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華強北人」親述:這些年,我經歷的手機市場變遷
陳英保近20年前就在華強北摸爬滾打,從拉貨工做到知名手機渠道代理商,還合夥做過 「華強北在線」網站。如今,他為天貓上的手機品牌做品牌服務,再一次站在手機市場的風口。
文 | 宏穎
編輯 |張潔
「華強北感冒,全國電子市場打噴嚏!」
當年的華強北,不僅僅是個地名,更是被視為行業的「風向標」。天南地北的淘金者涌到這裡做手機買賣,不足千米的街道上,據稱誕生過上百個1米櫃檯的億萬富翁。
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零售行業的演進,手機渠道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遷移。山寨機遇冷、租金跳水,市場變了,華強北也難以回到「分銷之王」的輝煌年代。
那些華強北的創業者見證了這一切。陳英保是其中一位老華強北人,大學畢業便在華強北摸爬滾打,從拉貨工做到知名手機渠道代理商,還合夥做過 「華強北在線」網站。如今,他是一位手機品牌服務商。
我們在這裡講述陳英保眼中的華強北,以及中國市場手機渠道的變遷和趨勢。
他在 「3C淘金」第一街賺到第一桶金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華強北依舊是我的選擇。」陳英保這樣說。
1999年,大學剛畢業的陳英保是尋夢華強北大軍中的一員。那年,諾基亞以「摔不壞」的名號開始風靡全球,中國人開始進入手機新時代。
當時手機渠道格局與現在的多元渠道有著天壤之別:既沒有電商,也沒有正式的運營商渠道。華強北依靠深圳作為電子製造基地和貿易中心的優勢,被全國零售商視為3C數碼拿貨聖地。
華強北如日中天。這個巨大的電子市場最鮮明的特點是前店後廠,所有人幾乎都是拿著現金、現貨排隊做買賣。華強北還在官方意義上擊敗了中關村,2008年被中國電子商會授予「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初到這裡,陳英保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電子產品銷售。每天6點開始工作,整整忙碌12小時,保持著不能再快的節奏吃飯、走路、說話、送貨,因為效率或許能在某天改變自己命運。三年後,因一款電子新品的熱賣,他賺到了第一桶金。
陳英保記得,那時的手機廠商還處於「製造思維」,銷售的事情完全交給一級級分銷商。手機品牌們通常會召開分銷商會議,讓分銷商訂貨,而華強北是鋪貨首站。
正因為這樣,催生了中郵普泰、天音控股、愛施德等手機國包商(全國總代理),蘇寧、國美、宏圖三胞等零售商,以及形形色色的運營商。他們手握核心品牌的貨源和不同層級市場的渠道,成為3G時代手機盛宴的獲益者。
(華強北的「1米櫃檯」,來源《深圳商報》)
他參與創立的「網上華強北」一度小有名氣
盛宴的背後,也蘊藏著危機。這種以大終端為特徵的渠道發展中,出現了諸多價格失控的混亂現象。
與此同時,華強北租金成本接連上漲,最高時幾平米櫃檯月租金高達十萬元,工人工資從每月不足千元上漲至三千元,手機毛利卻不斷趨減。商戶們突然發現,錢並不好賺了。
依靠華強北全產業鏈形成的山寨手機之熱,也在2010年前後遇冷。
這個龐大的線下市場集散地,迎來成長路上的陣痛,連政府都喊出華強北轉型的口號。2013年,華強北商圈乾脆封街改造。
華強北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口,電商渠道進入商家們的視線。儘管那時電商因打破原來的渠道結構,被認為衝擊了線下,但矛盾的商家們也期盼電商帶來希望,甚至抗衡那些大終端。
陳英保則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既然身處華強北,為什麼不做一個立足於華強北的線上平台?」
2010年,一個名為「華強北在線」網站誕生。陳英保和其他兩位董事投入巨資做平台,喊出「1年做10億」的口號。
按照陳英保和夥伴們的構想,背靠華強北龐大的本地市場,有貨源和價格優勢,線上平台可以減少層層加價,提升競爭力。從最早的C2C模式,到後來更名為「華強北商城」的B2C模式,他們要抓住市場紅利期。2013年9月,網站月銷量達到1萬單以上,月銷售額突破2.5億元,「網上華強北」小有名氣。
不過,以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為代表,3C數碼線上競爭頗為激烈,「網上華強北」 後來轉向特賣模式。
而陳英保在共同打理「華強北在線」三年之後選擇了離開。這位「老華強北」意識到,華強北已不足以左右整個手機市場,擁有精細化品牌管理的電商平台才是未來主流。這次初探電商的經歷,也促成他下一步的職業轉型。
2017年1月15日,深圳,華強北街上體驗VR虛擬現實的市民。因地鐵施工封街四年之久的華強北路,變身成為商業步行街正式開街迎客。
他又一次站在手機市場的風口
在中國手機市場,80後、90後漸漸擁有市場話語權,他們認可的是品牌,是品質。如同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所言,品牌定位的關鍵,是把目光瞄準潛在顧客的心智。
2014年,華為Mate7引爆市場,業界公認這是華為從產品到品牌的成功轉型,也成為手機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廝殺的關鍵節點。
此後,國內手機廠商思路轉變,不再一味追求機型量,而是集中於年度爆款。小米董事長雷軍這樣總結:「在互聯網時代,爆品就意味著流量、口碑、銷售額,意味著效率。」
品牌化的趨勢同樣延伸至渠道變革之中。
在線上,兩種代表模式催生而出:一種是B2C購銷模式如京東,它更像是線上版的包銷制,是線下大終端模式的複製;另一種是開放平台模式如天貓,品牌方在平台上自建運營專區。
在線下,玩法也不再單一。OPPO、vivo快速擴張,店鋪遍布三到六線城市。這些國產品牌還搭建面向不同層級市場的分銷渠道,以及拓展海外市場。
「所有國內的手機廠商,都意識到品牌重要性。」於是,陳英保做起了手機品牌服務。
在與手機品牌方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發現,手機品牌們越來越青睞天貓。這些品牌將天貓作為線上營銷的主陣地,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試驗場。
「天貓的品牌營銷屬性是無可比擬的優勢,足以讓品牌方實現爆發。」陳英保說,入駐天貓意味著品牌方完全可以做到自我管控,包括團隊、貨源、營銷等,旗艦店成了品牌直面消費者的窗口。
2016年底,榮耀甚至搭建一支30人的團隊,駐紮在阿里總部。榮耀還將所有重磅新品放到天貓同步首發,今年天貓618期間就同步推出其年度旗艦機型榮耀9。
品牌還可以在天貓挖掘細分市場的潛力。以美圖手機為例,它主打美顏拍照功能,定位於差異化的女性市場,其一半以上銷量來自天貓。
小米是天貓上擁有粉絲最多的手機品牌,雷軍在今年7月的2017天下網商大會表示,小米其實是一家電商公司,他要感謝阿里推廣了整個電商的概念。
天貓618期間,所有一線手機品牌均實現三位數高增長,其中,榮耀同比提升高達422%。這背後,以數據和技術為根基的全域營銷(Uni-Marketing),正在成為天貓賦能品牌的殺手鐧。而且,這種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智能營銷方式,也可以解決「50%廣告費浪費」的痛點,幫助在茫茫人海中苦尋用戶的手機廠商。
變革的背後還有一股新的力量——消費升級。如今,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第一主導因素從價格變為品牌,今年1至7月,天貓手機平均客單價同比就提升60%。
「天貓不僅僅作為一個購物平台而存在,而是通過大數據洞察消費趨勢,讓品牌更好地觸達消費者。」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說。
陳英保搭建起一個300人的品牌服務團隊,為手機品牌的天貓運營提供內容營銷等服務,從最初簡單的內容創意,到整體數字營銷解決方案的輸出,他站到了手機市場的新風口。
陳英保分析,從手機分銷集散地華強北,到如今的品牌營銷主陣地天貓,手機行業拐點已經出現,以購銷為模型的大終端力量正在不斷削減,而天貓在手機廠商們品牌化轉身的進程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
手機市場將越來越有看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