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特徵
織體:對位法還在,但復調元素很少了故基本以主調織體為主。和弦從古典主義的密集排列變成開放排列(參考肖邦李斯特,最直觀的是當代的理查德克萊德曼式伴奏)。
力度上:經常出現極強極弱的對比,或者反推,例如cresc.(漸強)後面接pp(極弱),這在古典時代是幾乎不存在的。另外大量出現ppp及fff這種極端表達,這也是古典主義時期沒有的。比如CHOPIN Prelude No.24
速度上:rubato大行其道,古典主義不普遍。
和聲上:更多出現和弦外音,轉調也再不以近關係調為主。功能和聲還發揮重要作用,但不再是不可取代的。其實貝多芬時代就經常出現遠關係轉調了(這裡要提一個被忽視的天才,胡梅爾,其鋼琴幻想曲已經明顯出現浪漫主義特徵)
結構上:出現大量創新或」掛羊頭賣狗肉「式的曲式,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如羅曼羅蘭所講"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來自於內容「的美學觀點得以確立。
樂器性能上:鋼琴使用的音域更寬,廣泛使用踏板。管弦樂團編製進一步擴容,樂器性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各種強大的樂器改進開始得到確立。
這裡粗略說說鋼琴:從樂器性能,音域,到演奏法(運音法),都大幅改頭換面,比如上圖,音域幾乎用光整個鍵盤,力度在fff的前提下,肖邦還嫌不夠,加寫了重音記號「>",而很多演奏法(運音法)被逼出來,比如下圖,這是肖賽冠軍趙成珍在前奏曲終曲最後三下的處理,用拳頭砸,同時踏板不放,所有泛音皆被重新定義和加強。
核心:「人文主義」思潮確立,音樂的功能性被弱化(比如為貴族寫舞曲,為皇帝加冕寫進行曲,為大人物吃飯寫伴宴曲等事情不再會輕易發生),音樂家寫曲子,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的內心思想或人生態度(也包括政治態度,和屆時歐洲各國大鬧獨立有關),這是「浪漫主義」最核心的一點。
推薦閱讀:
※大都會歌劇院50周年紀念演出
※西方音樂的些許文化現象
※繼網易雲音樂莫扎特編年體歌單後,QQ音樂同步上線。
※對於貝多芬而言,一封遺書能帶來什麼?
※古典音樂界的uber?你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