去解讀欣賞他們的作品。
要想讀懂非寫實體系大師的作品,我們就需要簡單了解一下這些方面的知識:
寫實具象體系和非寫實抽象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它們所追求和表達的方向、語境區別都非常大,要讀懂欣賞非寫實體系現代派大師的作品,就一定要站在這個特定的體系語境之下,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和欣賞。
莫迪里阿尼
馬蒂斯
我們大部分人之所以看不懂,或者接受不了這些作品,就是因為我們是站在寫實體系的語境下,用客觀寫實的體系標準來衡量品評非寫實體系的作品,必然會錯位,這就像我們坐在話劇的舞台前非要看到電影的效果一樣。
那麼,這兩大體系的特點和區別在什麼地方呢?
簡單來說,寫實體系的繪畫,以客觀再現為主要目的,追求形象內容的形似、逼真,表達的內容佔主導地位,畫面的形式不是關注的重點,客觀的因素更多,立體感強。如下面這幅靜物油畫
而非寫實體系繪畫,(主要指現代主義繪畫)以畫面形式語言的追求為主要目的,他們更關注畫面中本體語言(點線面,黑白灰,色彩的搭配,畫面的肌理,筆墨的技法等)的研究,畫的內容居於較次要地位,而主觀的形式佔有絕對地位,平面感更強,更追求畫面的形式感
勃拉克
畢加索
孩子的繪畫,本質上更接近於後者,也就是非寫實繪畫體系的所呈現的面貌。
這是因為,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客觀寫實體系中形象、透視、光影、空間等因素不可能有較好的理解與表達,他們的真實世界裡更多呈現的是他們的想像,他們對形象的特有認知、他們對看到事物的主觀概括。他們的畫面是平面的,他們的色彩是主觀的,強烈的,他們的形象是誇張的不受局限的,他們的空間和時間是多維的,他們的用筆是自由的。
這些孩子繪畫的本質特點恰恰在很多方面暗合了現代繪畫所追求的理念,所以我們常常能感覺到有些現代繪畫大師的作品很像孩子的繪畫。而確實是有不少大師從孩子的繪畫中學習汲取靈感。當然了,現代大師的畫不等同於孩子的畫,他們是在經過完整的藝術歷程後上升到或者說回歸到一種接近兒童繪畫的表象,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是有意識有控制的追求,而孩子的繪畫更多是一種原始的本能。
大師的畫與孩子畫的比較,你能分清楚那幾幅是大師畫的哪些又是孩子畫的嗎?
教孩子畫畫應注意哪些點?
我們不是說,所有孩子的畫都像大師,要出現正真像大師的孩子的畫作還是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的。
那麼,如何能讓孩子的畫真的像大師的呢?我覺得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平面感 平面感是孩子的特有專利,而且平面感本身也是很高級的形式,千萬不要強求孩子去畫空間和透視,更不要要求他們畫光影
二、節奏感 強調構圖,重視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節奏,注意畫面中的疏密布 局。 節奏就如音樂的旋律一樣,節奏好了,韻律就出來了。
三 、色塊布局 注意幾個大色塊的歸納與運用,要有主色調,運用好協調色與對比色,色彩要概括主動,色塊要有主次
四 、豐富感 畫面的語言手法要豐富,材料的運用起到很重要作用,材料語言的運用會使畫面不簡單,更耐看。
五、稚拙感 孩子的畫,一定要有他們的屬性,天真,有趣,生動,熱烈,這是他們的本性,也是他們繪畫的可貴之處,一定要發揚保護這種特質,不要太追求技巧的熟練和畫面的工整,留給他們足夠自由的空間
以上幾點經過指導孩子是能做得到的,至於比例結構,光影、透視、空間等因素不是孩子能夠理解和控制的,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吧,只要把握好以上幾點,孩子肯定能畫出精彩的作品
童畫之美
優秀的兒童畫作品是充滿美感的,真的可以和大師作品媲美,只是,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自我認知的變化,以及社會教育的影響,他們可能再也畫不出那樣美好的畫了,他們會畫得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像,越來越熟練,也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誇讚,在同時,他們也越來越把自己丟掉了。
我們的童年過去了,我們的童心也就消逝了
在成年以後還能保持一顆童心,那就離真大師不遠了
一起藝術由資深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利國老師發起並主筆,致力於把專業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教育理念普及到廣大愛好美術的人群,尤其是關心孩子藝術健康成長的年輕父母以及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中去,希望我們的努力得到您的支持與幫助,感謝您對我們的關注!
本文由「老潘有畫說」發布
2017年06月01日
推薦閱讀:
※大果情商兒童教育小工具之「番茄鍾」時間管理
※家長如何成為孩子學習上隱形的翅膀?
※國外淘汰的教育方式,你卻還在用來管孩子?
※習慣決定命運:3~15歲家長看過來!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