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服裝的功能是如何演變的?

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與動物一樣,是衣不蔽體的。

到石器時代,為了遮羞,人類的祖先用樹葉遮擋住生殖部位;為了禦寒,用獸皮製作了衣服。

後來,人們學會了用棉麻織成布料,製成衣服。

絲綢的出現,則要追溯到黃帝時期。《史記·王帝本紀》記載:「黃帝娶於西陵之女,是為螺祖,為黃帝正妃」。螺祖被後人稱為「先蠶娘娘」,其發明了種桑、養蠶和抽絲,之後,織絲為綢、縫綢成衣。

隨著紡絲技術的發展,黃帝確立了「上衣下裳」的制度,並賦予衣裳以等級之別。

商周時期,通過布料、款式、圖案等的不同,衣裳體現著人所處的不同社會等級。

秦漢以後,人逐漸被嚴格劃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人有著不相同的穿著要求。

到了民國,其打破的不僅是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制度,嚴格的穿衣等級制度也被打破。

新中國建立後,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衣服的功能退變為主要用以遮體保暖,服裝樣式呈現出單一性與簡單化。

隨著改革開放及其深入,我國人們的穿衣打扮越來越西方化,服裝的功能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場合性、時尚度、個性化成為了服裝最需要滿足的三個功能。所以,原來那句「女人的衣櫥中永遠缺一件衣服」,發展到了男人的衣櫥中也「永遠缺一件衣服」。現在,想要表現的得體大方,就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和角色中穿著不同的衣服。而我們面對的狀況是如此之多,可能是參加婚禮、朋友聚會、看電影、逛街,也可能是開公司討論會、和客戶去吃飯、參加公司舉辦的慶典、和同事出差等,在這些眾多的場合想要表現的時尚、個性,「永遠缺一件衣服」已成為了生活的常態。


推薦閱讀:

紡織人必須要了解的面料類型
科普 | 十大常見進口面料品牌介紹(襯衫篇)
換季不知道買什麼?春季這些絲絨單品統統值得來一打!!
「蘇格蘭格紋」遠不止你認識的那一種
【史 小姐】 服裝面料基礎認知(一)

TAG:服裝面料 | 布料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