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技術有何分別?
藝術與技術有何分別?
杜洪毅/文
在當下,要想分清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工藝技術,似乎很難。凡是與技藝沾點邊或與文化沾點邊的事情,都有人想著向藝術上靠。或許,從更廣闊的意義上講,這些都應該屬於藝術的範疇。但,若我們要從純文化與人類文明進程來審視,又該如何區分藝術與工藝技術呢?
簡單的理解,藝術應該是一種審美文化創造活動,而工藝只是技術性的製作。即便如此,還是讓人難以理解,因為藝術通常離不開技術,再純粹的技藝裡面常常似乎也會伴隨著那麼點藝術的成分。如此一來,藝術與工藝技術的分別就更難弄清了,怪不得今天會有人大聲疾呼藝術創作需要工匠精神。
藝術從工藝升華而出
其實,藝術與工藝技術這種含糊不清的關係,在歷史上從來就沒被分清過。我們知道,幾乎所有人類藝術,最早都出自於工匠性的技藝。文藝復興以前的西方藝術家,大體都屬於工匠階層,與普通的泥水匠並沒太大差別。而在中國,古代畫師們也都屬於工匠,即便閻立本那樣貴為丞相的大畫家,都還會為工匠身份感到自卑。當然,西方社會並不會對工匠進行特別的歧視,一個優秀泥水匠仍會有貴族般的自豪。而在中國,由於儒家思想構建出的森嚴等級體系,即便到今天仍沒多少人願頭上頂著個「匠」字。在此般文化語境下,來討論藝術與工藝技術的區分,最否會讓人聯想到更多呢?
與其說藝術源於工匠的技藝,不如說藝術是工藝的升華。任何優秀的人類傳統藝術,都離不開精練技藝。西方古典藝術離不開,東方古代藝術也離不開,即便是宣稱不以技藝取巧的文人繪畫,也是離不開長期的技術訓練的。但僅有熟練技藝並不算藝術,只能是工藝,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只會是「匠氣」的。只有當創作者在技藝的基礎上,將自己對文明的思考、生命的靈性注入作品中,才能稱為藝術。由此得知,藝術的本身,並非複製,也並非工藝性製作,而是一種文化創作活動。藝術創作者身份並不在於是工匠還是藝術家,更在於其是否對人類文明進步有極積貢獻。如,切利尼本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名金匠,卻以藝術家的身份被載入歷史,不只是因其曾製作出過多麼華貴的金銀工藝品,而是其在熟練技藝基礎上,將自己的思考、將生命熱情傾注於那些不朽的雕塑作品中,為人類文明史增添了不可缺失的內容。又如,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西斯廷天頂壁畫,從技藝上講絕對讓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家難以相比,但那裡面僅僅只有技術嗎?
藝術是出自生命本源
如果說藝術創作一定要是能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會讓大多數覺得太大太空。對於許多心地單純的藝術家來說,才不會去考慮這些無聊的空洞話題呢,他們只樂意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整天去想那些空洞的東西,也根本就搞不了創作,藝術應該是接近生命本源的東西才對。從小的個體上來講,藝術創作應是將自我生命體驗進行自由的釋放。由於造型藝術是對形象或形體的創造來實現的,技藝就成了不可缺少的基礎。然而,再好的技藝也只是一種技術,精糂的技藝能生產出非常好的商品,卻不一定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只有當一個人將自己的文化思考、內在情感、生命靈性與技藝融為一體時,才有可能進行藝術創作。同時必需注意的,這些技藝以外的生命內在體驗,除了一個與生俱有的生命靈性外,更多源自文明的給養,源自文化上的修行。很難想像,一個完全脫離文明社會的人,還可以進行藝術創作。為什麼許多人只是以手上的熟練技巧進行工藝性製作,而非藝術創作呢?這其就是一個文化修行缺失的問題,如果自身缺少文化滋養,缺乏對自我生命的真誠理解,又怎能奢談藝術呢?
藝術不受領域所限
對於藝術與工藝技術的理解,人們常常局限於領域性劃分的誤區。如將繪畫與雕塑當作藝術,把其它更注重技術的造型領域當成工藝美術。其實,幾乎任何造型領域都可以進行藝術創作,也可以進行工匠式製作。如繪畫領域,當下停留在工藝術性製作上的人實在太多。許多人只是將那幾個圖像符號反反覆復的重畫,只要兩張畫疊一起不重合就好了。而在油畫領域,現在普遍流行複製照片,如果只是利用照片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其實也沒啥,可許多作品根本就原原本本將照片抄過來。即便是在國內一些最權威的美術館,也常常看到展出不少放大的手機照片。那種誇張廣角鏡頭、手機舉到眼前水平視角、街邊隨手拍的照片,擺到位居廟堂之高的地方展出讓人看著好笑。即使要複製照片,也得稍修飾,若不會,至少應該在拍照時考究下鏡頭焦距、視角和取景內容,看起來還像件合格的工藝品,而不是只會做些色彩和表面肌理處理。至於那些各類現代主義風格的繪畫,也就不想說了,要想找點真正原創性的東西太難,工藝品卻隨處可見。除此以外,在如陶瓷、玉雕、剪紙甚至木工等原本被認為屬於工藝美術的領域,我們也不能說只能進行工藝製作了,一樣可進行藝術性創作的。只不過,除了陶瓷領域外,目前進行藝術創作性探索的還很鮮見。另外,在盆景、根雕這些為傳統文人喜愛,卻是主要由工匠製作的景觀與裝飾藝術領域,其實要進行創作性探索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只不過似乎很難被當下主流藝術界接受。
奢侈品製作只能算精細工藝
當技術性工藝發展到極致,很容易讓人將此誤認為藝術創作。如象牙鏤空雕刻,能算藝術創作嗎?當然不能,技藝上到極致了,也只能算奢侈品製作。又如古代官窯燒制的陶瓷(特別是清代官窯),今天基本默認為藝術品,是因其承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而非其極致的工藝,但這改變不了屬於工藝品、奢侈品的本質。不過,我們今天看精品宋瓷,似乎更具文化審美價值,沒有清代陶瓷那番做作花哨,多了一份接近生命本真的純樸之美。我們應該相信,在大宋王朝那樣的文化盛世下,即便普通工匠也有非常高的文化素養,才能將技術與藝術融為一體,不然怎能創造出那樣的一份美呢?
藝術不受限於技術
藝術是從技術中升華而出,當技術擁抱文明時,才有可能創作最傑出的作品。現在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列奧納多的作品,或者張擇端和仇英的作品,在技術和藝術上來看都是無可挑剔。但當人類文明發展到非常高度的時,藝術就不再局限於技藝上的無可挑剔了,如中國文人書畫就以「逸筆草草」「寧拙勿巧」來表達新的文化理想,雖其中仍有很大技術成分,但已往前邁出了一大步。到了二十世紀,有一個人以驚人舉動改寫了藝術史,直接從商店買個小便池簽上名就是藝術品了。此人即杜尚,雖然他的舉動至今仍存爭議,但無疑這一行動徹底改變了歷史,極大拓寬人類思維上的寬度(遠不止於藝術領域)。類似於此不需要很多的技藝,而以思維突破方式進的文化創造,從文明史的各度上來看也是可將其理解為藝術,不過這應該從一種文化審美的視角去對待。然而,我們今天經常見到的那些層出不窮的現成品挪用、行為表演和觀念表達,到底還算不上藝術呢?這些幾乎沒有什麼工藝技巧的東西,甚至是隨便撿來的幾塊垃圾,真的就「很藝術」了么?我要說的是,第一個以某種思維突破的方式進行創作者,絕對是一位天才,絕對應該被文明史銘記。但是,所有的跟風模仿者,不是傻瓜就是想一夜成名的投機倒把分子,余者沒其它。那些原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表演展示,裡面有什麼?什麼,有思想?有什麼思想?隨便拼湊幾個理念也叫思想?街邊的流浪狗也會每天思考問題(不信可去問動物學家)呢,那它們個個都是大藝術家、大思想家不成了?
人類藝術發展到今天,技藝的多少已不再是重要的考量標準了,你以非常精糂的工藝進行藝術創作沒問題,別人以不那多的技藝創作也行,重要的不再是技藝,而是自由獨創性的表達。源自西方的現代藝術總是在追求外在形式上的突破,因為形式上的不同,才具有完全的自我表達意義,否則很容易變成對別人的模仿。在這裡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自我價值的釋放與創造。東方傳統水墨藝術,由於材料工具上的種種限制,從模仿他人開始。但模仿只是技法訓練,而非藝術本身。那什麼才是藝術呢?只有擺脫對他人的模仿,進入自性,才能算藝術。真正高境界的藝術創作,不但要擺脫對他人的模仿,還得擺脫技法的束縛,才能得到徹底的自我釋放。由此可以得知,由現代藝術的方式走到完全的自我釋放,相對容易,但路卻越走越窄,現在一般人根本就再難找到自己的路。而東方傳統的水墨,這條路起初原本就不寬,但後面的路卻是很寬的。可,很多人卻永遠被卡在最窄的路上,始終只能做個模仿者,生產點工藝品。有些人雖能擺脫得了模仿,但終還是擺脫不了技藝本身的束縛,也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除此之外,還有第三條路嗎?有待探尋。
當然了,任何的事情都沒有什麼絕對的。當今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元複雜的世界,每個人的生命靈性、才情又都不盡相同,在藝術創作上,完全都可以自己的放式來釋放,無任何固定程式可言。現在我們在探討關於藝術的話提,就會發現藝術創作其實就是個體小我生命釋放中獲得的某種靈魂升華,疊加起來最終獲得整個人類之大我升華,也就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而工藝技術是什麼呢?工藝應該是以技術性的方式對物質與感官享受的製造(必竟再高級的奢侈品都只是那來滿足感官享樂的),別無它者!
(發覺最近文章越寫越長,還是就此結束吧!)
2016年11月21日 於北京
作者聲明:本文可以自由轉載(紙媒需經授權同意),但必須署上作者姓名(杜洪毅),否則一律視為侵權。微信:xingli153
原文地址:http://duhongyi.com
推薦閱讀:
※書法專業:藝考究竟考什麼?
※100萬能買到他的畫|卻買不到他的想法
※從下崗女工到蜀綉大師,她的作品掛進了人名大會堂
※用音樂給畫起名:你越困惑我越快樂——惠斯勒圓桌第三夜
TAG:藝術 |