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為什麼遲遲不能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中蒙在歷史上可謂恩怨糾纏。早在清朝初年,蒙古便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不過近代以後,由於華夏文明中衰,北方的俄羅斯趁勢崛起.在控制北亞後,沙俄又逐漸打起了蒙古的主意.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趁此改朝換代之機,沙俄力挺外蒙分裂勢力,操縱外蒙古脫離中國。雖然十月革命時,北洋政府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趁俄羅斯內亂出兵外蒙,恢復主權.但隨著蘇聯的俄重新一統,以及中國陷入軍閥混戰,這種恢復也成了曇花一現。到二戰結束,蘇聯成長為超級大國,用強力威逼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從此蒙古徹底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當然,獨立只是表面上的。脫離中國後的蒙古,一直被蘇聯全盤控制。並在中蘇交惡時,跟蘇聯一起,與中國高度敵對。
不過隨著冷戰謝幕,蘇聯瓦解,俄羅斯元氣大傷,對蒙古的鉗制力度也隨之削減。而此過程中,中國啟動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追上甚至超越了俄羅斯。中俄關係也從以前的衝突對抗,變為親密合作。
按理來說,這一階段的蒙古,完全應該改變對華立場。畢竟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它已沒必要被迫選邊站。何況從現實角度出發,被中俄包圍的尷尬地緣區位,意味著蒙古最合適的做法,是應當借中俄相互間的防備與顧忌, 左右逢源兩頭賣乖——如此方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且考慮到蒙古經濟十分落後,礦產資源又比較豐富,與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深入合作,是振興國力的最佳之選。
但蒙古並沒有這麼做:政治上,蒙古仍舊秉持傳統的親俄立場,對中國十分抵觸;文化上,蒙古國內反華情緒長期居高不下;甚至在經濟合作方面,蒙古也是顧慮多多,對深化中蒙經濟合作欲迎還拒。
蒙古何以至此?
表面上看,蒙古這樣是有理由的
中蒙歷史上積怨甚深,清代時雖然政治合併,不過農耕、游牧兩套文明體系的巨大差異,使得中原與塞外在經濟與文化上依然是兩套不同模式,缺乏有機融合。
而從地緣結構上看,蒙古高原本身就是東亞大陸的一個邊緣組成部分,與中國本部核心區——黃河流域也並不太遠。面對中國國力的突飛猛進,蒙古難免擔心自己將來會重蹈被清朝「鯨吞」的故事。
要說的話,蒙古的這種擔心,也並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但在雲石君看來,這並不是阻礙蒙古與中國親近的根本原因。
確實,歷史上蒙古與中國有些梁子,但曾經跟中國結怨的國家多了去了。比如俄羅斯,就強佔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土,甚至蒙古本身,都是俄羅斯從中國手中強割出去的。可現在中俄照樣親密合作,合力應對美國進逼。
當然,俄羅斯家大業大,非蒙古可比。不過同樣是中國周邊小鄰居,像越南、緬甸,都跟中國有歷史過節,甚至中亞的哈沙克斯坦,它位於巴拉喀什湖以東幾十萬平方公里領土,也是清朝時俄羅斯從中國手裡奪取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在現實層面與中國的政經合作。
至於所謂的中國收復故土,雖然理論上不無可能。但從現實環境來看,並不具備可操作性:
首先,蒙古獨立業已獲得中國兩朝政府的承認,如果返回,那,將直接違反《國際法》與當代國際政治規則;並引發中國周邊鄰國的集體恐慌——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地緣戰略傷害極大;
其次,俄羅斯也不會坐視。雖說俄羅斯今非昔比,但畢竟依然是世界級大國。蒙古作為中俄的地緣緩衝,倘若中國貿然吞併,那將招致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在中俄合作抗美的大背景下,中國不可能貿然打破兩國的地緣平衡,自亂陣腳。
而且換個角度說,如果中國將來真的掃清俄羅斯掣肘,回過頭來圖謀蒙古,那蒙古無論反不反華,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巨大的國力差距,決定了蒙古自身態度如何,對中國的計劃都不會有什麼實際影響。
所以,就算蒙古對中國有所戒備,那它至少也應該在政治上緊抱俄國大腿的同時,經濟上跟緊密中國合作——畢竟沒人跟錢有仇,蒙古要想把自家地底下的礦產資源變現,只能期待中國。
可即便這種基於現實的考量,蒙古都不情不願,這又是為何?
這跟中蒙的地緣關係有著很大關聯。
地緣結構上,蒙古高原位於東亞大陸北部正中央,直入北中國腹心,東、南、西三面皆被中國環繞,是銜接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級地緣板塊的地緣中樞。
這種中樞地緣區位,使古代佔據此處的游牧武裝,得以東、南、西三個方向,向北中國的任意板塊發動攻勢,而中國不僅防線超長,而且各板塊間難以互通聲息,只能處處設防,這非但是對中原資源的極大消耗,也使得中原王朝在戰略上陷入先天被動——塞外游牧民族之所以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千年夢魘,這種劣勢地緣區位的因素影響極大。倘若游牧勢力只是從單一方向威脅中國,那以華夏文明傲視全球的實力,就算無法將它一舉收服,但抵禦起來也容易很多。
工業時代來臨後,游牧文明徹底沒落,而工業文明遠超農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決定了蒙古高原已無法像農耕時代那般,憑藉特殊地緣條件,確保自身的文明獨立性。
這對蒙古的影響十分之大。在農耕時代,無論華夏文明有多麼強大,但農耕文明的先天局限,決定了其不具備在文明體系上征服蒙古高原的能力。就算清朝將蒙古併入版圖,但也僅僅是化作內藩而已,政治上仍舊延續部落制,經濟上依然是游牧,文化上信奉的薩滿教與藏傳佛教,而不是中原的儒釋道。總而言之,那個時候的中原跟外蒙,仍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體系。
但工業文明填平了這種裂痕。憑著工業的力量,中原獲得了在文明體系層面,把蒙古高原吸納融合的理論可能。
這就可以理解蒙古的猶疑心理了。憑藉著巨大的地下礦產資源,以及銜接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級地緣板塊的地緣區位,只要跟中國深入合作,蒙古的確可以享受豐厚的物質回報,讓這個貧弱的小國迅速翻身。不過,與這種經濟交流相伴,蒙古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中國的深度輻射和影響。
考慮到蒙古原生文明體系非常落後,規模又微不足道(全國滿打滿算也不過300萬人口),因此在現代華夏文明面前,幾乎毫無抗拒之力;而身居中俄夾縫的地緣格局,又阻斷了蒙古與其他國家深度經濟合作的可能。再加上蒙古高原自然環境惡劣,不利於大規模工農業開發,故而蒙古要想發展經濟,合作對象只能在中俄二者中選。
很明顯,本身就是資源立國,而且現在自身都深陷經濟困境的俄羅斯,是無法給蒙古想要的經濟支持的。真正能拉蒙古的,就只有中國一家。可選擇中國,也就意味著蒙古所吸取的現代文明,幾乎是華夏文明的翻版——直白點說,蒙古將高度中國化。
一旦文明體系被華夏文明吸納,那麼蒙古賴以維繫自身獨立性的意識形態基礎也將隨之消解。
?地緣結構上,蒙古高原本就是東亞大陸的一部分,人種也跟中國沒太大區別,要是現實層面的經濟、文化再與中國深度融合,那後果將十分嚴重。
當然,中國應該不會強吞蒙古,但如果蒙古平民「心向中華」,那蒙古再想繼續保持國家獨立地位,可就難了!
這自然蒙古精英集團所極力避免的。
只不過,他們也無計可施。俄羅斯不足為憑,跟中國廝混,又有被同化之虞,至於其它國家——蒙古倒是對所謂的「第三國戰「很熱心。可地緣區位決定了,這種引入第三方的努力,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實質性效果。
這種情況下,蒙古精英集團要維持國家與民族的延續,就唯有抵觸中國,避免讓華夏文明獲得「改造」蒙古的可能。
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中蒙經濟合作一波三折。遊離於中國經濟圈之外的蒙古,端著金飯碗要飯,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對這種局面,蒙古也是不甘心的。儘管客觀環境無法改變,但蒙古仍舊想方設法,冀圖在微觀層面,改變自身的命運。而蒙古的這些行為,也對中蒙俄三國的關係,產生了一些現實層面的影響。
那麼,蒙古具體有那些舉動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為大家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46節——蒙古之第2章。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墨子有哪些思想?
※歷史中戚繼光的夫人真的和《蕩寇風雲》中一樣嗎?
※英國脫歐對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的影響?
※屈原和端午節
※當年的蒙古鐵騎為什麼能無敵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