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孩子是怎樣成長的!

眉清目秀的北京高中生胥曉宇在同齡人中間有著世外高人般的名聲。

  在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的「競賽黨」們聚集的網路社區,人們在打聽他的行蹤。他被稱為「胥神」,因為他「刷新了大神的紀錄」。有人開玩笑說,出於對他的膜拜,跪到「雙膝已毀」。

  胥曉宇是入選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中國國家集訓隊,其間請假參加國內數學奧賽獲得金牌,因此又入選數學國家集訓隊。若不是規則要求不能同時參加,他可能會出現在兩個學科的國際奧賽中。

  最終,數學金牌的競爭者們少了一位勁敵。2014年7月,胥曉宇和4名隊友赴哈薩克參加了第45屆國際物理奧賽。一名加拿大隊員碰到胥曉宇,立即客氣地向他打聽「認不認識胥曉宇」。得知當事人就在眼前,這位加拿大的同齡人說:「你在加拿大非常出名——尤其是在數學奧賽上!」

  他並非自己選擇了奧賽之路。跟很多孩子一樣,最初他是被父母送去參加課外培訓班的。不同的是,他找到了快樂。

  如今,在他應約寫給其他學生的建議中,就包括「不推薦報5個以上課外班,不推薦家長為了成績威逼利誘」。他也不主張晚上10點以後熬夜學習,聽說有人除夕之夜還在複習,他表示「很不能理解」。

  胥曉宇強調,對奧賽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因噎廢食。

  競賽對於將來的基礎科學學習大有裨益。

  他坦言,小時候參加數學競賽,難免有一種虛榮心。但是到了中學,尤其高中以後,虛榮心仍在,但更多的是求知慾以及樂趣在支撐他。有些家長逼著孩子學奧數,以利於升學,這種現象肯定存在,或許還佔了大多數。「大部分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覺得數學特別美」。可是,興趣可以是後天培養。自己受人誇獎的「自得」,成為學下去的動力,直到對數學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他也有過挫折。高中他一度連省級隊都沒能入選。他曾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進入國家隊,可以算是一個成功。但是如果進不了,「也不能算是一個失敗」。

  「因為當我就這樣堅持下去,當我終於可以勇敢地面對這一切,當我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去面對數學,並且用全身心去熱愛數學的時候,我覺得我就已經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的想法接近于越南產生的第一位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吳寶珠也曾是國際奧賽金牌得主,在奧數競賽中喜歡上了數學,高中畢業後決定以數學為業。最近剛剛揭曉的史上第一位菲爾茲獎女性得主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也曾是兩屆奧數金牌得主。

  跟他們一樣,18歲的胥曉宇已經想好,將來希望從事數學和物理研究工作。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申請書上只填了這兩個方向。

  多年來,國內眾多高考「狀元」最愛扎堆的是商學院。而胥曉宇「完全沒有想過」去商學院。「說得自滿一點,簡直是對我數學、物理天賦的浪費。」他說。

  胥曉宇在物理競賽中同樣捍衛了他的名聲:他在374名選手中獲得了金牌第一名。

  從小到大,胥曉宇都是那種因為成績優秀而常被中國的家長們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升學的問題。在聲名顯赫的北京人大附中,他的各科成績都是佼佼者,在將大半精力投入競賽之前,他的學業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三,這意味著北大或清華任選。高二那年他獲得國內數學奧賽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被北大預錄取。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調整了高考加分政策,獲得5項奧賽全國獎項的高中生不再具備保送資格,但國家隊的集訓隊員例外。今年高考畢業前,他的名字出現在北大保送生名單里。

  但他「浪費」了這個機會。在中國高考兩個多月前,他接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該校還願為他提供每年4萬美元的助學金。收到通知當天,是他18歲生日。

  他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普林斯頓面試他那天,他正在南開大學接受物理國家隊集訓,特地請了假。考官恰是一位天體物理學者。面試一開始,倆人就直接聊起了物理。

  而「運氣」是這位少年極少提到的事情。他迄今為止的整個求學生涯都伴隨著無法取巧、無法僅憑運氣來度過的激烈競爭。

  奧賽拿到第一名,胥曉宇已經超出了他高中時代的「成功」目標。但他沒興奮多久。「還不是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嗎?」

  他認為,自己身上「必須承認」的一個缺點是,有一點自負。優點則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在哪個地方可以自負,哪個地方不要說自負了,連自信都沒有」。

  在他看來,至少在數學和物理競賽方面,他是「極度自信的」,但是,現在自己「還什麼都不是」,要學的知識還有很多,何況還有很多知識之外的東西。

  指導過胥曉宇的國家隊教練之一、南開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張春玲並不覺得這名學生自負。她表示,胥曉宇數學很強,與物理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互相促進的作用。在國家隊里,他表現得有思想,又善於與別人交流。

  這個身高1.8米、戴著時髦的黑框眼鏡的清秀少年並不是書獃子。他的課外生活比絕大多數中學生要豐富得多。

  他從小學開始打乒乓球和籃球,初二時又學會了打橋牌,參加過北京市的一些橋牌比賽,自認橋牌水平算「二流中的一流,一流里的二流」。他喜歡科幻和武俠類小說,跟很多年輕人一樣,他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的追隨者。金庸的每本小說他都讀過三遍以上。

  「打橋牌或是看小說,都可以讓人開動大腦,比如說打橋牌時,你要事先計算好整個打牌的局面,在進行的時候,需要腦袋轉得快,想得多,這對學習數學物理的幫助是很大的。」他說。

  即使在國家隊集訓期間,他也會忙裡偷閒讀小說。他還常去北大聽課,除了數學之外,他喜歡北大的「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課。

  在寫給別人的建議中,他強調,上課時絕對不可看小說、發簡訊、玩手機或做作業,否則會導致學習基礎不紮實、心態浮躁。同時,「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

  就像初一基本學完初中課程、初二基本學完高中課程一樣,胥曉宇利用在南開大學集訓的時間,完整自學了大學物理基礎課,感覺「應該也不是特別難」。他希望在大學前兩年把本科課程學完。

  奧賽獲獎之後,胥曉宇把留學之前的最後一個暑假,放在了輔導中學生上,在母校人大附中為學生們講奧數課。

  他喜歡「助人為樂」。他的學習筆記被很多人奉為「學習寶典」,就連外地都有人索取。他給很多人複印和郵寄過。

  由於供不應求,他把今年參加國家數學集訓隊的作業掃描為電子版,存在網盤裡供網友下載。他同時公布了一道數學題,誰解出答案,誰就知道了網盤的提取密碼。

  「不勞而獲不是好習慣。」「胥神」半開玩笑說。


推薦閱讀:

成長,也是一種雞湯
《行屍走肉》卡爾的成長之路?
和桐桐一起長大 (2) 深度工作

TAG: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