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倍回報!如何捕捉科技股的入場時機
本篇是雲鋒金融科技股系列的最終篇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在1988年6月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判斷,至今已經邁入了第29個年頭。
多年之後,對於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之間的作用機制,百度百科有這樣的解讀: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注意到了嗎,其中只有科學技術做的是乘法。
公式很美好,但科技股投資並沒有固定的演算法,估值也沒有標準答案。市場上有太多的報告分享阿里、騰訊和蘋果的股價輝煌大漲,卻很少人回顧百度、臉書剛上市時候的黯然慘淡,更不用說挖掘下一顆「蘋果」的入場時間點,以及幫助投資者縮小科技股公司的選擇範圍。
在探討了千禧年科網股泡沫以及產品和服務型公司的估值後,第三篇,我們將復盤科技公司的股價變化,從投資入場時間點把握角度,嘗試探討如何通過投資科技股賺取盈利。
探討一:互聯網公司上市必漲幾乎是慣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談及百度時候總喜歡帶有負面的評價,尤其是莆田醫院事件曝光後,中國百姓一邊罵一邊用百度搜資料,成為市場一時熱話。
誰還記得百度當年上市的盛況?
來源:頭條網(2005年)
假如時光能夠倒流到百度2005年掛牌首日,當時的百度卻可以用威震美國為中國爭臉來形容:以27美元的價格掛牌,不到3小時內突破100美元一度漲至151.21美元,上漲450%,最後收盤122.54美元,上漲了超過3倍。
2003年時百度尚且虧損890萬元,而上市時收入已達1.11億元,利潤則有1200萬元,其中05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猛增了140%,達到250萬元。
根據百度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布的財務數據,百度股票發行價的市盈率達到540倍,開盤首日收盤價的市盈率達到2450.8倍,放到現在也是驚人的數字。
作為對比數據,Google 市盈率那時為85.66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其他兄弟網路概念股的市盈率也基本在30-50倍之間。
圖:2005-2006年百度上市後股價超額回報走勢
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無獨有偶,如果把美圖、Twitter、PayPal、微博等公司作對比,可以發現互聯網企業一年內股價上漲的概率非常大,首日開盤即漲的公司也不在少數。而這類企業的共同點是——上市前已經擁有相當數量的用戶基礎,並且在細分領域中佔有一定優勢。
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這其中的邏輯並不難理解: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可以分為用戶積累、單利模式、跨利模式三個階段。上市初期屬於用戶積累階段,該階段也是投資科技股的重要時刻。我們在科技股第二篇「夢想與現實——接著聊科技服務公司的估值體系」中也用美圖和Snapchat作為例子介紹了這個觀點。
根據銀河證券對美國股市在1980-2011年時間區間內的30隻科技成長股的統計分析發現,每隻科技成長股都只有一個明顯持續的快速增長階段,即只有一個成長期。經過成長期後,營業收入很難再保持大於20%的增長速度。而這個唯一的成長期就是上市後的初期,因此這個時期投資者需要好好把握。
還記得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瘋狂的投資者恨不得把錢綁在一起直接在紐約的記者會上丟給管理層,平時牛氣衝天的基金經理只能二三十人擠在一個小房間等待管理層接見。除了利潤之外,相信沒有任何事情能夠讓華爾街的精英如此激動。
在上述統計表之外的還有陌陌(首日上漲20.5%)、宜人貸(9個月上漲252%)、LinkedIn(首日上漲109.44%)、騰訊(首日上漲23%)等無數例子告訴大家,資本市場似乎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家有龐大用戶的公司。招股價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日後假如陸金所、京東金融或Airbnb等決定IPO,只要定價不是太離譜,「市場情緒」的加持力度相對其他傳統企業會有更大溢價空間。 但,假如真的錯過呢?
龐大用戶數量的互聯網公司初期階段回報比較高,產品用戶的積极參与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方面,產品影響力越大,媒體就越是積極宣傳,曝光度自然也就更高。當然,這也與「講故事」和豐富的PPT內容有關係。
Facebook卻是一個特例,公司在2012年上市時,已經捆綁了超過8億的用戶。但較高的定價讓開盤迴報僅僅0.61%——隨後步入了漫長的下跌周期,上市後半年股價高於招股價的時間不到1%,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潛水」,無疑讓投資人很沮喪。
縱觀多間互聯網公司,上市後半年內能夠保持高於招股價的並不多見。這就意味著假如錯過了招股價買入,假如真的看好公司前景,絕大部分半新股股價還會有回落抄底的機會。即使現在風光一時無兩的Facebook和阿里、騰訊,也都曾經跌破招股價。
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對於長線投資者操作的啟示在於:如果一開始已經高開(尤其如Snapchat一樣短時間內瘋漲),不妨等熱情消退後,或許會有更好的買點。假如一開始就低走(比如美圖、唯品會和PayPal),馬後炮回顧,當時還真是一個短炒一波的好機會。
探討二:科技公司扭虧為贏?你應該把他放入購物車了。
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有一些很酷的產品,比如特斯拉的車、蘋果的手機、又或者臉書的網站和陌陌的「交友軟體」。但是並非所有酷的產品都能賺錢,京東連續虧損19年方出現盈利,美圖美化了超過全球六分之一人口,卻無法粉飾其虧損的報表。
概念的好壞,決定投資者是否買單;企業能否盈利,決定投資者是否長期持有。故事總會有講完的一天,只有盈利才能證明業務模式是正確的。
陌陌上市敲鐘時的合影留念
來源:騰訊科技(2015年)
陌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早期陌陌只有一個門戶網站的產品經理,一個開發,再加上唐岩,拿著《30天iOS從入門到精通》就開幹了,陌陌就在這樣的團隊配置下誕生了。
2014年12月12日,陌陌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首日收報17.02美元斬獲了20.5%升幅風光無限,最高曾觸及19.89美元高位,由於缺乏用戶變現能力,高峰後半年卻使股價跌破發行價最低觸及9.5美元。
早期為了拉動客戶增長,陌陌在灰色地帶踩鋼絲。唐岩說過,雖然自己是一名草x社區的用戶,但陌陌從來沒有主動做過下半身營銷。但不可置否的是,早期一些營銷號的「軟色情」推廣,幫助陌陌積累了不少用戶。
當時一個著名的段子是這樣的:「一對異地情侶每天在陌陌上聊天,彼此的距離始終是1000km。某晚她回家後習慣性打開陌陌,卻發現他們的距離只有1km,再刷新,只有0.9km。她明白髮生了什麼,激動的走向門口。那一晚,他們的距離是-5cm。於是第二天,他們果然分手了。」旁白是:陌陌——發現真實的距離。
然而即使這樣,陌陌的股價還是一路下跌,8000萬的MAU(月度活躍用戶)並未能帶給陌陌投資者安全感,一直到直播的出現。
圖片來源:陌陌(2017年2月)
2015年第二季度,陌陌的業務構成主要有四部分,分別是會員訂閱、移動遊戲、移動營銷服務和虛擬道具收費,其中會員訂閱佔總營收接近50%。直播平台的初階產品「陌陌現場」還在初期階段。
然而就在同年,直播的模式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第二季度陌陌的其他服務營收為150萬美元,與2014年同期的30萬美元相比大幅增長,這項營收增長的原因是付費表情符號的營收增長,以及來自禮物商城的營收穩步增長。 「陌陌現場」上線首日邀請周筆暢擔任演唱歌手,連續三天的「線上互動演唱會」吸引了超過1000萬人次觀看。
伴隨直播模式的興起,陌陌營收情況瞬間得到改善。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成功扭虧為贏,12月結算的年報顯示第四季度收入進一步增加,企業凈利潤不斷增長。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伴隨著MAU止跌回升,收入和利潤均呈現爆髮式增長。要知道,再往前9個月,市場傳的最多的還是陌陌有可能要退市或併入阿里巴巴旗下。
圖:陌陌總收入和凈利潤(單位千人民幣,右軸為凈利潤)
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陌陌的股價和凈利潤增長時間基本是重疊的,2015年業績扭虧為盈,股價從歷史最低位6.72美元開始反彈超過一倍;2016年第二季度數據公布後,股價從10美元翻了兩倍至30美元;隨著2016年業績大幅增長的確認,公司股價從不到20美元漲到了最高45.95美元。
在這期間陌陌的每月活躍用戶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股價上漲的決定性助力是找到了直播的模式,挖掘出存量用戶消費轉化為穩定和增長盈利,把故事變成生意模式。
陌陌2015-2017年股價走勢圖
來源:有魚股票
確實盈利對所有企業而言都很重要,賺錢多的公司總是能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然而科技型公司的特點在於,初始階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擴充市場和增加市佔率,達到一定規模後才發現缺乏盈利的手段。燒錢階段和穩定盈利的企業區別無異於毛毛蟲和蝴蝶。
京東(http://JD.US)在2016年8月宣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商城第二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3.914億元(約合5890萬美元),而2015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1570萬元。股價從上市後最低的19.51美元觸底反彈。2017年3月2日晚,京東集團官方微信號「京東黑板報」公布2016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京東在2016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凈利達10億人民幣。消息確認後,股價在三個月內上漲近50%。
扭虧前的京東和盈利後的京東,單純從股價來看,差了2.3倍。
京東2014-2017年股價走勢圖
來源:有魚股票
外國的月亮並非特別圓。臉書在2012年剛上市的時候,曾經也經歷過一段艱苦的時間。股價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7月份,當時公司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3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Facebook第二季度營收為18.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84億美元增長53%;凈利潤為3.33億美元,2012同期凈虧損為1.57億美元。
臉書2012-2017年股價走勢圖
來源:有魚股票
伴隨著MAU不斷增加,企業現金越來越多(賺錢比花錢快太多了),臉書的股價4年漲10倍,無論什麼位置買入都是好買點。
來源:TWN(2017年4月)
總結
港交所最快2018年推出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放開了同股不同權和虧損上市的限制。可以預料的是,將會有更多具備潛力和代表第一生產力的企業來港上市。
科技公司燒錢擴張越來越普遍和被市場認可。特斯拉還沒有實現盈利市值就超越大眾和通用,市場期待的是明年開始交付的Model3能夠幫助公司實現哪怕一個季度的扭虧。
雖然美圖和Snapchat股價都曾經跌破發行價,然而其龐大的用戶數目假如真的能找到盈利模式,絕對是最具備潛力的十倍股。
不要看目前某些虧損中的明星公司股票看起來很貴,如果真的能盈虧打平,股價翻一兩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當然這僅限於具備影響力的科技企業。
我們無法預測哪一隻股票能夠讓我們發家致富,但改變人類生活最快的必定是科技股。所以想挖掘十倍股,不妨從你每天都用而估值還不算貴的科技公司中找找?
推薦閱讀:
※環球黑卡到底是一張什麼卡?
※為什麼高收益要承擔高風險?不承擔會有什麼後果?
※錢錢錢!我的錢該怎麼管?美國理財兩三事 (1)開始:被動投資
※普通人有點閑錢,做點什麼投資好?
※強勢的美元,強勢的川普,強勢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