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熊逸與萬維鋼的「三問三答」

三問三答看了2遍,熊老師真的是「亂拳」,好幾個地方還是沒有能力看懂,這裡梳理了下看得懂的分享出來,不然「亂拳」打倒的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

主題:熊老師解答萬老師提出的兩個沮喪,三個問題。

關於兩個沮喪,熊老師的回答是:沮喪來源於人的天性即攀比心、自我優越感和內群體偏袒效應,認識天性後,我們可以選擇不和別人比以及收縮群體視角來避免沮喪

問題一:「國學」是否是地方性的風俗學問。(這不是問題,因為也可以說「現代科學」是「地方性」的西方科學)

熊老師答:我們今天的很多東西(如牛排等等)一開始都是地方性的東西,只是後來流行開來而已,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國學」為什麼沒有全球化流行,因為「國學」不是現在主宰世界的「現代科學」。

問題二:「國學」在哪裡有用也就是實用性問題。(這也不是問題,一定要符合西方科學的東西才有用嗎?符合科學的叫真理,有沒有用因人而異)

熊老師答:「國學」和很多世界歷史上的產生過的學問一樣是歷史的過去的東西,過去的東西如果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土壤都不具有「實用性」,但是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我們的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這是「無用之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才是「大用」,因為它潛移默化地改造了我們的意識形態。

問題三:是否該一直仰望「國學」,能否發展「國學」。

熊老師答:也是從人的天性分析,群居動物的奴性導致了很多人仰望「國學」。至於要不要發展「國學」,答案很明顯,你都有iPhone7了,還要改良大哥大不?

總結一下:萬老師「微服私訪」、拋磚引玉,把國人對「國學」的普遍認識轉化成問題提出來,我們一般認為,國學是中國人自己的古代學問,被近代的西方科學完敗,幾乎沒有實用價值,更不要談論發展了,那幹嘛還要學呢?

「國學」是我們的文化基因,了解和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天性、社會的習俗等等,了解我們從哪裡來,最終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詳細請看發刊詞。

我的思考:

在這裡對熊老師有一個提問,疑惑來自於您這篇文章中。

1為什麼中國人特別講究實用主義?

2同處歐亞大陸,氣候緯度人口規模等等都不分上下,為什麼現代文明誕生於西方?

這應該算是同一個問題,文章提到了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政治結構的特殊性、文化根底的特殊性,以前聽羅胖說過大英帝國的島國環境和政治結構催生出了現代文明,想聽聽熊老師的見解。

推薦閱讀:

智識分子-萬維鋼
好關係的套路和講故事的套路(萬維鋼·精英日課S2 025)
【效率-目標-價值觀-感情-意識】手機就是老虎機、次要目標取代首要目標(萬維鋼·精英日課S2 018-020)
瞬間的體驗設計和人性的榮譽感(萬維鋼·精英日課S2 021-023)
最是他鄉遇故知,太太新髻初上頭【注意力】【奢侈品】【喜歡=熟悉+意外】(萬維鋼·精英日課099-102)

TAG:國學 | 同人於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