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紀念里 尋訪戴望舒的雨巷

屈原投江的紀念里

我尋訪戴望舒的雨巷

頭頂烈日驕陽

沒有大雨傾盆

沒有小雨淅瀝

雨巷的古樸不見

丁香的芬芳不見

雨巷和姑娘

都只在那詩里

在詩人的吟誦里

在歷史的縫隙里

兩千年前的汨羅江畔,投江之人傳世《離騷》,其中有言「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便被戴夢鷗拿來做了筆名,於是有了名滿天下的戴望舒,有了無人不知的《雨巷》,和丁香一樣的姑娘。1927年,戴望舒寫這首雨巷時僅23歲,有資料記載詩人是在杭州的大塔兒巷寫下這首詩的。有人說,大塔兒巷就是雨巷的原型,而詩中的丁香姑娘,便是當時與戴望舒交好的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也有人說雨巷的原型在蘇州、揚州,但不及杭州說盛行。浙江在線的記者曾考證,雨巷其實只是意象,只在詩人的腦海里。

除了大塔兒巷,還有小塔兒巷,大、小塔兒巷呈「丁」字形交會。東西向的是大塔兒巷:東起皮市巷,西至中河中路;南北向的則為小塔兒巷,南起解放路,北接大塔兒巷。如今的大塔兒巷沒有一丁點兒古樸的色彩,已經很現代了,只有頭頂的天空看上去還算碧藍。從中河中路的巷口向里看,左手是北京銀行,中蘭酒店打頭兒,右手是杭州大承醫院打頭兒,往裡邊是居民小區。道路一邊畫上停車位,不過兩旁都停滿了車子。因為年代久遠,這裡的巷子經過改造拓寬,歷史中的戴望舒故居已經一點兒痕迹都沒有了。雖然烈日驕陽,但是杭州城的綠化還是不錯,攀爬在牆上的綠色還是能感受一點清涼。

沿巷子向前,到丁字路口向右手邊便是小塔兒巷,算是有點木結構的建築。在向前有個流動小攤,賣些杭州小吃。接著進入一個更小的巷子叫做「覺苑寺巷」,覺苑寺19號門前守著一對石獅,旁邊立著一塊石牌,是杭州市政府於用2005年7月立起的。上面中英文雙語標註「杭州市歷史建築,建於20世紀20年代,院落式布局,半開敞天井,內有雕飾鐵欄和雀替。」19號和20號大概是一體的,門是關起來的,未見內堂。挨著的18號,是浙醫二院的住院醫生宿舍樓。再往裡就是居民住所,覺苑寺巷並不是筆直的一條,而是拐了三個彎兒,出去便是解放路。

回過頭來,從覺苑寺巷出來,小塔兒巷從南到北,再從北到南,現代樓棟上貼上「皮市巷x幢」,矮點的建築上貼著「小塔兒巷」,其實還是小塔兒巷。從小塔兒巷出來再回到大塔兒巷,看到的是杭州退休幹部職工大學,廢品收購站,一輛滿載廢紙箱的貨車,一排超市,商鋪,大抵如此,沒有值得特別注目的地方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大塔兒巷出來到中河中路上,旁邊的老樹虯枝看上去歷經滄桑,飽經風霜,但蓬勃的生命力依然生長出遮天的綠,給盛夏的行人帶來一絲清涼。中河的水,看上去不是那麼清澈,浮著一些水草,伸展著手臂,像是問候你,和你打招呼。也好像要問你,或者問老天要什麼東西似的。這該是中河的部分河段了,因為旁邊的路叫中路中路,旁邊的立交橋叫做中河高架。她向你打招呼,是你的榮幸。想想看,錢塘江、貼沙河、中河、東河、西河、西湖等江河湖泊共同構築了杭州主城區的水系系統,中河、東河是杭州主城區水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中河和東河的開鑿年代,分屬於唐代和五代,歷史上都曾是京杭大運河連通錢塘江的重要河道。就我看到的河段,看看周圍的布局,便知道沒有運輸功能了,大概能夠起些泄澇排洪,供給居民用水的功能。不過看看水色,便知道她向你要什麼了,她要得是尊重,要得是珍惜。

從中河中路出來,是清吟街,回來查資料才知道清吟街127號便是王文韶故居,留下次去尋訪。中河路與清吟街交匯處有一座石橋,叫做楊綾子橋,據資料載,此橋初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現在看到的該是在原址重建的。石欄板的鏤空,橋碑上的「嘉定()寶」以及刻字還是帶來一絲古意。

從橋上出來,走上平海路與中山北路交口,在浙江省中國旅行社前,立著一尊孫中山的雕像,高瞻遠矚,形象偉岸。除了這條叫中山的路,和這座先生的雕像,似乎沒有任何與先生有關的事物了。但這又何妨?孫中山這張臉,這個名字,稍懂一點歷史,還需要多餘的展示物嗎?

回程的時候,在西湖文化廣場附近,有一片黃燦燦的向日葵,在微雨的清洗下,越發明媚。此時,雨水來了,我卻早已不在那「雨巷」。

B支7到達小和山公交站,遠山只有輪廓,夜色慾暗,街燈已亮。在石馬社區的巷子里,夜生活將要開始,我的窗外,一片嘈雜將要持續到深夜兩點。但於我的生活並無妨礙,正好可以秉燭夜話,冥想寫字。


推薦閱讀:

TAG:屈原 | 施蟄存 | 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