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糾結症治好,再來買房吧。

從年後開始,陸陸續續有朋友向我諮詢買房的事情,一部分是首次置業的剛需,一部分有房住但手上有點閑錢;共同點就是以前基本不關心房地產市場,見證卻錯過了2015-2016房地產上漲周期,意識到了房價上漲導致貨幣貶值的事實,於是都一頭熱的想趕緊上車。

某高校博士,14年就已經具備本市購房資格,也有意向,當時房市慘淡,市場蕭條,他斷斷續續看了幾處,最終也沒下定。這事耽擱下來,就沒心思再到了2016年,偶然一看,房價已經竄了老高一截。當初準備的首付還能買個一百多平的大戶型,位置也能咬咬牙勉強買個河西周邊,現在卻只能買個浦口或燕子磯八九十平小戶型了。雖然仍在上學,工作未定,但看看這暴漲的房價還是決定先把房買了,燕子磯傳聞原址是化工廠毒地,那麼就買浦口吧。

本以為南京限購以後能好好買個中意的房子,結果奔了幾個樓盤,看中的依然難買,他看上的樓盤,位置好,價格不高,雖然限購,還是有很多意向客戶,銷售直接跟他說想買就找關係,不然大概率陪跑;博士想了半天,還是決定把人情要留著找工作的時候再用,這次買不到,就等下次開盤,一直到買到為止。後來又去看了周邊幾個其他樓盤,性價比都不高,所以放棄。

上月底南京拍地,燕子磯地價已近兩萬四,多個地塊熔斷。博士屁股坐不住了又來問我,還是老三樣,意向的樓盤能不能買到,買不到怎麼辦,能不能推薦幾個其他的備選。我很意外,不是盯住了一直等到買到為止嗎,怎麼又來問。

其實還是他心裡沒底,擔心這次買不到,後面開發商捂盤了或者周邊高價地王上市以後也帶動房價上漲。

我不太想說,畢竟推薦了也不一定能買到,要是因為我的建議耽誤他的購房時機,這事可不是鬧著玩的。

最終經不住他軟磨硬泡,還是給出一個樓盤,現在周圍步行10分鐘有地鐵站,開車過江有隧道,隔壁還有新的跨江大橋在修,一個在建的商業綜合體;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還是嫌棄綜合條件沒有他最滿意的那個好,人說:「雖然現在沒有地鐵,但是以後有啊;雖然現在隧道堵,但是以後大橋修完通路就不堵了啊;雖然現在周邊啥都沒有,但是位置好啊…」巴拉巴拉把搶白一通,說的好有道理,完全沒毛病。過了五分鐘我才反應過來,不是你要我推薦的嗎??,既然都打定主意了,又來問,涮我開心嗎嗎?最滿意的就是最喜歡的,我後面再推薦個啥,他都看不上嘛!

像博士這樣的購房者並不少,特點都差不多:

  1. 手上錢不算多,剛夠三四成首付,看上的確實都是好樓盤,競爭者眾,幾率很小,買房號找關係,也不願意。
  2. 買其他容易買到的,又覺得性價比低自己虧了。

本已心懷未上車的恐懼,一邊持幣在手,眼見貨幣超發物價上漲,購買力持續下降;另一邊卻期望能完美抄底,實現投入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只有plan A沒有plan B;最終往往被現實打臉,成為最可惜的踏空人群,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吃夠踏空的虧。

購房最重要把握時機,什麼樣的時機最好,都要等時機過了才知道,只能預測不能先知。多年老手都能走眼,新手憑啥覺得自己能完美抄底?

大多果斷堅定、不拘小節的購房者,都是以前吃過猶豫不決的虧,付出巨大代價的。對剛需和新手來說,站崗是遠遠好於踏空的。

夜裡想了千條路,早起還得賣豆腐。也許真的要吃過虧,才能慢慢學乖啊。

推薦閱讀:

這應該是史上最TM真誠的買房建議了
拼底線(一):從毫無底線的暴利項目聊起
常說的「剛需」和「痛點」是怎麼定義的,區別是什麼?
剛需就買這種房

TAG:買房 | 房產 | 剛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