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在刀尖起舞,抑鬱在左,彷徨在右 | 友信 04

親愛的小友:

展信佳。

關注你很久了,成為你的鐵杆粉絲也快滿兩年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在這個夜晚,靜靜地在燈下給你寫信。我是心理學人,畢業後也在從事相關的工作,對於抑鬱這個心理圈內津津樂道但圈外普及度並不高的話題,我一直有不少話,今天想和你聊聊。

趁著今天的情緒說起。今天我陷入了抑鬱,一整天頭腦里塞的好像是棉花,獃滯,稍微深一點的問題都思考不了,對很多事情毫無反應能力,卻硬撐著陪我媽逛了一天,完成工作,全天負責導航,努力安排好活動時間。但這些表象下,我能感覺到自己心臟上塗抹著厚重的防護層,一切能攪動內心的聲音如今都石沉大海。那些自己尤為擅長且象徵著生命力的特質——快速應變、對日常事物的激情和好奇、調節情緒、幽默,全都下降為零。我無法從耷拉的嘴角擠出一個玩笑緩解氣氛,也無法接納消化別人給我的情緒了。尋常生活里的細小挫折,比如迷路、排隊、要回答媽媽的一句話,都令人不堪重負。走在馬路上,連平靜無事都偽裝不來,連嘆氣都好累。我大腦發脹,只希望可以閉上眼睛原地消失,世界暫停。

寫著寫著,都要哭出來了。

但我知道這種情緒狀態離真正作為心理疾病的抑鬱症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我明白這一點,因為青春期時我曾被診斷為中度抑鬱。因無法適應環境變動和認同感衝擊,我曾經歷過厭學、停滯、痛苦、服藥而後逐漸康復的大半年。

通常人不太願意在康復後反覆回憶病情,還有人始終會把自己脆弱的狀態看做另一類「污點」,可每過幾年,當我回看那時的抑鬱症,和後來不時舔過生活夾縫的抑鬱黑舌,它似乎都多透露出一些關於自我的秘密。

抑鬱症不僅是書上描述的那些癥狀。那些癥狀雖然讓人感覺自戀破碎,糟糕透頂,但當我像開頭那樣梳理著自己的癥狀時,我也就是在表達著自己內心的隱形黑洞,或許我還在苦苦掙扎,試圖挽救,改變,或對抗一個感覺或世界——當然有時這個世界就是我自己。

但為什麼我寧可呆在癥狀里描述它,都不願解決它呢?

這麼想來,我便更討厭自己的無力和軟弱。後來才知道,呆在抑鬱態裡面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如動物需要冬眠一樣。當我徹底失去一些東西,痛得無力前行,我會讓自己全身浸沒在抑鬱的暗黑物質里,向天借來一個「loser」的身份躲起來。寧可陷在原地,嘲笑自己,以淚洗面,也要逃避。

抑鬱溫水煮青蛙般的殘忍背後,似乎又提供了一種保護:我什麼都做不了,我感覺不到東西,我不能再改變了。

這被深深的無力和不安挾持著,我們就這麼進入類似「假死」的抑鬱狀態。後來,我在 Ernest Keen 談抑鬱的書中讀到,這樣防禦的方式也是一種智能,自我保護的行為

但真正的抑鬱症不止如此。它會站在「癥狀」背後面無表情看著你——你不再悲於過去,不再害怕未來,因為你甚至不會有對未來的感知。不再有需要你去對抗的東西,因為你已經放棄對抗。你已放棄防禦,放棄以任何形式和外界協商你活下去的需求。你活著,很累,很辛苦,毫無希望。但你仍然活著,這才是痛苦的地方。

對於活著是否有意義與價值的爭論,就是關於存在本質的爭論,遠在「抑鬱症」被命名的很久很久之前大概就存在了吧。存在」這件事始終是讓我感動的奇蹟,但它也能輕易就把我推入焦慮不安:

我是誰啊?我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做些什麼呢?我做得好嗎?

我是好的嗎?我是惡的嗎?我值得被愛嗎?

我會死嗎?死後會怎樣?我準備好死了嗎,此刻,明日,何時?

寫到這裡,似乎我也習慣了帶著這些沒有答案的追問生活下去。有時夜深人靜浮現出的很多負面情緒,可能都是在為了逃避回答這些問題。

排解情緒的方法確實很多,對我來說,可以運動、藝術、寫日記、吃、下廚、做家務、買東西等等,但道理我都懂,有時卻都沒用。我怎麼可能像變魔術那樣用幾個炫彩的小道具永久縫合生命源頭的裂痕呢?人生又不是靠獎品激勵就能維持運轉的機械程序,不是么?

畢竟有些問題,會一直在那裡,無論你何時去看。

所以,我大概知道能怎麼讓自己好起來,有時候,就是等。好起來了,這段歲月就是蟄伏。若好不起來,那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抑鬱症是否會再來,我並不了解,但靈魂被抽空的抑鬱態,一定還會有的。畢竟我早已接受人存活於世的被動,不僅受基因、激素、情緒的影響,甚至連空氣質量、溫度和基本的環境因素都能導致心情變糟。

所以,來就來吧。今日突如其來的我的彷徨脆弱,與過去所有我的堅強隱忍都無關。人永遠無法踏進同一條河流,無法復刻過去的快樂,用消逝的幸福聊以自慰。但起碼,最近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里說,不解決,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這樣吧。

謝謝小友一直以來的陪伴。謝謝你聽我說完這些。

晚安。

一個愛你們的老老老友記

小友說:

很多老友記都在後台傾訴自己的心聲,其中不乏正在勇敢面對心理困擾的心路歷程。我們分享這些故事,希望能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些人群,減少誤解;也希望這些故事能給有同樣心理困擾的人更多力量。

友信 | 你的故事,我們在聽

歡迎來信media@yoxinli.com

——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友心人(yosumn)

友心人,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推薦閱讀:

抑鬱症癥狀這麼多,你屬於那種類型?
15歲少女殺死親生父親的背後是什麼
自殺者的微博成了樹洞:別讓他們單槍匹馬對抗抑鬱
我跟抑鬱上演的那些對手戲
產後抑鬱症 | 生完孩子十幾天後,我抑鬱了......

TAG:心理學 | 抑鬱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