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嬰兒智力發育的第一「神器」,你肯定想不到居然是這個

01

以前我們都以為智力是先天決定的,即使想讓孩子上早教,一般也會等孩子會說話或者上幼兒園之後。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父母幾乎很少去考慮孩子智力發育的事。

現在我們知道,孩子的智力除了受基因影響很大之外,受所處的環境影響也非常大,兩者的作用其實是交織在一起的,有時候很難區分出來到底是誰的影響更大。

不同年齡的孩子,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也是不一樣的,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對嬰兒來說最大的環境因素或者說「神器」。

這個「神器」每個家庭都有,不僅確保可以提升智力發育而且可以預防一些長大後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症。想擁有這個好處,你甚至不需要買任何東西,或者學習任何特別的新技巧。

聽上去特別像賣假藥的,但真的不是,因為它還是免費的。這個」神器「就是:

說話。

更完整的表達是「對孩子說話」。

02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在2年半的時間裡跟蹤研究了美國42個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家庭, 從7-9個月的嬰兒直到孩子長到3歲。

研究過程中,非常有責任心的研究人員會蹲在這些家庭裡面挨個數父母對孩子說的詞語數量,同時他們也留意說話的時候聲音的語調、以及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研究發現:

不管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態如何,父母對孩子說的詞語越多(利用正向的語調),等孩子3歲,孩子的智力測試得分也就越高。根據他們的統計,到4歲的時候,講話多家庭里的孩子比起講話少的家庭里的孩子,可以多聽到3200萬詞語。

也就是說,孩子從出生開始接觸更多的語言,平均來說就會更聰明。

另外,和說話方式也有關係。即使都在同樣說話很多的家庭裡面,如果孩子聽到的話更多是正向語調的、有更多的對話互動、更多是請求而不是命令的,一般情況下也會在智力測試上得分更高。

這也難怪,給孩子講話可以建立辭彙和提升對概念的認知,而這兩點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標準IQ測試的成績。

03

或許你會好奇,不同家庭裡面的孩子聽到說話的差異能有這麼大?

好奇的研究人員又對美國的家庭做了深入調研,發現不同的家庭在親子互動上的語言模式確實相差很大。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多少,隨著時間的累積,可以有非常巨大的差異。

下面三個媽媽和孩子互動的例子非常清楚的展現了這種差異:

  • 媽媽1:彼得,快來吃飯。

  • 媽媽2:羅伯特,到點吃午飯了。猜猜我們今天吃什麼?對,我們吃米粉。

  • 媽媽3:安娜,到午飯時間了。你餓不餓呀?媽咪餓壞了。我們看看冰箱里還有什麼。這是什麼?這是桔子。這又是什麼?這是米粉。你看見那個瓶子了對吧?對的,那是沙拉。

相信不難猜出這三個孩子之中哪個孩子將來最有可能有最大的辭彙量。

04

早在15年前,時任美國兒科學會(AAP)主席的斯蒂文?柏曼就建議美國兒科學會所有成員把這個重要的發現分享給所有新生兒的父母:

我們需要開始推行這個項目,來動員父母和其他看護者對孩子講話......

這個建議雖然看上去非常普通且簡單,但其實有非常大,而且很直接的作用,毫不誇張的說對孩子是無價的。

或許因為是兒科醫生太忙,也或許是因為很多育兒書上基本很少涉及嬰兒大腦發育的內容。即使在美國,目前為止這個建議也沒有被大規模接受。

05

很可惜,很多新生兒的父母身懷絕技卻壓根不知道,完全想不到他們居然可以如此容易就能促進自己孩子的大腦發育。

不過很開心的是,如果你讀到這裡,說明你肯定已經知道了這個「神器」。

佛家說」一念一世界「,去掉宗教的意味,其實這句話是很真實的。

我們的觀念決定了我們所處的世界。一個觀念的改變,或許也就從此進入另一個平行世界。

這個觀念是如此簡單。只要父母多動動嘴,孩子的一生或許也就從此改變。


推薦閱讀:

看看接受正確的家庭教育,你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生完二胎,兩個行為就看出你對大寶的愛,裝不來的
所有被哄睡這事折磨的父母都是因為方法不對
酒桌上的這九句話經驗,讓孩子一生受用
20年後,我們的孩子在拼什麼?

TAG:育兒 | 嬰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