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心理學是什麼?

在以往的繪畫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員朋友都會問我,怎麼去了解兒童畫,今天,我們來初步的討論一下兒童繪畫心理學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繪畫心理學是什麼,繪畫心理學或者是繪畫心理治療技術是屬於藝術治療的一個分類,它的理論假設來源於人類從原始社會中,在語言文字還沒有成型的時候,圖畫,是用來表達的一個重要方式,原始人類在岩石上留下看似簡單的符號圖形來記錄重要的信息。在當前的發達文明中,剛會爬行的小嬰兒,拿起一支筆在紙上落下第一根線條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驚嘆這個神奇的時刻,因為,紙上留下了自己手臂運動的軌跡,從而逐漸形成一個概念——我能夠自主的控制我的肢體去表達我的想法。在長大之後,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從事專業的美術相關工作,但是這種經歷會完整的保留在潛意識中,當我們拿起筆的時候,喚起的是塵封在潛意識之中的大量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更加直接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甚至是超越意識層面和邏輯分析。所以,通過圖畫,我們更能精準的把握當事人的心理狀態。

兒童繪畫心理學在這個基礎上簡單而言就是依據繪畫者所繪圖像,從線條、大小等諸多角度去分析繪畫者的心理。因為兒童在語言表達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局限,所以,通過繪畫來表達內心所想,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慾望,他看見什麼都想「說」出來。但是因為年齡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畫,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扇窗戶。

兒童繪畫心理學有著非常神奇的功能,比如可以看齣兒童的智力水平,這是一個比較簡單易行的智力檢測方法,4歲以上兒童畫一個全身的人,然後根據這副畫來評估該兒童的智力水平。如果是4歲以下的小朋友能夠畫出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有鼻子眼睛和四肢)可以直接判斷出他的智力發展是超群的。還可以很容易的從畫中找出這個小朋友為什麼最近不愛吃飯了?不喜歡上學了,或者睡覺不安穩了等等。

有一個4歲的小朋友,性格內向靦腆,不愛說話,最近突然對上幼兒園特別排斥,哭鬧不已,家人耐心勸解無效,去問學校老師也沒發現什麼線索。最後來醫院看,他來的時候很難開口說什麼,於是我讓他畫了一幅畫,他還挺合作的,畫的是一隻玩具熊,在詢問的過程中他說這是他的好朋友,他的媽媽恍然大悟,想起不久前他最喜歡的一隻玩具熊被一個小朋友丟進了馬桶里,媽媽說不要了丟掉再買一個,他當時哭鬧了一下,表現的也不是很明顯,後來慢慢開始不願意去幼兒園了。幸好這隻熊並沒有真的丟掉,只是被家長收起來了,他的媽媽找出來洗乾淨晾曬,這個小朋友一直摸著這隻濕漉漉的熊一個下午不肯離去,之後不肯去幼兒園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半個月後就沒有這個表現了。

在進入兒童繪畫世界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去評價孩子的畫畫的像不像,特別是對畫中的奇特世界表示質疑,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是完全處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一切來自外界的評論都可能被他們看做是一種批評,是對他們獨特自我的威脅。在孩子的畫面前,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詞語!正確的態度是:完全接納孩子的畫,不要提很多問題,尤其是不要說他們畫的不對。這樣說是可以的:「你的畫非常漂亮,謝謝你!」,或者簡單要求孩子自己介紹一下他的畫,完全認可他的故事。這樣,孩子會繼續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真正的內心感受和神奇的心靈風景。當然您也可以把孩子的畫貼在冰箱上,或者放在框子里掛在自己的床頭,這些都可以給孩子恰到好處的認可和鼓勵。

如果您這樣問:為什麼畫里的爸爸沒有頭髮?或者:為什麼你的太陽是藍色的?孩子精心構造的心靈風景可能會被顛覆。因為,當一個孩子覺得他的畫受到了成人世界的質疑,以後他就會試著給他的畫「戴上面具」,再畫畫時,他可能不再能盡情發揮了,他會不自覺地根據大人的邏輯「修正」自己的「錯誤」,從而失去表達真正自我的快樂。

從圖畫中,是可以進行智力評估的,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感興趣的地方,現實的情況是,孩子的畫經常顯露出他們的超常智力,但是家長不要過分強調孩子這一點,因為,歸根結底,孩子畫畫不是功利性的,孩子畫的真正目的是表達感情和建造獨特心靈世界。所以,家長可以悄悄地看,適當地鼓勵,但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來過度評價和干擾孩子的創作。

最後,教大家一個小小的方法,讓孩子畫兩個個主題,他最喜歡的一樣東西和最不喜歡的一樣東西,畫中內容代表著孩子的喜好,兒童在表達這類主題是非常直白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他的這種喜好,加以引導。比如他畫最喜歡的東西是泡泡槍,最不喜歡的是媽媽,那麼,很有可能是媽媽在玩泡泡槍這件事情上有所限制,這就是孩子想表達的意思。


推薦閱讀:

正在進行心理諮詢的我. 2
邊緣性人格障礙BPD,邊緣性人格組織BPO的診斷和治療
「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兩大基本原則及相關治療實踐(上)
心理諮詢是陪聊!VS陪聊?!
揭開迷霧9——童年創傷的影響

TAG:心理學 | 兒童心理學 | 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