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基礎概念,超聲醫學物理原理並不難(1)
醫學超聲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通過研究聲波在人體組織器官傳播中的聲學特性,為臨床進行診斷或治療的一門學科。
在學習超聲診斷學之前,需要掌握基本一些基本物理概念,從而弄懂貫穿在整個成像過程中的物理原理,指導超聲醫師對疾病的診療工作。
此文主要介紹超聲成像的聲學基礎和原理,後續逐步講解超聲成像的偽像、特點、熱點與各類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基本概念梳理
超聲:物體的機械振動波(屬於聲波的一種),其振動頻率超過人耳聽覺上限閾值(20000HZ)。
超聲診斷應用較高頻率(1~40MHZ,常用為2.2~10MHZ)超聲作為信息載體,從人體內部獲得某幾種聲學參數的信息後,通過一系列計算機演算法,形成圖像數據,用於對疾病信息進行分析。
超聲成像基本過程
超聲波的物理現象
超聲診斷儀向人體組織中發射超聲波,遇到各種不同的物理界面時,可產生不同的反射(Reflection)、散射(Scatter)、折射(Refraction)、繞射(Diffraction)、吸收(Absorption)和衰減(Attenuation)的信號差異。將這些不同的信號差異加以接收放大和信息處理,顯示各種可供分析的圖像,從而進行醫學診斷。
1-反射
反射是超聲成像中最基本的原理,超聲探頭只有接收到組織對聲波的反射信息(反射量的有無、多少),才能進行信號轉化。反射:大界面對入射超聲波產生反射現象。反射使入射超聲能量中的較大部分向一個方向折射(入射角與反射角相等)。
反射的能量大小取決於界面兩側介質的聲特性阻抗差。
組織間(介質)的聲特性阻抗差越大,反射率越大;即,超聲圖像畫面越亮。當聲阻抗差大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生全發射,聲能不再到達深部組織。如,空氣-軟組織界面和骨骼-軟組織界面。
當聲阻抗差較小時,兩種介質構成的界面反射率小,大部分聲能投射到深部組織,而當發射的能量低到一定程度時,可造成圖像上無法顯示。均勻介質中不存在聲阻抗差,無超聲反射,探頭接收不到該處的回聲;例如膽汁和尿液中無回聲,聲像圖上表現為無回聲液性暗區。
超聲最怕的是空氣介質,因為空氣與人體組織的聲阻抗差極大,導致絕大部分聲能反射,圖像顯示一片白茫茫,無法分辨出具體組織,這也是為何進行超聲檢查前要現在探頭或皮膚上塗抹一層偶合劑(清除探頭與檢查部位之間的氣體,減少界面聲阻抗差,保證聲波到達人體深部組織)。
下圖是塗抹偶合劑前後的圖像對比:
左圖是塗抹偶合劑之前的圖像,因探頭與皮膚之間存在大量空氣,界面聲阻抗差大,幾乎無聲波達到深部組織,圖像上無法顯示各組織。
右圖是塗抹偶合劑之後的圖像,空氣被偶合劑清除,偶合劑本身相當於均勻一致的液性介質,聲波在耦合劑中進行無衰減傳播,可到達人體深部組織,並經過各個界面反射至超聲探頭,形成高對比度的圖像。
用超聲檢查肺組織和腸道看見的都是大量反射的聲波信號,圖像上表現為一片高亮區域。
而用超聲檢查膽囊和膀胱時,因無聲波反射,圖像上表現為無回聲暗區。
2-散射
散射:小界面對入射超聲產生散射現象。如果介質中含有大量雜亂的微小粒子(如血液中的紅細胞、軟組織中的微細結構、肺部小氣泡等),超聲波激勵這些小粒子成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發射超聲波。散射無方向性,其返回至聲源的回聲能量甚低,但臨床意義十分重要。
3-繞射
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如遇到的物體其直徑小於λ/2時,則繞過物體繼續向前傳播,這種現象稱為繞射(也稱衍射)。
反射、散射對於超聲圖像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而繞射卻是超聲工作者害怕的現象。對於許多微小病灶,發生繞射則無法在聲像圖上顯示,即超聲檢查容易漏診某些微小病灶,無法早期發現病變。
4-折射
超聲波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由於聲阻抗不同,其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稱為折射。
由於折射,聲像圖實際上是一副多向扭曲的圖形。折射可使測量及超聲導向產生誤差。
5-衰減
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聲能因為小界面散射、大界面反射、聲束擴散、軟組織對超聲能量吸收,導致聲能隨傳播距離的增加而減小,這種現象稱為超聲的衰減。
一般而言,衰減與探頭頻率1次冪成正比,與距離對1次冪成正比,即高頻探頭的成像深度淺、傳播距離越遠,聲能衰減越明顯。
正常髖關節的超聲圖像:股骨頭-軟組織界面反射大量聲能,導致後方出現無回聲。
脂肪肝超聲圖像:由於肝臟脂肪變性,肝組織中的大量微小的脂肪細胞散射聲能,導致深部肝組織回聲低,而近探頭側的肝組織回聲相對增強。
總結
在超聲成像基礎中,比較重要的概念有:
- 反射
- 散射
- 繞射
- 折射
- 衰減
以上5個概念能夠解釋大部分超聲成像原理、偽像、超聲診斷顯像方式。初學者對於物理基礎望而生畏,若把原理細分為一個個基本概念,將有助於我們獲得微進步;每一次反饋都是進步的來源。初學者很容易陷入兩個極端:即物理基礎太難,乾脆不學,直接跨越到應用部分;或者花大量時間研究物理基礎而捨本逐末。超聲的成像原理應該伴隨著整個學習過程,第一步需要掌握基本概念,然後再把基礎運用到圖像分析;當發現自己存在知識模糊的情況再又重新回顧原理部分,如此反覆,有助於我們掌握此門學科。
參考來源:
1.《超聲診斷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超聲檢查與臨床應用》李穎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