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鋒運筆才是王道

學書法的人,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兒,就是「中鋒運筆」。

何謂中鋒?據說是使筆直立,鋒在正中,左右不偏,便叫「中鋒」。何謂中鋒運筆?據說是讓筆尖兒常在點畫的中心,不偏不倚地運行,便叫「中鋒運筆」。

近世書家動輒以中鋒為本,將中鋒作用說得神乎其神。如:

清代笪重光:「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優劣之根,斷在於此。」

清劉熙載:「書用中鋒,如師直為壯,不然,如師曲為老。兵家不欲自老其師,書家奈何異之?」

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

白蕉:「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

沈尹默:「筆鋒在點畫中行動時,墨水會隨著在它所行動的地方順著尖頭流注下去,不會偏上偏下,偏左偏右,而是均勻滲開,四面俱到。這樣形成的點畫,自然不會有上重下輕、上輕下重、左重右輕、左輕右重等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書家所一致主張的『筆筆中鋒』。筆筆中鋒,點畫自然無不圓滿可觀。所以歷代書家的法書,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因人而異,而不能不相同的,就是『筆筆中鋒』」。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毛筆不是鋼筆,筆尖兒是軟的,在觸紙的瞬間,筆尖兒就變成側鋒。這是基本事實!更何況,書法在揮運的過程中,不可能不偏不倚地做機械式平移。要是誰真地那樣去寫字,不被人們當成笑話才怪。

所以,中鋒在哪裡?!中鋒用筆,只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

既然沒有中鋒運筆,那麼,怎麼運筆才算是正確的呢?是盡量垂直用筆,還是斜執而用側鋒?

關於用筆,古人曾提出過很多原則,如:「橫筆立下,立筆橫下」,「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欲下先上,欲左先右」等等。這些說法的本質,實際上都是側鋒落筆、側鋒收筆以製造芒角增加動感的含義。

讓我們仔細看一看那些名家的墨跡本,你就會發現,橫畫也好,豎畫也罷,筆畫根本不是一般粗細,而且在筆畫的兩端,常常會出現芒角,而這就是側鋒造成的效果。

圖片116:王羲之《得示帖》

圖片117:王獻之《新婦服地黃湯帖》

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二王的書作:

很多橫畫左上角的小尖兒,並非寫成,而是急促搭筆時自然而然形成的;筆畫粗細之間變化非常強烈而且突然,除了硬芯毛筆這一工具因素之外,斜執筆用副毫加粗也是其關鍵因素。

而後世臨摹者,由於是垂直執筆,在同一個筆畫卻粗細突然變化這一點上,卻只能束手。

《翰林粹言》中有:「側鋒取妍,此鍾王不傳之秘」。

楊守敬在《馬鳴寺根法師碑》的評語中也曾言:「大抵六朝書法,皆以側鋒取勢,所謂藏鋒者,並非鋒在畫中之謂,蓋即如錐面沙、如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之謂。後人求藏鋒之說而不得,便創為中鋒以當之。其說亦似甚辨,而學其法者,書必不佳。且不論他人,試觀二王,有一筆不側鋒乎?惟側鋒而後有開闔,有陰陽,有向背,有轉折,有輕重,有起伏,有停頓,古人所貴能用筆者以此。若鋒在畫中,是信筆而為之,毫必無力,安能力透紙背!且亦安能有諸法之妙乎?」

這也就是說,「側鋒運筆」才是真正的王道。只有側鋒落筆側鋒收筆,才會在筆畫的前後兩端製造出芒角,才能使得這個筆畫和上一筆連起來看時具有動感。

可惜的是,在「中鋒運筆說」的影響下,執筆方法常常被人以訛傳訛。結果就導致了很多人在書寫時,幾乎完全垂直用筆,將本來是連帶效果的芒角,要麼泯滅在筆畫之內,要麼當成了筆畫進行僵硬地書寫,結果人為地增加了動作,增加了書寫難度。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怎樣看待同性戀和異性戀? ----各循其性並行不悖
從古裝劇看中國服飾文化——宋朝
「二十四節氣茶會」穀雨·全民飲茶日主題系列活動
西遊記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主線絕不是取經那麼簡單,隱藏的高明!

TAG:書法 | 行書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