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的孩子從不拿粗心當借口!教你如何改掉粗心壞習慣

粗心」是什麼?當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 「會而不對、會而不準、會而不全」,做錯了、做偏了、做漏了、不規範,等等等等,被扣分,老師和家長就會一言以蔽之,痛說,你怎麼這麼「粗心」。學生自己也捶胸頓足,我本來都會,怎麼又「粗心」了。

「粗心」就這樣,成了一個沉重的殼,每個孩子都背負著它,甩也甩不掉。每個孩子又把它做擋箭牌,考不好的時候,自我安慰一下:「我又粗心了,不然就…」擋箭牌掩蓋了真實的問題,沉重的殼也讓孩子們背負不動。而「粗心」呢,實在也是替它的遠親近鄰背負了若干的鍋。

我們不要拿「粗心」做借口,掩蓋了背後的真實原因。重複的提醒 小心、認真、仔細,別馬虎、別大意、別粗心,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用處,因為他並不知道怎麼去做到 小心認真仔細。

現在我們通過現象到來分析原因,再給出解決方案,並推薦給家長日常訓練的方法,今天我們換個角度看待粗心,更好的改善它。

對於粗心,我們這樣理解它:

1、 粗心是結果,不是原因。不是因為「粗心」做錯,而是有其它原因導致「粗心」

2、 「粗心」的本質,是態度、是能力、是習慣,甚至是人格特點

3、 「粗心」,經過系統訓練,可大幅度改善,當然很難趨於零

孩子在作業和考試中的粗心

從現象分:馬虎、大意、疏忽、丟三落四

1、讀題階段:看錯讀錯(比如 凸透鏡讀成凹透鏡,千克看成克),讀偏(理解不準),讀漏題(比如最少兩種方法的 兩種 沒看見,取g=10沒注意,甚至一小問沒看見)。

2、解答階段:抄錯寫錯(乘號抄成加號,漏寫負號,小數點),計算錯,不全面(兩問答一問),不規範(輔助線、做圖分析,物理不寫單位),不準確(問東答西)。

從產生原因分:不上心、不用心、不細心、不認真,不能行

1、方法習慣型:讀題跳躍,先解後讀,手快大於心快;計算口算,跳步計算;不做草稿。

2、態度忽視型:陳題輕敵;小作業不重視;鬆懈狀態;差不多心理;僥倖心理。

3、考場因素型:心理緊張;考場狀態敏感(外界干擾);臨場狀態。

4、學習能力型:不熟練、掌握不透徹(似是而非),關鍵點不敏感,綜合能力(讀題時信息提取、理解)。

5、注意力型:精細能力差(很難發現細微差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一心多用);專註能力弱。

改善流程:記錄 → 歸因 → 對策 → 訓練

1、記錄現象:發現「粗心」現象,回憶當時真實場景,按照「什麼情況下,發生了什麼現象」,記錄「粗心」發生時的真實場景,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

2、分類歸因:過一段時間,對記錄的現象,分析「為什麼發生」,原因直追到細枝末節。有可能多種不同現象,最後歸為同一原因;也可能一種現象,不同的發生情況下有各自的原因。比如說就簡單的計算錯誤,是跳步、還是移項、還是看錯了符號、還是抄漏了數字,跳步屬於思維習慣不好,移項錯誤屬於技能敏感性不強,看錯符號屬於精細能力弱、抄漏數字屬於當時當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3、找出對策:針對一種原因,思考「怎麼辦」就能克服。比如說就計算的跳步和移項,別以為重視就行,其實是你思維定勢,不良習慣根深蒂固,只能老老實實一步一步筆算,像二年級小朋友一樣回爐計算,直到你思維定勢改變。將這些小點,寫在便利貼上,貼在醒目的地方。

4、重點訓練:在一定時間內,讓醒目的便利貼在眼前頻閃,喚醒大腦注意,直到大腦自覺意識。就像走路見了紅燈,下意識停下腳步一樣。嚴格按照便利貼的提示執行,堅持「這樣做」儘管有可能暫時降低效率,但是一旦改善,今後的收益回報可是大大的。

作業或考試中的常見粗心訓練:

1、小低年級精細化訓練,注意力訓練(可通過日常生活、注意力專項訓練),含注意力分配。

2、閱讀訓練(特別是各科目讀題),指讀、默讀、劃重點,關鍵詞敏感性訓練。

3、意識上重視,重視,再重視。就像 紅燈、斑馬線,在大腦里形成肌肉記憶,下意識重視。

4、好習慣:計算,草稿紙。檢查。日常作業如考試。眼不見陳題,只有新題。準確度不高的時候,放慢速度,先練習持續保持正確的能力。

5、能力,能力,能力。熟練度足夠,速度足夠,見識量足夠,靈活性足夠。打破固定思維(比如跳步)。系統能力訓練(比如作文前花3分鐘整理思路)。

6、引入檢查單機制。比如計算的驗算。

有的孩子,考試中很少粗心,這類孩子一般在平時作業中就 認真細緻。平時作業 馬虎大意、不細緻、不認真,到考場上是不容易一下子就 不粗心的。所以,平時的學習習慣、作業習慣,很重要。另外,生活中重視細節、有序做事、專註力的培養,幼兒階段的感統協調訓練,都是和學習中的「粗心」有關係的。只有下定決心,不怕煩難,才能從根本上克服「粗心」。

除了孩子在作業和考試中的粗心,父母們又何嘗不是呢?生活中我們也會因為事務繁雜而分神。

媽媽在廚房裡的「粗心」

為了便於媽媽們理解,幫助孩子,做為對照,舉幾個道理相通的廚房做飯的例子。我在廚房裡,經常犯些小錯誤,出些小毛病。我在廚房出過那些小事兒?糊鍋,炒菜忘了放鹽,切了手,燙過,打了碗,煮飯有沙子……

這算粗心了吧?反正這種情況一出現,老媽通常都會說,你注意點,你小心點,你認真點。我呢,老媽百般叮嚀,但「粗心」的毛病也還在,不時冒頭。後來有一次燒壞了一隻鍋,痛定思痛,下決心改悔,終於能讓家人安安心心吃飯了。

怎麼痛改粗心的?

老媽認為我「粗心」的那些事兒,全部列出來,深挖原因,主動對策或者強制對策。按 原因到現象舉例:

1、心不在焉:一邊炒菜,一邊想事,結果忘了放鹽,或者倒醬油沒止住(≈ 注意力不集中)

2、一心多用:燒著菜,想著要用幾分鐘,抽空看了下手機,忘了時間,糊鍋(≈ 不專心)

3、敷衍了事:批量洗菠菜,結果根部泥土沒洗乾淨,吃菜咯牙(≈ 馬虎,態度不認真)

4、方法不當:豎切胡蘿蔔,沒抓穩,切了手(被斥為 不小心,實際 ≈ 方法不當,不熟練)

5、缺少經驗:學人做米酒,煮糯米飯,放水不足,飯太硬(被斥為 不用心,實際≈ 不會)

6、不看細節:煮綠豆粥,沒檢出來綠豆中的 小石子(≈ 大意,不細緻)

7、習慣不好:不提前剝好蔥姜蒜,放了油才切蔥,經常油溫過熱焦了蔥(≈ 流程、習慣不好)

8、相似混淆:鹽和糖裝在同一個調料盒的分格里,想放糖放成了鹽(被斥為不細心,實際 ≈ 辨識度太低,被忽視)

9、能力不足:有一次飯後收拾,兩手各端一摞碗,端不住摔了一摞(被斥為不小心,實際≈ 超能力)

10、負載過大:一盆湯裝的太滿,從廚房到飯桌撒了一路(被斥為不小心,實際 ≈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1、特殊情況:油熱了正想炸魚,電話鈴聲響起,一著急,整個魚 掉進過來,燙了手(≈ 突發事件應激不好)

基本上就窮舉完了。這些,一般都會被老媽歸為 廚房 中的「粗心」。當我把原因再歸類的時候,其實就只有幾個大類:不專心,態度上應付,標準流程和習慣不好,能力不足或超負荷,突發事件應激不好。

實際上,現象是接近的,原因是不同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內因有外因。改善的辦法,就是:

意識上:用心。專註力,注意力,做飯就是做飯,這時候做飯高於一切,手機、電話、工作中的煩心事,統統一邊去;

態度上:認真。細緻。菜、米洗乾淨,不偷懶,不敷衍;

方法上:優化。效率集約化,提前準備好輔料,不至於手忙腳亂;

能力上:提高。熟練熟練再熟練,技巧技巧還是技巧,做不到的分兩步,不會的多練手;

習慣上:一個是廚房行為習慣,一個是廚房思維習慣,比對老媽的好習慣來改。

大約從有意識強調開始,幾個月後廚房「粗心」就大大減少,少見蹤影了。其實爸爸們也會存在粗心的問題,想想自己開車的時候是不是也時長有一些粗心的問題?總之所以對於孩子,一千個孩子,就有一千種「粗心」的理由。找出自己娃的原因,再針對性克服解決,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小毛病。

燕京學府(微信號:zeersi)


推薦閱讀: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11
嗯哼大王說:我腦子不好,哈哈,真的是高情商
怎樣的童年才對得起孩子?(3)逼迫教育還是放羊?

TAG: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