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博弈——長江漂流探險日記【10】
十一月五日
早飯後,九時,南京市體委來人,安排隊員們遊覽中山陵。多日的漂流疲勞,難得一閑,大家在參觀中,終於可以「休養」一下。
下午,放半天假,寫家信、上街洗澡、買點日用品等。
晚飯後,與武漢通訊點聯繫。建生二分隊於今天下午三時,抵達監利,明天可達湖北洪湖。紅林妻張彩秀、張軍妻吳金芳以及市政府工作人員,昨天離洛赴江陰,等候漂流隊的下來。川隊與我補漂分隊同時抵達巴塘,小車五輛大車一輛,共25人,在巴塘組建補漂指揮部。茂建補漂分隊,今天上午11時,從莫西林場前往葉巴,今晚可抵達沙馬鄉。巴塘已下大雪,道路泥濘,沿江踏勘困難,只有靠船上隊員應變掌握,預計九號開漂,十二號可抵巴塘大橋9公里處,再向雲南奔子欄轉漂。另,資金不足,急需五千元。洛陽援漂委,已派人前往武漢送錢。
回到駐地,大哥告知,總後洪學智部長已批准,U1101艇護送洛陽隊至上海。
十二時,休息。
十一月六日
早,七時吃飯,趕到下關碼頭。南京市長程維高以及省市體委領導一行和數百名歡送的群眾,列隊碼頭,為我們送行。
九時,下水開漂。南京以下,江面日漸開闊,在104橡皮船上,看兩岸均茫茫一片,不見江岸線,尤其是落差極小。從宜賓到上海,全長2884公里,落差230多米,和18公里的虎跳峽落差相當,從南京到上海將近5百公里,落差只有8米,所以,海水漲潮時,南京以下江面,出現江水倒流,越往下越明顯。此時,要付出極大的體力,漂流船才能向下行駛。
漂過南京長江大橋
五時半,抵鎮江,吃過飯,九時半,找郵局打電話。建生二分隊今晚七時半,抵達洪湖,預計兩天後可達武漢。傷員三人劉、安、楊和紅林父母親,今晚八時離武漢,前往江陰。
十一時半,休息。
十一月七日
早七時,下水開漂,滿江大霧,能見度十幾米,順下水航道前行,但仍很危險,如果輪船從後面過來,待能看見時再躲避,肯定來不及。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謹慎下漂。
十時半,大霧漸漸散去,隊員們均鬆一口氣。從昨天南京下水之後,江水緩流,越來越吃力,再加之有時迴流,隊員們手掌都磨出血泡,疼痛不堪。
大霧漸漸散去
五時半,船抵泰州高港,決定上岸停漂。晚飯後,與武漢通訊站志敏電話聯繫。洛陽援漂委派人送錢抵達武漢,並通知洛陽方面給巴塘補漂分隊匯款。補漂分隊8號可將行動方案做好,再報武漢轉我處,9號何立迎趕赴巴塘拉窪灘接應。建生二分隊沒有消息。
十一時半,休息。
十一月八日
早七時,下水開漂,今天霧比昨天小些,但仍需謹慎划船。江面越來越寬,在橡皮船上,環顧四周,大水茫茫,與天融合,不見其際,似在水中,又疑為蒼穹,風吹霧涌,若隱若現,夢幻迷離,實是奇觀。
二時半,抵達江陰港。當地黨政領導,來到江邊歡迎。楊紅林妻子張彩秀、張軍妻子吳金芳也從洛陽趕來,高舉印著紅林和張軍名字的紅旗,在碼頭上迎接我們,還有從武漢轉展來的紅林父母、傷員平安、小波和書奎等。
漂抵江陰
後至住地。彩秀、金芳二人找我,非要參加剩餘江段的漂流,「紅林、張軍不在了,我們來替他們完成未竟的事業。」考慮到下面江段平穩,遂答應她們的要求。洛陽來了許多人,電視台李永孚、衛東,市檔案局小張,專門來收集資料的,還有同院老鄰居戴穗建,他是專程來幫忙的,隊員李維民和他是市五中同事,就是戴穗建介紹維民在洛陽隊最困難時加入隊伍的。考慮到上海迫近,要在上海設立通訊點,遂委託戴穗建負責,戴欣然答應。
晚飯後,與武漢通訊點志敏聯繫。建生二分隊於上午十一時抵達武漢,下午,應邀至武漢大學作報告。補漂分隊接到洛陽匯去巴塘三千元,茂建帶補漂隊員霍學義、張志強、閃朝輝、徐光前仍在去葉巴途中,因大雪漫山,行動遲緩,還沒有下一步消息,何立迎、韓慶陽在巴塘留守,資金仍緊缺,遂決定再給他們匯五千元。鑒於江陰離南通還有60公里,一分隊在江陰停留一天,等候二分隊直接到南通匯合。等明天上海通訊點建立,武漢點撤銷,志敏直接趕到上海。
十二時,休息。
十一月九日
吃過早飯,隊員們休息一天,去江陰炮台參觀。九時半,洛陽市宿國夏副市長來電話,為了迎接洛陽漂流隊完漂長江,洛陽市派出代表團到上海來迎接我們,現在已到上海,讓我立刻趕往上海,商談相關事宜。
十時,我和戴穗建,乘車前往上海。
下午三時,到達上海洛陽代表團住地,上海國際飯店。代表團除宿國夏,還有副市長竇祖皖、市委秘書長張和良等。根據兩個分隊的行程,初步確定,十一月十二日終達上海,後提交隊員名單、家屬、朋友及其他人員情況。宿副市長強調,人員盡量精簡,以保持自發性特點,短小精幹。另詢問了補漂分隊的情況,提出安全保障等。最後,就洛陽隊抵達後,在上海的活動日程,做了初步計劃。
晚飯後,安排戴穗建在上海市體委招待住下,上海聯絡點設在此,528房間。由戴穗建負責與各個分隊每天聯絡,以保證通訊暢通。隨即與武漢聯絡站志敏聯繫,告知上海通訊站地點,並讓其撤銷武漢站,明天就趕往上海。他接到補漂分隊上午十一時來電,「我分隊七日抵達蓋玉區,受到區政府熱情接待,有關補漂指示,正在商議,望主隊致電白玉縣政府表示感謝。茂建」。何立迎從巴塘來電話,接茂建蓋玉電報, 「補漂分隊快彈盡糧絕」,要老何明天送錢過去,來回共需五天,留韓慶陽一人在巴塘。有些隊員身體素質不行,這幾天翻爬雪山,已走不動,許多器材、物資也背不動,何立迎送錢上去時,把身體拖垮的隊員帶下來。
金沙江葉巴江段
另,中科隊於七日補漂拉窪灘,到巴塘大橋九公里處上岸,現又分成兩隊,分別上葉巴和巴塘以下甲英補漂,指揮部仍在巴塘。建生二分隊今天上午乘輪船離開武漢,明天中午前可抵達南通。遂通知江陰一分隊,明早下漂,天黑前到達南通,我趕回江陰已來不及,遂決定趕到南通等他們
安排好各項工作後,告別宿市長、戴穗建,趕往十六鋪客運碼頭。船票已售完,所幸同行一新華社記者,找到客運室,總算解決兩張。
十一時,乘客輪離開上海,趕往南通。
十一月十日
上午九時,客輪抵達南通,上岸後找地方住下來。
十時半,到碼頭,接二分隊。十一時,建生二分隊乘客輪抵達南通,分別半月余,大家緊緊擁抱,後安置住下。
下午四時,一分隊漂抵南通,他們是上午八時離開江陰下漂的,行程六十公里。兩支分隊終於按計劃匯合。後召開會議,傳達洛陽市代表團指示和意見。快到上海了,長江終於要到頭了,隊員們均紛紛攘攘,興奮不已。
漂抵南通
晚飯後,又接宿市長電話,讓我明天火速趕到上海,商議落實具體進上海的細節。遂與建生商議,他帶隊明天漂至瀏河口,等我從上海談完事,直接返回瀏河口。後趕往碼頭,時近午夜,等到一艘過路船。
一時半,船駛離南通,再次趕往上海。
十一月十一日
上午十時,抵達上海十六鋪碼頭。後趕到國際飯店,見到宿市長,還有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等六、七人,遂一起商議確定,明天洛陽隊抵滬具體事宜。
上海市為迎接洛陽隊的到來,專門成立一個歡迎辦公室。原來洛陽代表團,多次找上海市政府洽商,就洛陽隊漂抵上海舉行歡迎儀式,但上海市政府嫌洛陽市規格太低,不願出面,如要出面,只能是區一級的。後洛陽代表團給省、市彙報,河南省委決定,派出省人大副主任紀涵星擔任河南代表團團長,省體委副主任翁少峰任副團長,這樣,上海市才同意以市級規格出面接待,由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負責。
確定明天下午四時正,在吳淞口海軍十號碼頭登岸,並舉行簡單歡迎儀式,時間不能提前,也不能滯後,因市領導在碼頭不能多等。隊員全部由市體委安排在其招待所下榻。在上海其間,共有一個上海市歡迎大會、同濟、復旦大學二場報告會、三場座談會,要組織好不能出差錯。
下午,我和上海市政府辦公室二同志,先到上海市氣象台,查詢明天下午天氣,還不錯,沒有雨,可能有零星小雨。後驅車至吳淞口海軍十號碼頭,詳細踏勘了上岸地點及行走路線,返回時,又到上海市公安局,與執行明天治安任務的負責人見見面,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五時半,回到國際飯店宿市長處,他取出洛陽代表團帶來的十幾套紅白運動衣,是洛陽針織廠生產製作的,要求明天全部換上。
晚飯後,到戴穗建聯絡點,只有一封巴塘下午三時來電,「分隊擬於13日從葉巴下水,15日後漂過巴塘,沿途設多點接應,請放心。何立迎」。
八時,上海市政府派一輛小車送我前往瀏河口。十一時,抵達瀏河口洛陽隊住地,與大隊匯合。他們是早上七時,在南通港下水,下午四時,抵達這裡。先和建生、保洛碰頭,後召開全體隊員開會,宣布明天漂流計劃以及船隻、人員安排。此時,上海橡膠四廠聽說我隊迫近上海,專程送來四條新船,116型,比104稍小一些,這樣,明天就可以下水四條船了。後給隊員發洛陽代表團新帶來的紅白運動衣,又規定了明天的紀律。
上海臨近,隊員們都興奮的睡不著覺,議論紛紛···
我一直也睡不著,惦記著遠在千里之外,風雪瀰漫的葉巴···
十一月十二日
早,六時半起。七時半,吃完早飯。這是歷史性的一天。
八時半,全隊四條船,從江蘇太倉瀏河口下水出發,這裡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向著24公里外的長江口划去。臨近入海,長江不見邊際,天空陰雲低壓,四級風頂頭,洪波湧起,隊員們不停的揮動雙槳,大汗淋漓,船緩慢駛向吳淞口。
從瀏河口下水出發
午十二時半,漂至吳淞口外,大家都登上U1101艇上小休。
二時十分,隊員們列隊甲板,舉行長江漂流結束儀式,他們是:王茂軍、雷建生、郎保洛、李維民、龔林、秦曉敏、張春明、雷勝生、史六虎、周念軍,歷史性的時刻來臨。江面上,過往客、貨輪船,汽笛齊鳴;吳淞口內,所有停泊船艦,高掛滿旗,致以最高敬禮;甲板上,江風蕭蕭,紅旗獵獵,莊嚴肅穆。眺望長江盡頭,沒有邊際,與天相連,大江直入蒼穹,吳淞口碼頭上,人群鼎沸,彩旗招展,看著這沸騰的一切,我回想起,從洛陽出發時,默默無聞,只有三人來送;在源頭下水時,靜悄悄的,靜的耳聾。才半年時間,世界彷彿翻轉,使人難以置信。
列隊甲板
儀式開始。我首先代表洛陽隊,做漂流結束語:「弟兄們,我們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經過五個多月的拚死搏鬥,終於征服了世界上兇險無比、落差最大的長江,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兄弟楊紅林、張軍、孫志嶺、雷志,正是他們的鮮血和生命,鋪平了我們的勝利道路。青山不老,江水長流,烈士英魂,與青山同在,與江水長存···」後建生以低沉的語調發言,「···紅林、張軍,我們一起漂流,臨陣犯難,本當同生共死,而今卻英傑歿,朽囊存,思之至今,深感內疚。可以告慰的是,我們終於贏得了你們用生命換來的勝利,你們的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後紅林妻、張軍妻一一發言,詞真情切,催人淚下。
開始祭奠
講話結束後,開始祭奠。隊員們莊重的倒上醇酒,依次走到船舷,呼喊著紅林、張軍、孫志嶺、雷志的名字,將酒傾入江中。後又將印著四名遇難隊員名字的紅旗,緩慢沉入江中,旗幟順著滔滔不息的江水,流向大海。
沉旗江中
三時,四條船按計劃駛向吳淞口內海軍十號碼頭。由於海水退潮,黃浦江下泄,隊員們逆流而上,十分費力。黃浦江中,所有輪船鳴笛致意,江岸上,人群如潮,不停涌動。四時十五分,在海軍十號碼頭登岸,數千名歡迎的人群,敲鑼打鼓,揮舞著彩帶、彩旗,氣氛熱烈,歡聲雷動。
抵達終點
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率市委、市政府、團市委、市體委、市青聯和海軍上海某基地首長等數十人,在江岸列隊歡迎,與隊員一一握手、擁抱,河南、洛陽代表團一行十數人,也在江邊迎候隊員。傷員劉平安、安小波、楊書奎和楊志敏也到碼頭,與主隊匯合。隨後舉行了歡迎儀式,曾慶紅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致歡迎詞,我代表洛陽隊致詞,簡略回顧了半年的漂流,重點感謝沿江各級政府及解放軍、工人、農民、學生和各族同胞對我們的支持和理解。
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歷時148天的漂流探險,終告結束。
眺望翻滾不息的長江,東流入海,融為一體,心裡默默念著,這幾天在船上反覆咀嚼的詩句:
大江高唱踏浪東,
盡顯風流逐群雄。
雪山為水掀巨瀾,
冰川化源起狂龍。
橫斷谷深舟側翻,
金沙浪急槳飛鳴。
衝出江漢平野闊,
直下三吳入蒼穹。
草記於1986年漂途
修訂於2017.10月.
第二部【完】
後 記
986.11.13.
國家體委賀電
洛陽漂流隊:
欣聞你們完成長江漂流任務,特向你們表示祝賀。
你們在征服長江天險的鬥爭中,表現了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在困難和挫折的拚鬥中,經受了鍛煉。希望你們在勝利面前,認真總結經驗,實事求是,找出差距,保持和發揚頑強拼搏的戰鬥作風,不驕不躁,團結向上,為祖國現代化事業做出貢獻。
國家體委
1986.11.13.
1986.11.14.
四川省委常委黃啟璪、省政府副秘書長楊啟泉找到中科隊成都總指揮部,要求抓緊時間完成補漂。當晚,中科隊巴塘補漂指揮部開會,挑選王振、楊前明、王建軍三人,乘「中華勇士號」密封船,補漂從四川王大龍灘至雲南奔子欄140多公里江段的補漂任務。
同日,洛陽隊葉巴補漂分隊由霍學義、徐光前在葉巴下水開漂,但二人臨陣怯戰,用匕首將船從艙內刺破,借口觸礁,不能漂流,私自棄船,回莫西林場,後中途離隊,返回洛陽。
1986.11.16.
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張志強抵達葉巴江邊,修補被霍、徐二人破壞的密封船。
1986.11.18.
中科隊補漂分隊王振、楊前明、王建軍三人,在巴塘王大龍灘口下水,開始補漂至奔子欄江段。下午五時半,漂過四川得榮莫丁灘。
同日,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張志強,在葉巴下水開漂。衝過葉巴系列險灘時,船翻,張志強下水助力翻船,被激流沖走,在西藏一側上岸,與船隊失去聯繫,後單人返回洛陽。王茂建單人獨舟,繼續向下漂流。
1986.11.19.
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駕船衝過拉窪灘,其間翻船七次,因沿岸地形複雜,大雪封山,無法接應,食品斷絕,凍餓交困,其苦倍辛。
1986.11.20.
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漂抵巴塘竹巴籠,因凍餓勞累,暫回巴塘休整。
1986.11.23.
中科隊指揮部接報,王振等三名補漂隊員所乘坐的密封船,在四川得榮莫丁灘下游約5公里處被發現,船內東西都在,但人不知所蹤。川隊隨即展開搜救。
1986.11.25.
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何立迎從竹巴籠下水開漂。
同日,中科隊主隊漂抵上海。
1986.11.26.
洛陽補漂分隊王茂建、何立迎漂抵得榮貢波,因雪大冰凍,無法繼續漂流,經與洛陽主隊聯繫研究,決定終止今年補漂行動,還余至雲南石鼓280餘公里,待來年再補。
1986.11.27.
中科隊經五天搜尋,從莫丁村民小組會計洛絨達瓦處得知,他目擊了3人最後翻船的過程,當時他們坐在船頂,用手抓住繩子,漂到莫丁灘下的扎木灘激流和暗礁中時,船翻了。洛絨達瓦在江邊跟著底朝天的「翻船」追了兩公里,因天色暗下來,只好返回。
1986.11.28.
四川日報記者奉友湘發稿,中科隊「王振、楊前明、王建軍在補漂莫丁灘江段時失蹤」,據此可以定論,三人遇難。
同日,洛陽隊補漂分隊撤離巴塘。
1986.12.5.
洛陽隊補漂分隊回到洛陽。他們是王茂建、何立迎、韓慶陽、閃朝輝、白振虎、張征。
1986年長江漂流遇難者
楊紅林 32歲 洛陽市公交公司工人,1986.7.27在四川金沙江葉巴下5公里系列險灘遇難。
張 軍 34歲 郵電部洛陽市537廠工人,1986.7.27在四川金沙江葉巴下5公里系列險灘遇難。
孔志毅 33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青藏兵站部幹部,1986.7.27在四川金沙江葉巴下5公里系列險灘遇難。
大衛·西皮 28歲 美國隊攝影師,1986.8.3在通天河因高原反應而患肺炎逝世。
孫志嶺 34歲 洛陽鐵路分局機務段工人,1986.9.12在雲南金沙江虎跳峽中虎跳遇難。
萬 明 24歲 四川《青年世界》記者,1986.9.13在雲南虎跳峽遇難。
雷 志 24歲 雲南麗江大具水運隊工人,1986.10.14在四川寧南縣金沙江白鶴灘遇難。
王 振 29歲 中科院成都地理所幹部,1986.11.18在四川得榮縣金沙江扎木灘遇難。
楊前明 32歲 成都色織染整廠設計師,1986.11.18在四川得榮縣金沙江扎木灘遇難。
王建軍 33歲 中科院成都地理所幹部,1986.11.18在四川得榮縣金沙江扎木灘遇難。
推薦閱讀:
※談談你們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感受?
※武漢附近或周邊城市的哪個漂流比較刺激好玩?
※如何系統地學習皮划艇?
※鐵城邵武——如畫般的風景
※2017年末,數艘「幽靈船」漂流到日本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