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不相信國產虛擬化技術?

本文曾於5年前發表於cio 個人博客上,今天閑來無事翻閱出來感覺雖然5年過去了,當時虛擬桌面已炒成了今天的雲桌面,但是很多客戶的心結依然未解...   

  隨意計算機與網路環境的不斷提升,虛擬化技術的逐漸成熟,加上主流IT媒體的大副渲染,國際廠商營銷攻勢,彷彿虛擬化之風已經一夜之間橫掃中華,到了迫在眉睫急需要上的地步,從幾個人的工作室到擁有上萬PC的國企,無處不談虛擬化,甚至很多地政企為了信息化建方面的政績,突擊性上馬虛擬化項目,從伺服器到桌面應用全套部署、加上伺服器硬體與網路設備的改造費用,一個虛擬化項目的投資往往過百萬,其實有關於目前虛擬化項目投資回報比以及綜合價值的評估很多專家已經做過分析,這裡我不想再重複,從技術角度出發虛擬化的確是一項可以實現解決信息化工作中運維問題的好技術,而今很多國內的研發企業也在進行相關的產品開發,國產的虛擬化技術也在掘起。

  不過似乎在很多地方的市場上,國產的虛擬化產品並不願被企業所接受,他們寧可採購成本更高的國外產品。甚至有人對雙方同類產品進行橫向評測、現場演示用數據證明優勢的情況,也難以打動客戶,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國產虛擬化大步邁嚮應用領域的腳步?

  筆者也曾與多位大型企業的網路中心管理人員進行過交流,從他們的反饋中得到了一些答案,總結整理如下:

  1. 更相信國際廠商的研發實力,虛擬化軟體雖然原理簡單,但是要想成為一款成熟的產品,需要研發團隊長期的積累、虛擬化產品的研發者需要能與Microsoft、IBM、Intel這樣國際頂尖的系統原廠商有真正深入的代碼共享級的合作,這個絕不是國內幾個程序員一兩年就可以關在開發部裡面翻閱MSDN、和系統廠的SDK編寫一堆代碼磊出來的。

  2.更相信國際廠商的後續服務能力,目前國際上能做虛擬化產品開發的公司,最短的也有上十年歷史,更長在二戰期間就已經是美軍的電子設備供應商,而我們國內的企業很多都難以「過三關」,很多起初非常不錯的產品不幸幺折,皆因為企業後續研發服務跟不上。企業擔心產品一旦上馬,開發商無力承擔後續的研發與支持,企業將面臨種種困難。

  3.信息中心負責人包括企業老總都不敢承擔業務中斷的風險,虛擬化的項目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一旦出現問題宕機的就絕對不是一兩台PC 那麼簡單,極有可能導致整個業務系統的癱瘓。這種風險可能並不能完全避免,但是他們如果採購的是國際一線廠商的產品,則在「災難」發生時方便推掉責任,他們可以在質問面前安然的回答:「這個問題是***產品本身的問題,連世界500強都用他們產品....」 ,而這個問題如果是一款國產產品的話,媒體一定會深挖企業採購負責人與供應商之間是否存在著某些利益關係,是否有採購黑幕。這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國人也喜歡看這個。

  4.品牌效應+面子工程,很多國企上虛擬化項目更多是為了信息化建設上的政績,將來上媒體報導、上報材料時,項目標稱採用了世界上最新技術...美國**公司的產品,這些公司的名字往往只會電腦掃雷、鬥地主的主兒都聽說過的,但是一旦上報是國內某某不知名公司的名字,他們覺得賺取不了面子。

  5.以上四點總結起來,則是我們國人的通病:「外來的和尚會練經」。

  可能還有更多的原因我並未收集到,但是從項目實際應用的角度來講,一款產品無論來自何方,最重要的是它的適用性,這裡所說的適用不僅在於產品在不同的軟硬體環境下是否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應,也在於是否符合使用者的習慣,是否符合用戶的最終需求。如果它不具備適用性,更品貴的產品也不具有使用價值,則只會成為一件工藝品。

  筆者兩年前曾參與過一個國產虛擬化項目的研發立項,對此深有感受,其實只到現在我一直認為產品的設計理念與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源有著極大的關係,比如德國人的公司里每天早上上班不用打指紋記考勤,美國企業的電腦上不可能安裝行為管理軟體,日本企業中桌面虛擬化非常普及、中國企業的電腦中則從遊戲到音樂、電影無所不存,這種習慣上的差異是由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根基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在國產軟體設計的時候,我伴著必須考慮到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企業的管理制度,符合國情的軟硬體環境,這些缺一不可。

  以國內目前競爭最激烈的「桌面虛擬化」為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產品的適用性;

  1.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企業的網路以百兆為主,客戶機硬體配置雖然不統一,但是配置都比較高,所以很多企業的PC 機都在當工作站使用,即很多工業製圖、圖形處理、運算與設計工作都是在客戶機上直接完成的,並沒有專業的小型機與工作站使用,而不像歐美企業裡面普通員工PC 都只做日常的文字處理、OA、報表等工作,而真正的工業級應用則由專門的伺服器或工作站來處理。 那行在這種條件下XenDesktop 、VMwareView 是否可以在會話主機不是無限強大的時候承載桌面應用的推送?

  2. 歐美企業崇尚開放自由,作習時間可以由員工自行控制,分工協作也非常明確,而國內的企業由國內的自覺性有限,往往有很統一的作習時間表要求,早上9:00 大家上班時,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數百台PC 同時開機向虛擬桌面的會話主機連接,此時所產生的登錄風暴,在採用VDI 模式的系統上究意需要添加多少存儲來緩解壓力?

  3. 前面也提到過,國內人的電腦喜歡個性,一千人的電腦會有一千種不同的桌面背景,在桌面上隨手存文件,圖標個性布陣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那麼在採用統一推送的情況下,個性化如何保證?是否要為一千用戶定製一千個域用戶賬號與腳本呢?

  4. 平板、手機能連桌面辦公或許是一種時尚,但是在中國市場至少未來五年還不會成為主流,因為我們的企業的外包流程遠沒有那樣成熟,非常多的工作需要我們的員工實際一步步的去完成,不是只用平板、手機連接到遠程桌面指點江山就可以交付的,那麼跨平台桌面的漫遊的實際價值在哪裡?

  5. 國內員工的人本身也是非常有個性的,當一切都被限制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是否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 當網路或伺服器在意外或人為的情況受到任何一點點震蕩的時候,如何保障虛擬桌面的用戶斷線可用?業務連續不中斷?

  這些問題其實都值得我們的信息中心主任在考慮國際品牌時多加思索,這裡暫且不談中美在未來一天發生「戰爭」時的系統安全,試想一下一個遠隔千山萬水的國際公司真的可以隨時為您候命服務嗎? 系統軟體的兼容性非常重要、作虛擬桌面從工作原理上講從埠到鍵鼠操作其一切都是映射的,在外設與應用軟體的兼容性方面更加要經受考驗,當您遇到的問題是需要虛擬桌面的開發者為您修正的時候,大洋彼岸的國際公司能否在第一時間為你應急?

  綜上考慮,筆者覺得我們不應該過於迷信國際品牌,儘管國產虛擬化還有很長的路的要走,但是我們應該對國產有更多的信心,相信中國人自己的研發實力、服務能力。其實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能感覺到中國本土的虛擬化技術正在掘起,也已經成長起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虛擬化研發企業與機構。他們的產品也已經在廣大高校、政企、軍工中得到了應用考驗,其穩定與可靠性並沒有一些人主觀上想向中那樣的差,反而更加貼近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此筆者向國內的虛擬化研發企業的PM們提意幾點:

  1.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桌面應用的研究,而不是伺服器虛擬化。

  2.更加註重用戶體驗,用設計師的視角取替工程師的視角來製作產品UI。

  3.企業上虛擬化的目的不是為了虛擬化而虛擬化,而是為了節省綜合維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千萬不要把客戶機所有的應用都搬到了雲端。

  4.公有雲應用的風險是中小企業無法承擔的,他們更需要企業私有的雲存儲。

  筆者在最後,還想祝願中國的虛擬化技術能儘快形成一套自己獨立的產品理念體系,從產品開發者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能儘快成長出和 Citrix / VMware 一樣企業。做出國產虛擬化產品自己的特色。


推薦閱讀:

CSP 課堂筆記之 Hypervisor
會飛的貓咪很危險,區塊鏈虛擬寵物是場騙局嗎?
乾貨,幾維安全代碼虛擬化技術原理與實現
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
內核、虛擬化以及Intel CPU特性初涉

TAG:雲桌面 | 虛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